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位於紹興柯橋,為浙江省首個大規模綜合性縣級非遺館,把紹興縣非遺精華及最具代表性的項目集結起來,使其成為集中展示和記錄的視窗及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紹興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 類別:綜合性縣級非遺館
- 位置:紹興柯橋
基本信息,三大板塊,水鄉·傳說,水鄉·四季,水鄉·風情,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館口,粉牆黛瓦的古樸造型風格,散發出濃郁的紹興水鄉氣息。正對門的白牆上,富有質感的“水鄉傳說、四季與風情”幾個字。而右手邊的灰牆上,近20塊充滿藝術氣息的灰磚上,印刻著我縣最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的名字。
紹興非遺館以“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為主要功能,投入資金500萬元,展陳面積1300平方米。整個館以“水鄉傳說、四季與風情”為主題,採用傳統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多元化展示手段,突出非遺的活態性特點,強化與觀眾的互動交流。非遺館融入了粉牆黛瓦、老街台門、戲台烏篷、石橋河埠、酒坊醬園等多種紹興水鄉文化元素,生動展現了紹興縣獨特的名士文化、戲曲文化、三缸文化、三烏文化和民俗文化。
三大板塊
展館脫離分門別類式的常規展示表現手段,以“傳說”、“四季”、“風情”三大板塊串聯展示內容。
水鄉·傳說
第一個展區就是“水鄉·傳說”,在該展區內,將已經或即將消失的非遺項目梳理、展現,主要包括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音樂等項目。如一進展區,就看到一張長書桌,桌子上放著文房四寶,桌旁一把太師椅,儼然就是當年師爺辦公的場景再現。
在展區一旁,停靠著一葉長長的色彩斑斕的龍舟,俗稱“泥鰍龍舟”。把船頭牆上的大螢幕給打開,坐到龍舟里,邊看螢幕,邊划動船槳。螢幕里相繼出現了柯橋、柯岩、湖塘以及安昌四地一年四季河湖沿岸的代表景色,人在舟中,猶如泛舟湖面。
水鄉·四季
走出“水鄉·傳說”展區,就進入了“水鄉·四季”。該展區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為序,將保護項目歸類展示,體驗節氣時令與人類生活的息息相關。
進入展區,迎面而來的就是平水珠茶的炒制現場,只見伴隨著“呼呼”的風箱聲,紅紅的爐火從炒茶的爐灶里躥出來,一個中年婦女正作炒茶狀,整個小屋子裡仿佛茶香四溢。看著牆上青翠的茶葉,還可以摘下掛在牆上的視聽機,獨自聆聽“平水珠茶”的前生今世。
品過茶葉,來到了“紹興王星記”扇鋪。“紹興王星記”紙扇品種齊全,大多選用竹秀細勻的竹子作骨,以純桑皮紙為扇面,採用高山柿漆為製作的粘料,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在扇鋪里你可以看到見到傳說中需經過72道工序,100多個製作過程才能完成的傳統產品黑紙扇,也終於理解“紹興王星記”不只是傳說。
緊鄰“紹興王星記”的是“仁昌醬園”的店鋪和製作工藝車間。伴隨著叫賣聲,望著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各種醬油貨品,會有一種想要掏錢購買的衝動。在店鋪門口一側的白牆上,“醬仁昌記”幾字赫然入目,這是根據安昌古鎮的“仁昌醬園”老廠房石牆上寫著的原字1:1複製過來的。如果想要了解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保持著傳統的曬制醬品工藝是咋樣的,則可以進入它的製作車間看看。有民國時用來榨醬塊的木榨機、清朝的醬缸等實物,再看著各種工藝流程圖。
在“祝福館”。冒雪走進“祝福館”,有雞、豬頭、魚等“福禮”整齊地擺放在案桌上。
水鄉·風情
走過“四季”,來到“水鄉·風情”,該展區以展示地方風土風俗為主,重點展示傳統戲劇、曲藝、美術、手工藝等項目。走進裡面,越音繞樑,大紅色的戲台躍入眼帘,正對面是一座獨具紹興風格的水鄉石橋,幾隻烏篷船擺埠在橋邊,船工們一邊喝著冬天新釀的紹興老酒,聚精會神看著紹興社戲。
在“風情”展區里,20多件代表精湛箍桶技藝或者圓木製作技藝的展品卻再次喚起人們對它的記憶。10多件大紅色的形狀各異、做工精細的盆、盤、桶等,顯示著它的特別。一問,才知道這是清末民初,寧紹一帶婚嫁時流行的“十里紅妝”。而一旁還擺放著12個刻有奧運福娃的“奧運銅盤”。據悉,圓木工藝是個精細活,僅一個茶盤,從選料、雕刻、打磨到最後上色,前後共有200多道工序,這12個“奧運銅盤”,花了捐贈者整整半年的時間。
在“風情館”里,除了圓木製作技藝,還有酒罈花雕、銅雕、微雕等豐富多彩的工藝。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區柯橋明珠文化廣場金柯橋大道與群賢路交接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