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刺繡

柯爾克孜族刺繡

柯爾克孜族刺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宿縣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柯爾克孜族刺繡是一種特殊的民族民間刺繡藝術,主要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柯爾克孜族聚居區。柯爾克孜族擅長以家畜皮革和毛絨為原料製作生活用品,其刺繡藝術也因此而帶上了草原遊牧文化的特色。柯爾克孜族刺繡多以日月星辰、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為題材,也有豐富多樣的幾何圖案,主要用以裝飾服裝、鞋帽、腰帶、枕頭、布單、氈毯、帳幃、門帘等日常生活用品。這些繡品工藝精巧,色彩絢麗,圖紋美觀,具有一定的象徵性,尤喜使用柯爾克孜族人所鐘愛的紅色。

2008年6月7日,柯爾克孜族刺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82。2018年5月15日,柯爾克孜族刺繡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爾克孜族刺繡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Ⅶ-82
  • 遺產類型: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宿縣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刺繡樣式,刺繡圖樣,刺繡色調,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柯爾克孜族的刺繡歷史由來已久,且和中原文化密切相關。在葉尼塞河流域發掘的西漢時期的古墓中,就出土了印有精美的鳥獸及植物花紋圖案的毛織品。據記載,在中國葉尼塞河流域的柯爾克孜地區有專門織造綾羅錦緞的工匠。《元史·世祖本紀》記載,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政府“賜欠州諸局工匠紗五萬六千一百三十九綻十三兩”。

文化特徵

刺繡樣式

柯爾克孜族刺繡的掛毯、地毯,花色圖案精美。花氈、白氈帽、銀質馬鞍、木製碗、盒等,精巧美觀、古樸耐用。各種工藝品以紅、藍、白色為主,尤以紅色最受歡迎。
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繡,常在衣服的領、袖、前胸等處繡上美麗、精緻的幾何圖案。編織的樣式有用染色羊毛、駝毛編織的掛毯、地毯,用芨芨草、紅柳枝編成的帘子、圍子等。

刺繡圖樣

柯爾克孜族刺繡圖樣中,山峰成為必不可少的風景。柯爾克孜族人眼中的山多是雪山冰峰,聖潔純白,在柯爾克孜族人的手下,山峰也被繡成白色,純白純白的三角形,沿著衣領、褲腳、袖邊,或是花氈、牆圍的邊款枕頭的頂端被褥的周邊綿延起伏。有時,三角形是黑色或是紅綠相間的,黑色代表土山,紅綠相間代表著紅山與青山。圖案有羊角、駝掌、蜻蜓、花卉、山峰、動物及自然景物等等。

刺繡色調

柯爾克孜族刺繡色彩鮮艷、造型美觀、大方樸實,大多採用花卉草木、飛禽走獸、日月星辰等圖案和幾何圖形,顏色以黑、白、紅、藍、綠等基本色調為主。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意義:黑色表示深厚博大,頑強樸素;藍色與天空同,被視為神聖高貴之色;紅色表達著歡快、熱烈和幸福;綠色象徵春天和生機勃勃。柯爾克孜人對白色一往情深,因為白色能引起月亮、麵粉、棉花、乳汁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豐富聯想,也有純潔、真誠的寓意。自然中的每一種色彩,都被柯爾克孜人賦予了深刻寓意。

製作工序

柯爾克孜族的刺繡工藝種類繁多,多表現在布料、皮革、氈子、地毯、褡褳上,原料為捻制的毛線和絲線,工具有骨針、銅針和鐵針等,刺繡方法分刺繡、貼繡、扎繡、鑲墜彩繪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柯爾克孜族刺繡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蘊含著民族與自然界溫暖而平和的情感交流,是柯爾克孜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傳承狀況
柯爾克孜族刺繡藝術日漸成熟,但同時也因科技含量低、成本高,在工業文明發達的今天逐步退出現代生活。20世紀60、70年代,柯爾克孜族刺繡技藝一波三折,曾面臨斷代危機。
傳承人物
布如力·斯開克,女,柯爾克孜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柯爾克孜族刺繡。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溫宿縣文化館獲得“柯爾克孜族刺繡”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柯爾克孜族刺繡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溫宿縣文化館(溫宿縣文工團)。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4年12月2日,為期9天的“阿克蘇蘋果紅了——新疆阿克蘇地區非遺文化浙江展”在杭州工藝美術館舉行,柯爾克孜族刺繡作品參與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