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拉·迪·里恩佐
- 國籍:羅馬
- 逝世日期:1354年10月8日
- 職業:政治家
介紹,詳細資訊,其它資料,
介紹
生活在文藝復興前夕,由於當時羅馬破敗,連教皇也搬到法國。出身貧寒的他憑自己的努力和教士的幫助學會古羅馬的拉丁文,成為飽學之士。並去遊說教皇回到羅馬,雖然失敗,但與彼德拉克成為好友。 返回羅馬後,經過一系列運作,發動不流血革命,擔任護民官,進行改革,後遭貴族反撲而出逃。
詳細資訊
1313年——1354年10月8日),14世紀羅馬政治家。柯拉既然以“為民請民”的英雄而受到羅馬底層民眾的擁戴而當選共和國護民官,為什麼他短短的兩次執政竟然都以暴君的身份被轟下台?第一次執政期間,因在柯拉的改革中利益受損的貴族們發起猛烈進攻致使柯拉亡命他鄉,靠假扮修道士而躲過一劫,幸虧好心的基督徒收留他,使他得以繼續編織重現古羅馬盛世輝煌的迷夢。數年之後,壯心依舊的柯拉,冒著生命危險去法國說服教皇支持自己的事業,結果事與願違,他被教皇的人送進了監獄,在眼看性命不保的惡劣環境下,柯拉潛心閱讀拉丁文寫成的古羅馬文獻,為自己復興羅馬的理想尋找理論依據,這位愷撒和奧古斯都的崇拜者,具有淵博的知識和驚人的口才,在庭審過程中,他口若懸河,辯才無礙,給教皇留下來深刻的印象,教皇本人被他振興羅馬的計畫深深地吸引住了,結果,他不但沒有被判有罪,相反,他得到了教皇的極大的崇信,他被教皇委派為特使前往羅馬實施其復興羅馬的神聖計畫。
他又一次受到了羅馬民眾的熱烈歡迎。正當他躊躇滿志地發布一個又一個改革公告的時候,一幫受貴族煽動的暴民向他的政府發起了氣焰囂張的圍攻。據說他剃掉鬍鬚,希望能夠像上次一樣,喬裝打扮矇混過關,但這一次他沒有成功,暴民識破了他的計策,他死得比愷撒更慘,亂刀穿心之後,還被砍下了頭顱,屍體被倒掛在廣場數日,然後被拋棄到泰伯河裡。柯拉作為一個充滿幻想的學者型政治家,受到暴徒殘忍的虐殺,結果還落一個殘忍暴君的名頭,這一點難免令人生疑。至於說“他是宣揚復興羅馬的最後一人”,這個說法顯然不正確,柯拉之後的600多年來,致力於復興偉大羅馬的人何止千萬?在後世宣揚復興羅馬的人中,墨索里尼的悲喜劇與柯拉甚為相似。“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二)里有一“羅馬隕落”的專題,將柯拉和墨索里尼做了一個對比研究,二人的相似之處令人驚嘆。
其它資料
附錄: 《羅馬考古》中有關柯拉的段落:從教皇選擇阿維農作為教廷所在地開始,大部分義大利城市在復興古代文化的推動下,都經歷了強大的覺醒。在羅馬,佩脫拉克的朋友,柯拉(Cola di Rienzo),反對貴族濫用特權,成為人民的捍衛者。他也善於評點古籍。他的傳記作家說:「這個羅馬的年輕人,整天都在觀察布滿羅馬大街小巷的大理石雕塑。誰也不如他善解古代的碑文。他正確地解釋了所有的大理石雕塑上各個人物的意義。」正是一篇碑文使他聞名遐邇。1346 年,他發現了一塊青銅版──上面刻著授皇權給韋斯巴薌(Vespasien)皇帝的法令。這塊青銅版被用來建拉特朗大教堂(la basilique de Latran)的祭壇。在好幾個世紀中,這篇碑文的文字一直隱而不現;必須來一場大火,才能便碑文顯露出來。柯拉把這個檔案張貼出來,將民眾召集來,然後解釋說:「崇高的羅馬掩埋在塵土中,它無法看到自己的衰落,因為它的雙眼已經被皇帝和教皇挖掉了。羅馬人,請看一看,那授予帝國稱號的元老院是多麼威風凜凜!」
羅馬人諦聽著這篇讚頌往昔的頌詞和描畫自由的藍圖。柯拉當選為護民官!在以往西塞羅和凱撒這些政治人物使民眾群情激昂的地方,如今大家前來傾聽柯拉講話。可是,這個把民眾鼓動起來的「解放者」,改革了城市,追求義大利統一,卻變成暴君。因此,羅馬人請他下台,並把他送入監獄,繼而又要求他再次出山;但是柯拉變得更殘暴。他受盡酷刑折磨,終於死去。從中世紀的學者,到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者在柯拉那個時代,他是宣揚復興羅馬的最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