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

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

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技藝是維吾爾族的手工技藝,以樹木枝條為原材料編織各類生產、生活用品和手工藝品。生活在吐魯番盆地的維吾爾族在過去的歲月里,一直就有用枝條編織生活用品的習慣。維吾爾族民間枝條編織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榆樹枝、紅柳枝、楊樹枝、桑樹枝、柳樹枝等,取材於自然生長的樹木枝條,較多地保留了自然本色。

2008年6月7日,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5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 遺產編號:Ⅶ-55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主要分類,基本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譜系,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是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一帶的傳統編結手工藝。從史料記載和古墓葬出土的大量樹條筐、箭袋實物來看,這項技藝在吐魯番地區至少已有近三千年的發展歷史。

文化特徵

主要分類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品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農業生產中所使用的枝條編織品,如柳條耙子、抬把子、筐子;畜牧業生產中使用的枝條編織品,如柳條食槽、養雞籠子、枝條篩子;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枝條編織品,如筐子、驢馱子、笊籬、籃子、果盤;作為工藝美術品、旅遊紀念品的枝條編織品,如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花瓶類、葫蘆類、酒杯類、蘇公塔、小馱筐等編織品。

基本特徵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的特徵。其一,實用性。維吾爾族枝條編織的編織品,不論是用於農業生產、畜牧業生產、日常生活,還是用作工藝美術品,都在吐魯番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枝條編織品結實耐用,製作簡單,成本低。在吐魯番地區的農村,總會或多或少的尋找到這些枝條編織品,採摘水果的筐子隨處可見,有些人家還有盛放水果的果盤和毛驢馱運貨物的馱筐等,可見這些編織品廣泛套用於當地人民民眾的生活中,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廣泛的民眾基礎。
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
其二,環保性。枝條編織的原材料取之於大自然,回歸於大自然,不像現在的塑膠製品、化學製品和玻璃製品、陶瓷製品等,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只要在樹木允許的範圍內合理的切割樹木的枝條,就能夠保證樹木的生長和手工編織品的製作。
其三,藝術性。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把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合二為一,並且保留了傳統樹木枝條的木質質地和樸素的本色,與此同時,維吾爾族枝條編織在編織手法和編織圖案上也有多種講究,是一種原生態的工藝美術品。

製作工序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的原料和工具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的原材料主要是在吐魯番地區生長的各種樹木的粗細和長短不一的枝條,包括榆樹枝、紅柳枝、楊樹枝、桑樹枝、柳樹枝等各種樹木的枝條均可。製作工具則主要包括裁剪枝條的剪刀,錘子、刀子、水盆、水桶或鐵桶、鐵絲和運輸枝條的毛驢車等。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的程式
(1)準備材料。每年的四月份、十月份,就可採集各種樹木的枝條,然後按照各種樹木的長短、粗細分別存放。有的樹條可以在四月份剝去外皮,露出光滑的白色。這種條子適合編食盤等。根據準備編織的作品的大小,用途等,選定樹條備用。編織以前枝條要在水中浸泡3天,澇出陰乾,使之更為柔韌。
(2)編織。編織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品都還是傳統的設計、傳統的編織方法,技巧也較簡單,追求的是既好用、耐用,也結實、美觀。編織手工藝品,要求比較高,需要設計,需要試編,需要尋求新的編織技巧、圖案。限於材質的特性,枝條編織不可能像線織那樣隨心所欲,花樣百出。它的基本編織方法,一是在經乾間穿進突出的“平織”,枝條數目有一、二、三、四條不等;二是用於邊沿的“麻花織”。編織的圖案有菱形、鏈條形、波浪形和橢圓形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和完善的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技藝呈顯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它是維吾爾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具有社會學、民族學、民間工藝史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傳承人是1955年出生的胡吉艾合買提·吐爾遜,掌握了嫻熟的枝條編織技藝,他的兒子巴特爾也具有較高的編織技藝,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父親,但是巴特爾並沒有在家裡專門從事枝條編織的活動,而是離開了葡萄鄉前往吐魯番市從事工作。其女兒雖然也成為為數不多的女傳承人,但是也要結婚。當地政府部門雖然多次在傳承人家中和葡萄鄉多次舉辦枝條編織的宣傳和傳承活動,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畢竟次數有限,不能起到永久的保護作用,傳承人面臨著後繼乏人的情況,長此以往的話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會面臨失傳的境地。

傳承譜系

第一代:克吾爾阿洪(生卒年不詳);
第二代:克吾爾阿洪的兒子阿布都買提阿洪(生卒年不詳);
第三代:阿布都買提阿洪的兒子艾米都拉阿洪(生於1848年,卒於1930年);
第四代:艾米都拉阿洪的弟弟海汝拉阿洪(生於1876年,卒於1940年);
第五代:艾米都拉阿洪的女婿吐爾遜·熱扎克(生於1919年,卒於1971年);
第六代:吐爾遜·熱扎克的兒子胡吉艾合買提·吐爾遜,生於1955年,高中文化。自幼便學習枝條編織技藝;在2005年獲得新疆首屆民間工藝大賽三等獎,並被中央電視台、廣西電視台、《新疆日報》《吐魯番日報》、吐魯番電視台多次報導,且多次在吐魯番地市舉辦的文化活動中獲獎。
第七代:胡吉艾合買提·吐爾遜的兒子巴特爾,生於1984年,國中文化。女兒古麗加瑪麗,生於1988年,國中文化,正從師其父親學習枝條編織技藝。

保護措施

吐魯番市組織專家,學者對各鄉鎮枝條編織情況進行相關的普查工作,對民間藝人也已經登記造冊,為摸清吐魯番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提供了基礎,從而為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技藝的傳承提供了基本的資料。
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
維吾爾族枝條編織
2005年4月起,胡吉艾合買提·吐爾遜在位於葡萄溝景區內靠近大門口的位置設立了維吾爾族枝條編織品的展示點,將歷代傳承人製作的編織品展示在庭院中,接受遊客和外來人員的參觀。
吐魯番地區文體局、教育局等部門組成的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組織吐魯番地區實驗中學採訪胡吉艾合買提·吐爾遜,使這一傳統美術項目成功地在吐魯番地區實驗中學進行了展示和介紹,在廣大的中小學生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吐魯番市政府相關部門在了解維吾爾族枝條編織傳承人基本生活情況的基礎上,將生活困難的家庭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中,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費用,同時,還為傳承人申請經費,每年將國家發放的國家級傳承人經費及時準確的發放到傳承人手中,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對自治區級傳承人提供了較大限度的經費發放,保障了維吾爾族枝條編織項目傳承人的基本生活,較大限度地解決了這些傳承人生活的後顧之憂。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吐魯番市高昌區文化館獲得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項目保護單位吐魯番市高昌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12月17日—2017年1月14日,來自伽師縣、吐魯番市高昌區、伊犁地區及兵團團場的30位手工藝人,在石河子大學參加了“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普及培訓項目”。他們用桑樹枝、紅柳枝、胡楊柳、榆樹枝和印尼藤編織各種生活器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