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部·柿》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果部·柿
- 作者:李時珍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本草綱目
- 作品體裁:條目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氣味
烘柿:甘、寒、澀、無毒。
白柿、柿霜:甘、平、澀、無毒。
烏柿:甘、溫、無毒。
柿蒂:澀、平、無毒。
主治
烘柿:
腸風下血。用白柿燒灰,水送服二錢。
小便血淋。有乾柿三枚,燒存性,研為末,陳米湯送服。
熱淋澀痛。用乾柿、燈心等分,水煎,每日飲服。
小兒秋痢。有以粳米煮粥,熟時加入乾柿末,再煮開兩,三次吃下。
反胃吐食。用乾柿三枚,連蒂搗爛,酒送服,甚效。不能同時服其他藥物。
痰嗽帶血。用大柿餅飯上蒸熟,批開,每用一枚摻青黛一錢,臨臥時服,薄荷湯送下。
耳聾鼻塞。用乾柿三枚,細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許煮粥。每日空心服下。
臁瘡。用柿霜、柿柿蒂等分,燒過,研末敷塗。甚效。
中桐油毒。吃乾柿餅可解。
烏柿:殺蟲,療刀傷火傷,生肉止痛。服藥口苦及嘔逆乾,食少許即止。
柿蒂:呃逆不止。用柿蒂、丁香各二錢,生薑五片,水煎服。或將兩藥研不還想,開水沖服亦可。此方名“濟生柿蒂散”。一方:再加人參一錢。一方:再加良姜、甘草等分。一方:再加工廠青皮陳皮。一方:再加半夏生薑。
柿木皮:
下血。用柿木皮曬、焙,研末,米湯送服二錢。兩服可止。
湯火瘡。用柿木皮燒灰,調油敷塗。
柿:澀下焦,健脾胃,消宿血。
柿根:血崩、血痢、下血。
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言聞,有醫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奮發編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歷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綱目》五十二卷,初刊於金陵。此書歸納脈象為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另著有《奇經八脈考》,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弟子龐鹿門,傳其醫學;瞿九思,傳其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