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
草本。株高30-40厘米葉長帶狀,淺綠色,背面微紅,薄而光亮,有趣的是蓮座狀葉筒成為貯水的“容器”,而且葉筒內若缺水還會影響果子蔓的正常生長,因此有人還稱它為“水罐“植物。
穗狀花序高岀葉片,總
苞片15-20枚,披針形,排列較緊湊,鮮紅色。
產地生境
原產於南美。生長適溫3-9月為22-28℃,9月至翌年3月為16-22℃,冬季溫度不低於10℃。喜溫熱、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耐半陰,忌強光曝曬。明亮的散射光對生長、開花有利。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培養土。
繁殖方法
播種
花後採收成熟的種子於室內進行淺盆播種,播種基質可用2份泥炭、1份沙混合配製。將種子均勻撒在盆土表面,輕輕壓下但不能將種粒整個壓入土中,用浸盆法讓盆土吸透水,加套塑膠袋保濕,維持24-26℃的發芽適溫,播後10-15天即可發芽。在種子發芽期間,可每隔1-2天打開套袋更換1次空氣。幼苗需在有明亮散射光的環境中生長,長出3-4片小葉時,方可逐漸打開塑膠袋進行煉苗,用7-10天的時間,使小苗逐漸適應一般的室內環境。以後維持盆土潮潤,每月噴灑1次低濃度的
複合肥液,長到6-8片葉時,便可移栽上盆。實生苗一般要經3-4年的精心培育方可開花。
分株
春季花後,母株旁邊萌生的櫱芽長至10-15厘米時,將其切割下來,對有較好根系的植株,可直接移栽上盆;對尚未長出根系的櫱芽,可將其先埋栽於素沙或腐葉土中,加套塑膠袋保濕,維持25℃左右的適溫,約過20天即可催生出較好的根系,這時方可用培養土上盆。
栽培技術
溫度
生長適溫為15-32℃,其中3-9月為22-32℃,10月至翌年2月為15-22℃。生產性栽培冬季棚室溫度應不低於10℃。家庭盆栽只要室溫能保持5℃-7℃即可平安過冬,並保持良好的觀賞效果。夏季氣溫超過35℃時,要給予搭棚遮陰和噴水降溫,以防葉尖枯焦。夏季因溫度過高而出現短暫的休眠,也是正常現象。冬季氣溫降至10℃以前,要及時搬入室內,防止植株遭受寒害。
光照
從仲春至秋季,都應將其擱放於遮光40-60%的蔭棚下家庭盆栽應避開夏季的強光曝曬,否則極易灼傷葉片。生產性栽培冬季要適當補充光照,以防植株因光線過暗而停止生長;家庭種養,自秋末至仲春,宜將其擱放於明亮的南向窗前,夏季可將其移放於通風涼爽的樹陰下,以利於其安全過夏。
水分
生長季節栽培基質要有充足的水分,平常應待盆土表面1厘米變乾後再補充澆水,但葉筒內不可缺水,每月要更換1次貯水,以保持水質清潔。長期擱放於室內的植株可在下小雨的時候,移放到室外淋雨一段時間,既可通過葉子吸收水分,同時還可沖洗去葉片上附著的灰塵。室溫18℃以上持續2-3天,每天可用細孔噴霧器給植株嘖灑與室溫相近的清水。不論是澆灌盆土用水,還是
噴灑葉片用水,最好用雨水、河水或涼開水,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或含有石灰質等鹼性物質的硬水。開花期間作室內陳列時,可在盆底置一個淺碟貯水,提高植株周圍的空氣濕度。
土壤
栽培基質可用富含有機質的材料,如泥炭土細蛇木屑、水苔、腐葉土等,混合使用或單獨使用均可。選用瓷盆栽種時,盆底要多填一些排水物質,如碎磚塊、陶粒、樹皮塊等,以防盆土發生積水爛根。若開花後不進行分株繁殖,可等到植株長得十分密集時再行換盆。一般情況下,盆栽植株3-4年後母株開始凋萎,應及時進行更新。
肥料
生長旺盛期為4-9月,此期要適當追施肥料,可每隔半月澆施1次漚透了的稀薄有機肥,但家庭種養最好用1%的磷酸二氫鉀加0.1%的尿素混合液,前者只能直接澆入盆土中,後者可用以注入葉杯中或直接噴施葉面,均可為植株所吸收。不論用何種肥料,都應薄肥勤施。氣溫降到15℃時,應停止追肥。
病蟲防治
葉斑病:發現少數病斑,應及時剪去病葉並集中燒毀;發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靈,或50%的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灑防治。少量種養可在病斑上塗抹達克寧霜軟膏。
薊馬:生長季節露地栽培的果子蔓植株易遭薊馬的刺吸為害,年導致葉片上出現銀白色的斑點。防治方法:宜用10%的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
主要價值
果子蔓盆栽可以點綴窗台、陽台、客廳、小庭院、門廳、入口處。也常用於插花、景點布置和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