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例如四川綿陽地區《鹽亭縣誌》:“七月七日為乞巧節。童稚以鳳仙花染指甲。”無庸置疑的,染指甲也是女性的專利,纖指蔻丹,熠熠動人。這裡說是童稚搗鳳仙花的汁液塗抹指甲,讓人不覺莞爾一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染指甲
  • 流傳地區:西南一帶
  • 地位:七夕習俗
  • 記載:鹽亭縣誌
簡介,歷史,活動,

簡介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歷史

舊時,城區居民宅屋天井或後花園裡,總有些草本花卉,其中又以雞冠花、鳳仙花最為常見。這兩種花通常不需栽培,年年“自生自滅”,因為它們結的花籽多,顆粒又小,散落地上,第二年就又生根發芽。兩種花都有特色,雞冠花以形似雞冠而得名。鳳仙花的得名就不得而知,因為花朵不管是白色還是紅色的,單瓣還是復瓣的,怎么看都不像傳說中的鳳凰,但株形秀麗,葉綠花艷,易長,易開花,不需人照料,所以很受人歡迎。然而,在我們小孩眼中,鳳仙花似乎就是專用來染指甲的。
染指甲用的是紅色鳳仙花。《吳郡歲華紀麗》引唐代鄭奎妻《秋日》詩云:“洞簫一曲是誰家,何漢西流月半斜,俗染纖纖紅指甲,金盆夜搗鳳仙花”,可見,唐代就有用鳳仙花染紅指甲的習慣了。
染紅指甲的也不單是女孩,大齡婦女也有染指甲的,男孩也會跟著起鬨“效尤”。染指甲十分簡單,根本不像書中所說,染時要加明礬、要過夜那樣複雜,只要采些紅色的鳳仙花花瓣,放在瓦片或瓷碗上搗碎後,敷在指甲上,用濕布或濕紙包好,不多久,只要包布、包紙都幹了,往往指甲已染成紅色,有時嫌染得淡,多染幾次就行,染紅的指甲用水洗也洗不淨,紅色可保持好幾天。
不管紅的還是白的鳳仙花,其實都有些毒,這毒雖不厲害,但蛇蟲百腳(蜈蚣)都躲著它,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家的庭院牆根總留有幾棵鳳仙花的緣故,目的在於驅蟲。

活動

這天早上,姑娘們懷著愛美之心,找來明礬、採摘“金蜜子花”(口語,一種花名)花瓣,將明礬碾碎,與花瓣一起貼上在手、腳的指甲上。一定時間下來,指甲色澤紅潤、光亮自然,據說還數月不褪色。“乞巧”花。七月初七的天氣已進入秋高氣爽的季節。午後時光,姑娘們用她那剛染紅指甲的纖細小手推開窗戶,凝望天空,不時在紙上描畫著空中的彩雲,爾後用彩紙、通草繪出或剪出圖案,以用作繡花的“花樣”。晚飯過後,姑娘們便取出繡花針和五彩絲線,繃好絲絹,穿針引線,按照白日裡“乞巧”到的“花樣”,開始了繡花創作。只有心誠手巧,才能繡出精美的圖案,才算是“乞巧”的成功。也正是由於“乞巧”的習俗,農曆七月出生的當塗姑娘,才有不少人被叫做“巧雲”、“彩雲”等與“乞巧”有關的乳名,以表達對姑娘心靈手巧的美好祝願。“窺”鵲橋。這是一個帶有神奇傳說的荒誕舊俗。與紹興等地“瓜棚架下看鵲橋”的習俗,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膽大的當塗青年可在夜晚隱身芝麻地中。待夜半時分,心誠之人冥冥之中會聽到“咣——鐺”一聲震天響,接著,便見南天門大開,先是一對怪獸撲面而出,既而出現兩位凶神張望逞威;此時,年輕人一定要屏住呼吸、凝神注目,不能因驚嚇而稍有響動。不一會,“鵲橋”在空中出現:一頭連著南天門,一頭連著高山。織女在天兵天將的護送下,走出南天門、步上鵲橋,而牛郎則會在仙牛的幫助下,從高山之巔走上鵲橋。據說,誰要是看到了牛郎織女的鵲橋會,不僅婚姻不久將至,而且會百年好合、美滿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