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明建

査明建

查明建,博士、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一級學術骨幹”,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英語學院院長,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美國哈佛大學“富布賴特”高級研究學者,上海市優秀留學人員“浦江人才計畫”學者,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師德標兵”、《中國比較文學》副主編、《外國文藝》編委,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

曾獲多項省部教學、科研獎勵和榮譽稱號。出版有《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史(1898-1949)》、《中國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史(1898-2000》(上、下卷)等專著,在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比較文學、翻譯研究方面學術論文60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査明建
  • 國籍:中國
  • 職稱:教授
  • 性別:男
人物生平,研究領域,出版著作,學術著作,譯著,主要代表作,主要成就,獲獎情況,

人物生平

査明建,博士,教授。1999年獲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學位(上海外國語大學),2003年獲哲學(翻譯學)博士學位(香港嶺南大學)。現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一級學術骨幹,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副院長,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翻譯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富布賴特高級研究學者”,上海市優秀留學人員“浦江人才計畫”學者,《中國比較文學》副主編、《外國文藝》編委,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

研究領域

比較文學理論、翻譯理論、翻譯文學與翻譯文化研究、20世紀中外文學關係、中外文學比較。

出版著作

學術著作

《比較文學教程》(合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史(1898-1949)》(合著),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中國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史(1898-2000》,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意識形態、詩學與文學翻譯選擇規範——當代中國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翻譯研究(1949-2000)》(即出)。

譯著

《我不再煩惱》,台北:台灣業強出版社,1997;
《2003年翻譯文學》(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比較文學批評導論》(蘇珊·巴斯奈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什麼是世界文學?》(大衛·達姆羅什著,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主要代表作

1. 《意識流小說在新時期的譯介及其“影響源文本”意義》,《中國比較文學》1999年第 4期。
2. 《從互文性角度重新審視20世紀中外文學關係——兼論影響研究》,《中國比較文學》 2000年第2期。
3. 《從政治的需求到文學的追求——略論20世紀中國文化語境中的小說翻譯》(合著),《翻譯季刊》(香港)2000年第18、19期。
4. 《深入開掘和充分利用比較文學的思想資源》,《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第4期。
5. 《外國現代派文學翻譯的文化語境和翻譯策略》,載《翻譯的理論建構與文化透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
6. 《試論新時期翻譯文學與創作文學的關係》,載《外語與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
7. 《意識形態、翻譯選擇規範與翻譯文學形式庫——從多元系統理論角度透視中國五十——七十年代的外國文學翻譯》,《中外文學》(台北)2001年第30卷第3期。
8.《論譯者主體性》,《中國翻譯》2003年第1期。
9.《權利話語、文學翻譯選擇與文化利用》,《跨文化對話》2004年第15期 。
10.《文化操縱與利用:意識形態與翻譯文學經典的建構》,《中國比較文學》2004年第2期。
11.《譯介學:淵源、性質、內容與方法——兼評比較文學論著、教材中有關“譯介學”的論述》,《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1期。
12.《比較文學對提高外語院校系學生人文素質的意義》,《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2期;
13.《施蟄存的文學世界與比較文學精神》,《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3期;
14.《論譯文之外的文化操縱》,載《文化批評與翻譯硏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年10月。
15.《台灣的俄蘇文學翻譯與研究》,載《中國俄蘇文學研究史論》,重慶出版社,2007年4月;
16.《當代美國比較文學的反思》,《中國比較文學》2008年第3期。

主要成就

2002年8月 參加“英漢比較與翻譯研究國際研討會暨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五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華東師範大學,上海),擔任小組主持,宣讀論文:System Theories: The Probelmatics of Intergration and Application;
2002年8月 參加“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南京)擔任小組主持,選讀論文:《20世紀中國翻譯文學“經典”的形成及其意識形態和詩學功能》;
2002年11月 參加“譯學研究觀念現代化高層論壇”(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宣讀論文:《“信達雅”的重釋與中國譯學觀念的現代轉換》;
2003年2月 參加“the 12th Columbia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Conference on East Asia”,選讀論文:“Ideological Manipulations and the Canon Forma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A Target -oriented Approach towards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China from the 1950s to 1960s”;
2004年5月 參加“全國首屆翻譯學學科理論建設研討會”(四川大學,成都),宣讀論文:《關於西方當代翻譯理論及其運用的反思》
2004年8月 參加“國際比較文學協會第十七屆年會”(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宣讀論文:“Cultural Subjectivity and Literary Intertextuality: A Fresh Look into the Sino-foreign literary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anon Re-forma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04年10月 參加“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清華大學,北京),擔任小組主持,宣讀論文:“On the Manipulations beyond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Translating”;
2004年11月 參加“全國外語院系比較文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宣讀論文:“外語院系開展比較文學教學的歷史資源及其必要性”;
2004年12月 參加“上海市比較文學學會第八屆年會”(上海大學,上海),擔任主持,宣讀論文:“從文學翻譯史到翻譯文學史——談翻譯文學史研究的比較文學意義”;
2005年8月 參加“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八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深圳大學,深圳),擔任主持並評議人,宣讀論文:《翻譯文學史研究:理論、內容與方法》;
2007年4月 參加“Literature & History”研討會(哈佛大學,美國),宣讀論文: “Traumatic Memory and Literary Present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arrative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and U.S.A”;
2008年2月 應邀出席 “厄普代克四部曲研討會” (上海譯文出版社主辦),宣讀論文:《〈兔子四部曲〉新譯的時代意義及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啟迪意義》。
2008年10月 參加“中國比較文學文學學會第九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北京語言大學,北京),擔任小組主持人,宣讀論文:《翻譯文學與當代中外文學關係》;
2008年12月 應邀出席“書寫中國翻譯史:第三屆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擔任講評專家。
2009年6月 應邀出席“上海資深翻譯出版人出版精神座談會”(上海出版工作者協會、上海譯文出版社主辦),作了題為“上海翻譯出版與當代翻譯文化”的主題發言。

獲獎情況

曾獲安徽省高校英語教學“優質課教師”(1995)、安徽省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1995)、“寶鋼教育獎”(1998),專著《中國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史(1898-2000)》獲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20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