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莊村(大青山腳下郭莊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果莊村,該村地處大青山腳下,在鎮駐地西南1.5公里處,蒙河繞村而過,京滬高速公路橫臥東南,沂南服務區在村正北。有山,有水,有嶺,土地既有肥沃土地又有山嶺薄地;人傑地靈,鐘靈毓秀,現有土地900畝,山嶺河灘400畝,400戶,1170人。主要種植黃煙、花生等經濟作物和玉米、地瓜等農作物。2005年人均純收入為316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果莊村
  • 地理位置:大青山腳下
有關傳說,革命事跡,後期發展,

有關傳說

相傳王氏最早立村,約在明初。另據劉氏譜載,其始祖自雙堠河西於明萬曆年間遷居果莊。此地多果樹,故名果莊。

革命事跡

該村劉乃傑和劉曰時於1938年入黨,是本村最早共產黨員。1938年春天,村里成立了游擊小組,劉乃傑任指導員,成員劉月時。游擊小組曾經和日本鬼子、漢奸、國民黨部隊等多次發生戰鬥。1942年麥黃梢時,一天早晨游擊小組遭到反動漢奸劉乃林的合圍,當時,小組成員晚上在玉皇廟住宿,白天各人回家幹活。高連貴憑著2顆手榴彈突出重圍。還健在的有:劉元梅、劉如榮、高連貴(南下幹部)。1941年成立黨組織,1942年成立村公所。該村在1920年由張建勛辦起了當地最早的一處私塾。1950年在其基礎上建立了雙堠區第一處完小,史稱果莊完小。較早時,李洪沂在該村開辦過酒廠,建國後,依據酒廠的設施建成了雙堠糧庫,在計畫經濟年代曾產生過重要的作用。1972年雙堠公社又在此辦了編織廠、酒廠,1978年又建起了精神病醫院。雙堠供銷社最早在該村開辦。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該村共有沈西明、劉長增、萬青年、劉月聚、劉月才、劉乃友、劉乃義、胡家慶、劉全厚、劉西臣、滕萬全等11人為國捐軀。

後期發展

建國後至1955年,轄山北頭、真真花和和平村。1955年後,山北頭、和平村另成新的村莊,真真花則歸泉子崖。
2002年該村投資12萬元,硬化了鄉村道路2公里,在村西蒙河上投資3萬元修建了一座功德橋,2004年借“千村人畜飲水解困工程”之機,使全村吃上了放心、乾淨的自來水。2004年6月,該村黨組織被縣委命名為“五好村黨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