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開元寺夏雨》是宋代詩人呂本中創作的七言律詩。詩篇開頭從寫景著筆,寫出了詩人對夏日風雨有一種深秋蕭瑟的感受,呈現出山寺闐寂的境界;頷聯寫的是遠景,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頸聯由寫景轉入抒情,寫詩人思想的美夢被鐘聲驚破而感到惆悵和醒後盼望不到家書的失望意緒;尾聯用這兩個典故,直抒自己流落異鄉而抱負不得施展的無限感慨。這首詩,以景起,以情結,寫景開闊,抒情細膩,構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生動畫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柳州開元寺夏雨》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呂本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簡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柳州1開元寺夏雨
風雨瀟瀟2似晚秋,鴉歸門掩伴僧幽。
雲深不見千岩秀,水漲初聞萬壑流。
鐘喚夢回3空悵望4,人傳書至竟沉浮5。
面如田字6非吾相,莫羨班超7封列侯。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柳州:今廣西柳州市。
2瀟瀟:象聲詞。
3 夢回:從夢中醒來。
4 悵望:惆悵地看望或想望。
6 面如田字:《南齊書·李安民傳》載,宋明帝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狀也。”後李安民在齊高帝時封康樂侯。
白話譯文
風雨蕭蕭,雖然是夏天,可眼前的景象,多么像是晚秋;烏鴉早已歸巢,寺門也已緊閉,我只有僧人相伴,廟裡無比清幽。濃重的雲霧瀰漫了整個世界,見不到秀麗的山岩;溪水上漲,耳邊的嘩嘩聲響,是千澗萬壑泉水爭流。聲聲鐘鳴,驚回了思鄉的美夢,我空自惆悵迷惘;親友的書信一封也沒有收到,使我加倍地憂愁。我的長相非常平常,並不是面方如田;因此上,不羨慕班超,飛而食肉,萬里封侯。
創作背景
呂本中在宋高宗建炎年間,避地柳州。當時時局不寧,山河破碎,他感嘆國家多故,身世飄零,不禁悲從中來,遂借眼前風雨,將滿腔心事,傾訴而出。
作品簡析
文學賞析
詩首聯寫景,點題“開元寺夏雨”五字。夏天的一場大雨,驅走了暑熱,寺中本來清涼,這時更添上了絲絲寒意。於是,詩人聽著風聲雨聲,心潮澎湃,雖是夏季,卻產生了無盡的悲秋般的蕭瑟之感。詩寫的景色,極其清幽,無論是“風雨翛翛”還是“鴉歸門”的黃昏景象、僧寺的空曠寂寥,都與自己流落他鄉、憂國憂身的心情渾融交合在一起,寫得很深沉。“似晚秋”三字是主題,是結合了氣候與心情的感受。
頷聯扣緊夏雨,寫山中景色:暮雲高漲,遮住了秀麗的山峰,耳中是澗壑中嘩嘩的流水聲。這兩句,一句通過視覺寫,一句通過聽覺寫。視而不見轉而聽,承接得很自然。雲霧蓊翳,水聲喧豗,形象地表現山中下大雨的情況,移不到平地上去。詩從表面上是化用了顧愷之形容會稽山川之美的贊語“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見《世說新語·言語》),但寫得一氣流轉,渾厚清致。方回說“居仁在江西詩派中最為流動不滯者,故其詩多活”,就是指這樣的句子。
頸聯轉入寫情,是呂本中詩中的秀句。詩寫鐘聲喚醒了思鄉的美夢,回到了現實中,人便感到更加惆悵;惆悵的中心是連家鄉親友的訊息一點也沒有,所以心潮激盪,回照首聯聽風聽雨的心情。這兩句,以夢中及現實的反差,細緻入微地表現出遊子思鄉的深情。詩雖然寫得空靈剔透,被清紀昀評為“深致,不似江西派語”,但細細推敲,仍不離江西詩派家法,只是不顯得硬峭而已。如“鐘喚夢回”,緊扣題宿山寺;“空悵望”的“空”字,琢磨醒後的無可奈何、空虛悵惘的心情逼真,得鍊字之工;“竟沉浮”則化用殷洪喬寄書的典故而不露痕跡:這些,都與江西詩派詩同調。唯其能作變化,味雋意長,所以被方回認為“絕佳”,清查慎行《初白庵詩評》也推許它“題外見作意”。
尾聯由思鄉轉入對國事家事的感嘆。詩借用了李安民與班超典,且將二典糅合在一起,說自己不是封侯的料,一方面表達自己對功名富貴的鄙視,一方面又對報國無門表示傷感。方回說:“末句乃避地嶺外,聞將相驟貴者,亦老杜秦蜀湖湘之意也。”應該說,他對作者的用心只看出了一半,尤其是詩人特舉班超立功異域封侯事表達自己驅除胡虜的心思,方回沒有看出來。
全詩以景起,以議論結,且結得生峭奇崛,注意用典而又融化貫通;用江西詩派法,而又不為其法所囿,所以得到了派內外以至後世攻訐江西詩派的人的一致稱讚。
名家點評
清紀昀《瀛奎律髓刊誤》:”五、六深至,不似江西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