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多炔類成分的抗抑鬱量-效/毒關係與體內過程研究》是依託山西大學,由高曉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胡多炔類成分的抗抑鬱量-效/毒關係與體內過程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高曉霞
- 依託單位:山西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前一國家基金項目研究結果發現,源自柴胡的多炔類成分可能為逍遙散抗抑鬱作用主要藥效成分。因此,本項目擬以4種柴胡多炔類成分及其同系物為研究對象,以有故無殞學說為指導,觀察多炔類成分在抑鬱模型動物與正常動物體內抗抑鬱活性和量-效關係,考察在抑鬱模型動物、興奮模型動物與正常動物體內的毒性和量-毒關係,進行辨證量-效/毒關係研究,篩選出活性佳、毒性低的抗抑鬱活性成分;再以腦-腸軸與腦病外治學說為指導,對其腸、肝代謝特徵進行研究,明確代謝物結構,目標導向合成代謝物,並進行量-效/毒關係研究;將具有活性的多炔類成分與(或)代謝物的藥代動力學進行整合,綜合評價整體藥代動力學特徵,闡明其體內整合量-效/毒關係,這也是本項目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本項目的完成不僅可為柴胡多炔類成分抗抑鬱新藥的研發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從中藥中研發高效低毒的現代中藥新藥提供新的思路。
結題摘要
前一國家基金項目研究結果提示,源自柴胡的多炔類成分可能為逍遙散抗抑鬱作用主要藥效成分,本項目對柴胡多炔的抗抑鬱量-效/毒與體內過程進行了研究。通過本項目的實施,複製了抑鬱症CUMS模型與驚厥小鼠模型,同時觀察灌胃給予不同劑量柴胡多炔部位後,發現其具有抗抑鬱活性,且呈良好的量效關係,而給予正常組後隨著劑量的增加則能觀察到明顯的肝腎毒性,而給予驚厥模型後則沒有藥效,反而有加重的趨勢,這一柴胡多炔抗抑鬱活性的量-效/毒試驗結果與中醫藥理論中“有故無殞”學說一致,也進一步證實了“辨證施治”的重要性;建立了正常大鼠與CUMS模型大鼠肝臟、血清、腦組織的UHPLC-MS代謝組學測定方法與數據分析方法,建立了肝臟組織的轉錄組學與數據分析方法,尋找生物標誌物與調節基因,為柴胡多炔抗抑鬱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建立了中藥活性成分藥代動力學檢測平台,建立了中藥體內微量成分同時定量技術用於體內過程研究,以“腦-腸軸”與“腦病外治”學說為指導,重點對藥物在腸肝等組織中的過程與特點進行了深入考察,建立外翻腸囊法技術平台,用於考察藥物腸吸收特徵,發現柴胡多炔類成分在迴腸與空腸均能吸收進入體循環,且模型組吸收量不及正常組腸段吸收效率高;建立肝微粒體孵育技術平台,考察柴胡多炔肝代謝特徵,及其與肝微粒體酶的相互關係,發現其代謝多為氧化反應及其II相結合代謝反應,明確其主要的代謝酶亞型,且本身不會影響酶活性,適於研發安全性新藥;建立了基於曲線下面積的權重係數多成分整合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尤其適用於結構類似物的整合藥代動力學研究。共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研究性13篇,包括SCI論文8篇,獲得授權專利2項,公開1項,培養碩士研究生8名,其中5名已畢業,參加學術會議12人次。為本項目的完成不僅可為柴胡多炔類成分抗抑鬱新藥的研發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從中藥中研發高效低毒的現代中藥新藥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