《核地球物理勘探低本底檢測關鍵技術及儀器開發》是由成都理工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庹先國,楊劍波,成毅,李哲,王磊,王洪輝,穆克亮,任家富,余小平,劉明哲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地球物理勘探低本底檢測關鍵技術及儀器開發
-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 主要完成人:庹先國,楊劍波,成毅,李哲,王磊,王洪輝,穆克亮,任家富,余小平,劉明哲
- 等級: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1-2-09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獲獎序號:20110019
項目摘要
本項目開展了核地球物理勘探中低本底射線檢測關鍵技術、儀器開發及套用研究,涉及核技術及套用、核電子學、計算機科技、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自動化等多個學科領域。該項目的總體研究思路以環境射線檢測中的基礎理論問題和核心技術為基礎,攻克了低本底射線檢測關鍵技術瓶頸難題,並將新方法新技術物化成了新一代系列低本底射線分析檢測儀器。 在核地球物理現場核輻射場檢測以及核設施退役放射性檢測過程中,主要探測的對象是特定條件下的α粒子、β粒子、γ電磁輻射和中子,這些測量對象多屬於微弱信號、本底很低,同時測量時的邊界條件變化大,為了滿足對低本底射線檢測方法專用測量技術和高探測效率設備的需求,本項目在傳統核輻射射線檢測技術的基礎上,針對禁止環境和儀器本底的干擾問題,開展了射線(α、β、γ)低本底檢測方法技術研究、RBF神經網路技術非線性校正模型研究、基於RBF神經網路技術的低本底γ測量推算中子劑量方法研究、基於RBF神經網路技術的低本底高效氚(β)測量技術研究、基於RBF神經網路技術的擦拭物低本底測量技術研究、長距離α測量關鍵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研究工作在上述研究基礎上開展了物化技術研究,開發了基於RBF神經網路技術的系列低本底輻射監測儀器和長距離α測量系統,形成了我國新一代的低本底輻射監測儀器和長距離α測量系統,旨在提高我國環境核輻射監測水平和檢測設備的測量精度。 項目執行過程中,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新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共46篇,其中SCI收錄9篇,EI收錄6篇,中文核心期刊27篇,會議論文9篇。同時本項目成果進行了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了低本底中子劑量率儀、長距離管道α污染測量儀、低本底高效氚(β)污染測量儀、攜帶型α擦拭物現場快速分析儀、環境土壤的攜帶型α譜現場分析儀等低本底射線檢測儀器,這些儀器檢測水平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促進了我國低本底射線檢測技術的發展,為擺脫我國長期來在該領域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提供了技術支持。 目前,低本底中子劑量率儀、長距離管道污染測量儀、低本底高效氚(β)污染測量儀、攜帶型α擦拭物現場快速分析儀,已在多家軍工企業(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中核集團821廠等)、資源勘查和探測單位以及部分軍方型號裝備上進行了推廣套用,為我國資源勘探、重要核退役工程、環境輻射監測和防護等領域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