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白粉病是由柑桔白粉菌引起的、發生在柑桔的病害。主要為害新梢、嫩葉和幼果,嚴重時引起大量落葉、落果,枝條幹枯,影響生長發育。
柑桔白粉病在中國分布在西南和華南地區。在中國雲南建水和福建永春、閩候一帶,夏梢被害後萎凋枯死,使樹冠骨幹枝無法形成,是該地柑桔上為害最嚴重的病害。該病發生的適溫為18-23℃,在適宜的氣溫條件下,多雨高濕容易發病。
柑桔白粉病的防治,應採用以加強栽培管理減少菌源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概述圖註:1.症狀 2.菌絲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3.分生孢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柑桔白粉病
- 別名:柑橘白粉病
- 病原:柑桔白粉菌
- 為害作物:柑桔
- 為害部位:新梢、嫩葉和幼果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柑桔白粉病病原為柑桔白粉菌(學名:Oidium tingitanium Carter),屬半知菌類,叢梗孢目。菌絲直徑為4.5-6.7微米,附著胞圓形。分生孢子梗大小為(60-120)微米×12微米。分生孢子4-8個串生,圓筒形,兩端略圓,有細微顆粒,無色,大小為(20-28)微米×(10-15)微米。
為害症狀
柑桔白粉病主要為害新梢、嫩葉和幼果,造成大量落葉落果。常在葉片主脈附近開始發病。在嫩葉正、反兩面和幼果表面布滿一層自色粉狀物(菌絲層和分生孢子),大多近圓形,外觀疏鬆,病斑常由中心向外擴展。霉層下面的葉片組織最初呈水浸狀較,正常葉色略深,以後逐漸失綠,形成黃斑。嚴重時病斑擴大到葉面,以致葉片枯委。如葉片較老,則不枯萎而扭曲畸形。在葉片老化後,病部白色霉層轉為淺灰褐色。
嫩枝、嫩刺和幼果上的病斑與葉片上相似,擴展迅速,致使大部分新梢嫩葉被白色粉狀物所覆蓋,葉片粘連在枝梢上嚴重時葉片落光,新梢枯死,引起幼果大量脫落。特別是秋梢和晚秋梢受害最重。
侵染循環
在中國台灣,病原以菌絲在被寄生尚未枯死的枝梢上越冬,於翌年春4月上旬至下旬開始活動,由菌絲伸出孢子梗,其上著生大量白色分生孢子。柑桔白粉病通過氣流傳播,在病源下風方向的果園發病嚴重。
流行規律
柑桔白粉病在中國福建,於5月上旬至6月下旬和10月份發生;在雲南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四川則主要在夏秋發生。在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病,在雨季之後流行。山地果園種植在北坡的植株發病比南坡嚴重。樹冠西北方向近地面的、內部的枝梢及樹冠內部的徒長枝和近地面的枝、葉發病較多。發病的適溫為18-23℃。據中國台灣報導,柑桔白粉病在雨水過多時,繁殖不利。因該病的分生孢子容易脫落,降雨時的雨滴能將其孢子幾乎全部打落,且遇雨水時即失去萌發力。
柑枯各品種中以椪柑、紅桔、四季桔、甜橙、酸橙和葡萄柚等受害較重,溫州蜜柑發病較輕,金柑未見感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加強栽培管理:在果園常規管理的基礎上,增施有機肥及磷、鉀肥,適時灌溉、防蟲、除草,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適時修剪,增強果園通風透光,降低發病率。
- 減少菌源:冬季結合修剪清園,剪除病枯枝葉,使樹冠通風透光。其它季節剪除病枝、葉、徒長枝等,掃除落葉、落果和病枯枝,集中燒毀,並全園噴波美1度的石硫合劑或50%硫膠懸劑200-400倍液,連續兩次,間隔7-10天,以減少菌源。
- 夏秋梢的防治:夏梢上的柑桔白粉病多發生在6-7月,對初結果的幼樹,應通過8月夏季修剪抹去夏梢,集中燒毀的方法來防治。秋梢上的柑桔白粉病多發生在9月,對初結果的幼樹,應在秋梢抽發15-20厘米長,新葉未展開時用藥劑防治,因為健壯的秋梢是翌年的主要結果母枝。對成年結果樹,無論夏梢還是秋梢上發生的白粉病均採取剪去被害部分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方法來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