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金時,設定柳埠鎮。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屬錦陽川路。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屬東南鄉。
民國十三年(1924年),屬仲宮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臥龍區。
1950年,設第八區柳埠鄉。
1956年12月,調整為柳埠區。
1958年9月,撤鄉建柳埠公社。
1961年11月,調整為柳埠區。
1965年2月,復為柳埠公社。
1984年1月,復為柳埠區。
1985年9月,改設柳埠鎮。
2016年7月,濟南市設立濟南市南部山區管理委員會,代管歷城區仲宮鎮、柳埠鎮、西營鎮。
2016年9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柳埠鎮,設立柳埠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柳埠街道轄87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柳埠村三區31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柳埠街道地處泰山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分為山地、丘陵。主要山脈有跑馬嶺,境內最高點望岳亭,海拔898米;最低點位於鎮駐地,海拔210米。
水文
柳埠街道境內河道屬玉符河流域,總長48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錦陽川,從東南黃巢至西北寶峪流經境內於科、榔疃、柳埠、突泉等村,長20千米,流域面積172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柳埠街道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石、木魚石等。柳埠紅花崗石地質儲量10億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柳埠鎮劉家峪、於科。木魚石儲量達3000萬立方米。其他礦產資源有桃科村的銅鎳礦,澇峪村鉑鈀金礦。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總人口58481人,其中城鎮常駐人口4160人,城鎮化率7.6%。
經濟
綜述
2011年,柳埠街道財政總收入0.4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26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48萬元,增值稅208萬元,企業所得稅1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80元。
農業
柳埠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等;主要蔬菜品種有白菜、西紅柿;主要水果品種有山楂、櫻桃、桃、杏;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
2011年,柳埠街道有耕地面積37005畝,人均0.68畝。生態林22860畝,經濟林24195畝。農業總產值1978年為310萬元,2011年,柳埠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2485萬元,比上年增長11%。2011年,柳埠街道生產糧食16363噸,人均279.72千克,其中小麥4425噸,玉米11938噸。2011年,柳埠街道花生種植面積3983畝,產量607噸;蔬菜種植面積4634畝,產量21917噸,其中白菜15000噸,西紅柿156噸。2011年,柳埠街道生豬飼養量7.5萬頭,年末存欄3.55萬頭;牛飼養量1.04萬頭,年末存欄0.87萬頭;羊飼養量1.4萬隻,年末存欄1萬隻;家禽飼養量100.7萬羽,上市家禽30萬羽。2011年,柳埠街道生產肉類7406噸,其中豬肉4053噸,牛肉1809噸,羊肉1000噸;禽蛋11836噸;畜牧業總產值813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6.2%。2011年,柳埠街道水果種植面積9943萬畝,產量11555噸。
工業
柳埠街道工業初步形成了以農產品深加工、機械製造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柳埠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8.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26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38億元,比上年增長5%。省優產品3個。
商業
2011年,柳埠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貿市場7個,年成交額3800萬元。2011年,柳埠街道有外貿產品生產企業1家,2011年,出口總額18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30萬美元,主要產品有床上用品、睡衣等3類8個品種。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有1家銀行,各類存款餘額3.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各項貸款餘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4.5%。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個人會員120個,創作演職人員120人。文化站、文化娛樂廣場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87個;各類圖書室88個,藏書12餘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20人,占全鎮社會從業人員的2%,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有幼稚園16所,在園幼兒1280人,專任教師54人;國小8所,在校生2403人,專任教師23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095人,專任教師17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柳埠街道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714萬元,比上年增長1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88.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科學技術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2個,各類科技人才2200人,其中農村實用人才1500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2個,門診部(所)5個,病床2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62張,固定資產總值10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11名,其中:執業醫師25人,執業助理醫師50人,註冊護士2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1700人次。
2011年,柳埠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4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有學校體育場10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0人。2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3%。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0782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9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入戶率達64.5%。
社會保障
2011年,柳埠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5戶,人數166人,支出52.59萬元,比上年下降15.5%,月人均264元,比上年增長28.2%;醫療救助22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98人次,共支出139900元,比上年增長65.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02戶,人數2798人,支出257.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6%,月人均76.6元,比上年增長18.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7人,支出24.12萬元,比上年增長28.6%。農村臨時救濟46人次,支出15.15萬元,比上年增長10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83萬元,比上年增長7.7%。敬老院床位184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7人。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003萬元,比上年增長18%,基金支出合計1003萬元,比上年增長18%。
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有社區服務設施1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4個,社區服務站14個。慈善超市14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63792元。新增就業人員297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人,全年共幫助6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截至2011年末,柳埠街道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158人,比上年末增加192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746人,比上年末增加56人。
交通
柳埠街道有省道103過境,境內長30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柳氏最早居住於此,以開店鋪為業得名,後因住戶增多,遂形成為商貿集散地。以後沿稱為柳埠。設柳埠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