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邦妮:老女孩+像邦妮一樣愛你(套裝共2冊)》內容簡介:《老女孩》簡介:有人能一直女孩的。因為女人的社會身份太明確,太有時間緊迫感,但是在我的心裡,還有一個女孩,永遠的。也許成熟但不世故,也許複雜但不渾濁。該笑的時候笑,該哭的時候哭,會憤怒,也會發傻氣,永葆好奇之心,永遠讚嘆,期待奇遇。夢想不是一個目標,是一種氣質。我是一個“老女孩”,我很幸運。《老女孩》收錄了才女柏邦妮新近的書評、影評、書信、散文,以及她與各路名人的對談等,還有她本人最最喜愛的,與“她親愛的克萊德”之間濃情蜜意又充滿理智的情書。《像邦妮一樣愛你》簡介:柏邦妮的名字來源於一段愛情——電影《邦妮和克萊德》裡面的男女強盜相視一笑,在陽光下身中167槍,倒地而亡。柏邦妮欣賞這樣青春的愛情,便取了和女主人公一樣的名字,於是也便有了這本記錄她自己青春記憶的文字。《像邦妮一樣愛你》是一本講述青春講述美好的小書,那種清新、熱烈、毫不妥協的年少體驗,是邦妮自己也是我們莫大的財富。
基本介紹
- 書名:柏邦妮:老女孩+像邦妮一樣愛你
- 作者:柏邦妮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bkbkau5677
- 外文名:Old Girl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頁數:618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25歲獲得李少紅欣賞,成為新版《紅樓夢》的主力編劇。也是知名評論人,曾成功訪問張曼玉,鞏俐,黃曉明,李宇春等各路明星。她的文字隱形而溫暖,有力卻不流俗。愛小清新的人都瘋狂愛她。
圖書目錄
Ⅰ 序 一/綠妖
Ⅵ 序二/周雲蓬
影評
他是個天才
不但有高潮而且是多重高潮
雖然性命不能一直見
李安的勁道
尋找失落的西藏
無人知曉的時間
有時,我心比林奇狂野
嘿,安東尼奧尼!
我私密的伯格曼和安東尼奧尼
小說
風雨不收徐霞客
世界是一場婚禮
愛的可能性
腐敗的葡萄
散文
永遠也回不去的地方
少年和臘肉
十四歲的早上
我們家的龍太郎
媽媽的高跟鞋
永世不變的愛人
時光是一節火車頭
我生活的地方
邦妮的吻
逃難
我的家髒亂差
李一勺二三事
我曾經愛過你
馬青皮養鴨子
聚散離合事
高貴的野心
陌生人
願每個人都能被溫柔善待
北京的滋味
情書
給克萊德的信
手中失去,心底愛撫
尋歡作樂,只爭朝夕
我讓我自己害怕
縱千萬人吾往矣
神啊,請多給我們一點時間
藏起淚眼,只用笑容相送
妙齡單身女子夜生活
我醉,你不喝
我受不了大雨紛飛
不害臊的小姑娘
你也令我痴痴醉
我把我唱給你聽
書信
我的心,不習慣幸福
老天的一顆好珍珠
完美的夏天轉身而去
不稀罕做個天才
你前往何地,我亦前往
荔枝的名字
最好的時光
親愛的曉微
春天是會責備人的
親愛的,親愛的岩萍
旅程的盡頭看見彩虹
後記
NEVER SAY NEVER/《一百個從未》
《像邦妮一樣愛你》目錄:
推薦序
給我妹妹和那些早熟敏感的孩子
青春叛逃事件簿
我的大學兩年半走了兩萬五千里
青春叛逃事件簿
同學少年都不賤
青春和清純
少年愁和少年游
生之艱難
和十七歲相比
顛沛流離一如既往
我生命中的美好時刻
我生命中的美好時刻
媽媽的經典語錄
媽媽的新經典語錄
給我的女兒繽紛
遲來的王子和遲來的正義
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生活很無趣幸好有卡通
在烈日和暴雨下唱歌
誰知道我們去年夏天拍了什麼?
不在雲端我在大地
我生命中的美好時刻
老土到不恐懼婚姻
為什麼我走上性感路線
我愛的人都死了 只有我不怕活著
致命地喜歡高中男生
我的父親母親
挖地三尺 找出真命天子
愛者和哀者一同行走
記憶總是比愛長
四月的一個下午在玄武湖
全世界我只要你來愛我
親愛 我如此快樂
我不怕黑 因我會發光
安心的廚房 和傷心的陽台
愛倫坡來不及等到我
十二月 十二日
紅
如果這都不算愛
咆哮女郎
今夜請不要和我談性
何為蒼蠅 何為雞蛋
後的人不需要一場苦難
海棠泣血和捷運生眠
可恥的穿衣寶典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沒有愛情 還有電影
青絲白髮 紅連盛開
胭脂
夢是唯一的真實
那一年羅密歐十三歲
思君如日月是 愛君如全蝕
十二月的四月物語
為劉若英期待一場婚禮
我偽造的好萊塢
我偽造的好萊塢
黑暗國度的國王
這樣一個女人 讓我們愛戴
金光閃閃的神祇
做女人要像麥當娜
初纏戀後金城武
胖得風情萬種寵辱不驚
當高跟鞋變成戰靴
奧黛麗和第凡尼
朱麗葉塔的精靈
君如三月新柳使人相思
夢回唐朝
大雪·小樓·煮酒·殺狗
除了賞雪 還要賣炭
網師園的魚兒和我
自梳
月夜不寐 願修燕好
纖指破新橙
煙花三月
鴛鴦文身
秋
見字如面
親愛的你
曉微親親如晤
黑暗的時候 也要給你寫信
抱牢你
我們要長成什麼樣子的大人?
我的老友記
不曾遠離
蘇州·故事·三好·邦妮和我
為了告別的聚會
西雅圖一年有九個月在下雨
此去
像赤名莉香一樣驕傲
跋:我是柏邦妮 你是誰?
序言
成為柏邦妮
邦妮說,我絕不減肥。後來,一年中她減去三十多斤。
邦妮說,我決定一輩子不買房。現在,她住在一個一百五十多平、三室一廳、衛生間就有倆的大房子裡。
而她上一個住處的樣子,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小房子,有三個像鳥窩一樣的臥室,還有一個同樣小的客廳,裡面川流不息地來往著各路人等。進門後想找個地方坐,需要在雜物堆積如山的沙發上撥拉半天。洗澡間刷了王家衛風格的綠色和紫色的漆,一邊沖澡,一邊往下掉漆皮兒。廚房玻璃破了,是冬天,糊一張張靚穎的大海報,畫著濃重眼影的張靚穎對每一個進廚房的人傲然微笑。
有跟她談合作的老闆回去跟人說:那孩子,自己住在垃圾堆里,存錢給爸媽買房子。
那個房子卻又有一種魔力,不止是困窘際遇里的王家衛和張靚穎,閃爍著北漂文藝青年的俏皮勁。它還有種下大雪的深山老林里,你迷了路,遠遠看到一座木頭屋還生著火的那股魔力,所以,屋子雖小,客常滿座,“固定人口是三個,常駐人口是五個,流動人口約等於六七個,高峰時期也曾經到達十個。”一次只買七毛錢肉的副導演李一勺、自嘲“我最擅長的就是躲開”的龍套演員、不合時宜的電影導演、聽到別人放流行音樂就憤怒地放柴可夫斯基的女演員馬青皮……他們多多少少都被寫進這本書里。那是無數個青春、夢想的獰厲掙扎,他們來來去去,得意、潦倒、戀愛、失戀,有人永遠離開北京,有人就此留下,但變成另一個人,或者至少,不再回到這裡。
在一篇小說里,邦妮寫一個年輕人在她家裡吃飯,“他連碗底的最後一點土豆泥都用筷子刮出來吃掉,吧嗒吧嗒地咂著那點香味。我還記得白瓷的碗底,像被犁過的田,像雪橇走過的雪,最後留下的那點兒土豆泥。”——就是那種氣氛,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在許多年裡,像被外面的冰天雪地嚇壞的迷路者,鑽進這間瀰漫著燉肉香的小房子裡,吃一頓好飯,睡個有床的覺,再出門奔波。
那時邦妮和一個影視公司的老闆講到她的《成為夏末初》,說,是講一個女孩子為了成名,付出的巨大代價……老闆微笑說:“什麼代價?不就是和人睡覺嗎?”
那個微笑激怒了她。還有我。
是成長過程中這些混沌難言的得到和失去,以及,你以為是得到的失去,你以為是必然卻依舊痛苦的自我修改,你給自己分娩了另一個自己,更好更成功,但你卻還惦記著最初的那個我。
甚至還包括付出幸福,為了更幸福。包括離開那個粗糙惡劣的小房間,搬進大房子。包括書里出現的所有愛過的男人,邦妮沒有刪掉他們的痕跡,她故意的。那些痕跡,就這樣不動聲色匯入她寫的更多人的聚散離合里,這一部分,她寫的淡,像侯孝賢的電影,鏡頭都是遠的,鏡頭下的感情卻是濃的。還加了多愁善感青春中第一次的嘆息。
代價的長長的名單上,還要包括無數的悖論,比如減肥和買房,邦妮就是這樣不停以今日之我,推翻著昨日。循環往復,川流不息。然而這或許就是人生必經階段。一會兒是山一會兒不是山最後還是。只是邦妮的循環,因為她自己文字的定格,比別人分明,也因此顯得好笑,還有悲愴。
可是以上都只是文字,見到邦妮這個人,你就會覺得,去它的文字,但願所有文藝女青年都長成她這樣才好:滑稽、親切、敏感而不神經質、從心底向外散發溫熱。她是每次飯局在杯盤狼藉中抬起頭問大家“最近看了什麼好書?”,一邊掏出小本本記下來的人,也是文藝女青年大聚會裡最奔放談性談欲望聊葷段子的人。她還是我所有朋友中,住最大房子的人。
說到這裡,就得說說她媽媽。邦妮的媽媽,那是一朵奇葩。談笑風生間,做好一桌菜,抽著煙跟我們聊天,她是個口語大師,講起話來你猶如親見。她講自己閉上眼,宰殺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一邊口裡念叨:魚啊魚,別怪我,是張姍姍(邦妮)要吃你,可不是我要吃,然後哈哈大笑,一點不像個“媽媽”。
寫媽媽,沒有人比邦妮自己寫得更好:我的媽媽比我更像一個豐饒的大地女神。她一年四季永恆的短裙,一絲不苟地展現她修長的小腿,即便站著忙碌一整天,也不肯脫下七公分的高跟鞋,清晨五時起身化妝,多年前那么封閉也敢敞開狹長的胸襟,露出雪白的乳溝,對著國小五年級的我教誨:“要的就是這味兒!”我的媽媽,高燒到神志不清,送她去醫院前,她還要掙扎著爬起來說:“不給我化妝,我不出門!”——邦妮的沙龍女主人的范兒、她看見誰都“往家來往家來”的熱情勁、她的豪爽、她對身體和欲望開放坦率的態度都來自於媽媽。
為了在北京買一套房子,媽媽重出江湖,再開飯店。開飯店是很累的,邦妮每次說到“拖累父母”,都眼眶發紅。可是同時,一想到媽媽又踩著高跟鞋,風風火火、嘻嘻哈哈地應酬各色人等吃客,每個人都高興,每個人都被她安撫得服服帖帖,就覺得,那真是飽滿生動的好生活。
一套大房子,背後有這么多故事。我能寫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男主角的故事,也許會留到下一本書,邦妮自己寫。
邦妮說:我喜歡泥沙俱下的生活。
所以,也許並沒有悖論。邦妮的人和生活就像一片原野,生機勃勃,原始而磅礴。春天時開的花,和秋天的果實並不矛盾。冬天的大地冰封也並不是絕望。
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我們肉身在其中行走的世界,在那裡,大房子、錢、社會地位……都是保護,避免肉身直接被生活打磨到血肉模糊;而在另一個世界裡,我們扯下一切外殼,袒露肉身心臟,拿一些永恆的問題打磨自己,即使破壞生活也在所不惜。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好像一條魚,被颳去魚鱗時也是它全身知覺最為敏感之時。於是周期性自我刮擦鱗片、周期性自我懷疑、周期性自我厭惡。
這本書,就是邦妮的兩個世界,一份泥沙俱下的生活,一個老女孩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