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美國軍隊採用了其歷史 上第一支真正的機槍——由槍械設計大 師約翰·白朗寧所開發的俗稱“土豆挖 掘機”的M1895重機槍。
機槍簡介,戰績輝煌,
機槍簡介
當海勒姆·馬克沁(Hiram S. Maxim)發明了利用射擊後坐力實施自動裝填循環的機槍後,約翰·白朗寧從那裡得到了啟發,6年後,即1889年他就開始試驗和完善自動裝填技術。白朗寧先是試著把溫徹斯特1873型槓桿裝填步槍改成了通過槍口的導氣式動作原理的自動裝填步槍,在1890年和1891年又製造了使用相同操作原理的一種機槍,這種機槍經過改進後被賣給位於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Hartford)柯爾特專利武器製造公司,並生產出1895型機槍,由於這種機槍向下弧形運動的導氣活塞系統而被戲稱為“白朗寧馬鈴薯挖掘機”。
首支採用導氣式原理的機槍
柯爾特M1895機槍由美國天才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白朗寧設計,是世界上第一挺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的機槍。據說,該槍的發明靈感來自於白朗寧的一次狩獵經歷。1889年秋,白朗寧前往猶他州大鹽湖附近的沼澤地打獵,射擊時槍口噴出的氣流吹動草葉的現象使他意識到可利用火藥燃氣能量完成供彈、抽殼等動作。
口徑:7.7mm
該機槍的工作原理為:在距離槍口約178mm(7英寸)的槍管下方開有導氣孔,槍彈擊發後,火藥燃氣經導氣孔衝擊位於槍管下方的槓桿式活塞(其迴轉軸固定於槍管下方),槓桿式活塞向後下方旋轉170°,並通過與之鉸接的活塞連桿驅動槍機開鎖、後坐。
採用英制0.303英寸口徑的柯爾特M1895機槍
槍機後坐到位後,在復進簧作用下復進。在復進過程中,從彈帶中抽出的新彈上升至進彈位置,並被推進彈膛。同時,在復進過程中,輸彈輪旋轉帶動彈帶移動一發彈的位置,使次發彈進入輸彈位置。
槍機推彈入膛並閉鎖後,只要射手按壓扳機,退殼、拋殼、推彈入膛、槍機閉鎖、擊錘待擊和槍彈擊發過程將循環往復,直至彈藥耗盡或者射手鬆開扳機。
由於射擊過程中,槓桿式活塞不斷地在槍管下以170°的弧度前後擺動,其動作很像當時採用的土豆挖掘機的鏟子動作,因此該機槍被形象地稱為“土豆挖掘機”。
美國海軍在1893年對該槍進行了測試。1895年,該槍由柯爾特公司進一步完善,並正式定名為柯爾特M1895機槍,並先後推出採用海軍的李式6mm槍彈和陸軍的克拉格0.30-40英寸槍彈的兩個版本。
戰績輝煌
海軍最初訂購的50挺M1895機槍於 1897年交付。1898年,海軍再次訂購了 150挺該槍,並配備三腳架和輪式登入架,供海軍登入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使用。在之後發生的美西戰爭中,M1895 機槍顯示出了強大的火力;在古巴的聖地亞哥戰役中,由陸軍上校泰迪·羅斯福指揮,陸軍部隊與海軍登入部隊並肩作戰,於是就有了海軍的M1895機槍與陸軍的加特林機槍共同響徹凱托山和聖胡安山的景象。
柯爾特公司在世界範圍內總共售出約25000挺M1895機槍。除美國外,俄國、比利時、加拿大、英國、中南美和歐洲的大多數國家軍方都有採購,採用了包括李式6mm彈、克拉格0.30-40英寸彈、斯普林菲爾德0.30-06英寸彈、毛瑟7.65mm彈、希臘6.5mm彈、墨西哥7mm彈、俄國7.62mm彈和英國0.303 英寸彈等諸多口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