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蜘蛛目(Araneae),柵紡蛛科。分布於湖北、山東、浙江、台灣、湖南、河南、河北、青海等。寄主危害作物有棉花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雌蛛,雄蛛,生物學特性,繁殖,壽命與耐飢力,
形態特徵
編號: | 14010 |
拉丁目名: | ARANEAE |
中文目名: | |
拉丁亞目: | Metathelae |
中文亞目: | 新蛛亞目 |
中文科名: | 柵蛛科 |
拉丁科名: | Hahniidaee |
中文亞科: | 柵蛛亞科 |
拉丁亞科: | Hahniinae |
中文屬名: | 柵蛛屬 |
拉丁屬名: | Hahnia |
拉丁種名: | corticicola |
定名人: | Boes. et Str. |
年代: | 1906 |
中文名: | 栓柵蛛 |
原始文獻: | Boes. et Str.,1906 Abh.Senckenbg.Nat.Ges. 30(1-2):305-306 |
模式產地: | 日本 |
生境: | 雜草叢、草地凹陷處,土塊間 |
國內分布: | 湖南,浙江,北京,吉林,湖北,山東,台灣,河南,青海,安徽,四川 |
國外分布: | 日本,朝鮮 |
資料來源: | 陳孝恩 高君川,1990 P.118; 陳樟福 張貞華,1991 P.194 |
雌蛛
體長2-3毫米。全體黑褐色,頭胸部卵圓形,前端窄。背甲有暗色斑紋,兩眼列均前曲,前中眼暗褐色,其餘6眼白色。螯肢前齒堤3齒,後齒堤4齒。胸板心形,黃褐色,周緣灰褐色,疏生褐色長毛。腹部卵圓形,灰黑色,背面密布黃褐色細點及黑、褐色細毛,縱貫中央有5條黑、黃相間排列的“山”形斑紋。腹背兩側呈黑色。3對紡器排成一排,以後紡器為最長,位於最外側。
雄蛛
體長2.00-2.50毫米。體色與斑紋與雌蛛相同。觸肢膝節突細長,末端尖而彎曲;脛節突基部粗,後半段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呈針狀。
生物學特性
栓柵蛛在棉田地面、田埂的凹陷處結小型網。躲在網下,亦可在地面遊獵。
繁殖
雌蛛交配一次可終生產受精卵。根據我們試驗,其產卵前期隨食物不同而有差異。如以豆蚜為食物,平均為12.41天,以廄蠅為食物為10.27天,以搖蟻作食物為13.36天,幾種食物混合飼養為11.11天。雌蛛大多在早晨產卵,一生可產4-20個卵袋,一般12個左右。每個卵袋內含卵5-12粒,平均7粒左右。單雌的產卵總量在100粒左右。產卵量的多少與食物有關;如以豆蚜作飼料,為70.67粒,以廄蠅作飼料,為109.72粒,混合飼料為148.51粒。
壽命與耐飢力
栓柵蛛是壽命較短的一種蜘蛛。成蛛壽命的長短隨溫度、食物和性別不同而有差異。如在25℃恆溫條件下,缺水、缺食,雌蛛平均壽命31.4小時;在30℃恆溫條件下,缺水、缺食,雌蛛平均壽命為27.8小時,雄蛛為12.5小時;在35℃條件下,雌蛛壽命只有6.4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