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豐

林良豐

林良豐,福建廈門人,著名畫家。生於一九六二年,一九八一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一九八一至二00三年執教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擅長中國山水畫、道釋人物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廈門市張曉寒美術研究會會長、廈門美協中國山水畫專業委員會會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廈門書畫院畫師、福州畫院特聘畫師、廈門市弘一法師研究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良豐
  • 別名:圓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廈門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福建工藝美術學校
  • 性別:男
人物簡介,藝術成就,代表作品,主要出版,媒體報導,

人物簡介

林良豐,別號圓明,福建廈門人。生於一九六二年,一九八一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一九八一至二00三年執教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師從著名畫家張曉寒先生,擅長中國山水畫、道釋人物畫。
林良豐林良豐
一九九四年協同妙湛大和尚創辦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一九九八年協同畫家邱祥銳先生創辦廈門市張曉寒美術研究會。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廈門市張曉寒美術研究會會長、廈門美協中國山水畫專業委員會會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廈門書畫院畫師、福州畫院特聘畫師、廈門市弘一法師研究會副會長。

藝術成就

林良豐,著名畫家,擅畫山水、佛像。他的山水全由心出,用色鮮明、空靈澄澈,配以詩詞比擬,意境悠遠,蘊含無 處不在的禪意;他創作的數百幅佛造像作品畫面如七彩琉璃,燦爛明艷,微妙香潔。其筆下的觀世音菩薩更是脫離世俗仕女畫 套路,妙相莊嚴,盡顯慈悲。在他的畫作中,我讀出的是他對自然人生的誠摯熱愛,對世間萬物懷抱 的博大同情心,以及對繪畫藝術認真的態度和純粹的熱忱。
林良豐的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屆當代中國山水畫邀請展』,『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獲優秀獎),『第四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獲創新獎、佳作獎),『首屆全國中國畫展』,『首屆全國青年國畫家作品展』(獲三等獎),『第二屆亞洲國際水墨畫大展』,『第二屆中國畫家學術年展』,『二00二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獎),『中國美協第十七回新人新作展』,『二00六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展』,『台灣台中第十一屆大墩美展』,『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福建省當代美術精品大展』。
林良豐曾先後於南平、福州、廈門舉辦個人畫展,個人出版有《林良豐水墨畫》、《林良豐畫集》、《佛教名勝寫生集》、《中國美協藝術家圖冊-美術家林良豐》及北京榮寶齋出版的《新世紀水墨時態-林良豐》、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林良豐十八羅漢圖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月妙相-觀音菩薩法相》等畫集。
林良豐的作品曾刊登於《中國美術家》、《一九四九-二000中國美術選集》、《中國青年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光碟》、《首屆全國中國畫展作品集》、《中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選集》、《中國山水畫百家》、《現代中國繪畫》、《當代中國山水畫集》、《當代書畫家薦覽》、《傳承與探索—福建省畫院首屆中青年國畫家提名展作品集》、《中國書畫百家精品集》、《當代中國名家集粹》、《當代中國美術》等辭典和作品集。

代表作品

南無十一面觀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喜馬拉雅山
萬古玄冰
沖古寺
轉山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水月觀音菩薩

主要出版

圖書名:《林良豐畫集》
出版發行:福建美術出版社
發行時間:1995年7月第1版
當代高僧、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大和尚為本畫集題了“於平常處見禪境”。林良豐喜歡旅遊,一有假期必浸身自然,如閒雲野鶴般自由自在。作為一個山水畫家,他也更多一份對山川的眷戀和與山川的默契。小溪、暮雲、山嵐、潮汐,都是他屢屢為之謳歌的題材。他崇尚不事雕琢的自然景觀和恬美、靜謐的田園景象,在他的筆下,一草一木皆帶有幾分“悠然見南山”的悠閒自在。山川本無言,然而畫家可以代山川而言之,良豐在其作品中所營造的自然氛圍,總讓你置身於大自然中一般,親切地感受到山川所賦予的那份清新寧靜、安詳和寬容。他在鼓浪嶼生活了近二十年,與大海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海邊散步、沙灘靜坐、沐浴月光、聆聽潮音,使得他的畫風愈加灑脫、恢宏,顯露出根植八閩大地所特有的山海風貌。其“藏海”、“潮汐”、“銀波”、“暮海”等作品,更是豁人耳目,別具情懷,餘味無窮。
圖書名:《新世紀水墨時態》
出版發行:榮寶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6月
本書收錄林良豐25幅山水作品。多年來,林良豐執著地用色彩詮釋著帶有禪味的山水世界,在他的筆下,層巒疊嶂、雪峰高原、戈壁沙漠,無不迸發出其才思的敏銳與宏闊的意境,仿佛看到北宋山水畫的博大與元代山水畫的隱逸。
圖書名:《佛教名勝寫生集》
出版發行:福建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年7月
本書收錄福美術館簽約畫家林良豐50幅畫作。為畫家皈依三寶後,進山朝廟,入寺理佛的點滴痕跡。如畫家在該書序言中所題,這是人生經歷的一種軌跡,是藝術追求的一個側影,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目的。
圖書名:《心月妙相-觀音菩薩法相》
出版發行:上海人民出版社
發行時間:2012年11月
本書收錄福美術館簽約畫家林良豐65幅佛像作品。畫家由於信仰及職業的關係,每每對佛教體裁的繪畫作品會多幾分的關注與留意,並對各個歷史時期的繪畫風格和造型特點進行比較。畫家所鐘情者,乃是既能體現佛菩薩大智大惠、大慈大悲精神內涵的獨特造像,又能發揮筆線飄逸特性的繪畫作品。神清、氣朗、慈悲、內斂、不俗,是畫家畫佛菩薩時的境界追求。

媒體報導

告別“仕女”:觀音回歸傳統
在林看來,身高不是問題。俗話說,觀音33相,這是傳統畫師總結出來的經驗。手,這是塑造觀音聖像的關鍵。林先生的構思,以手勢為導向,雙手的細微變化,持咒的相應表達,拂柳、拈花……明確表明觀音的不同身份。為此,“觀音菩薩可化身千萬,隨機度化,並無一定的造像格式”。也就是說,在林的觀音畫像中,每一尊都有一個動人故事。
林良豐:“純粹”的藝術人生
林良豐,福建畫壇在全國具備知名度、認可度的為數不多的藝術家之一,擅畫山水、佛像。他的山水全由心出,用色鮮明、空靈澄澈,配以詩詞比擬,意境悠遠,蘊含無處不在的禪意;他創作的數百幅佛造像作品畫面如七彩琉璃,燦爛明艷,微妙香潔。其筆下的觀世音菩薩更是脫離世俗仕女畫套路,妙相莊嚴,盡顯慈 悲。在他的畫作中,我讀出的是他對 自然人生的誠摯熱愛,對世間萬物懷抱的博大同情心,以及對繪畫藝術認真的態度和純粹的熱忱。
心靈之旅——品讀林良豐先生山水畫
最早“認識”林良豐先生是從他的畫集。由於喜歡他的畫,他畫集扉頁上的照片——一位在簡樸的書架前專注揮毫的年青人,便長久地進駐到我心裡。
妙湛法師為他的畫集題詞:於平常處見禪境。可謂知者之言。余綱教授說他的畫能夠打動人的內心深處。這應該說是相當高的評價了。一般在展覽中,能讓人駐足的作品已經很少,更何況打動人的內心。倘若沒在較深厚的功力,沒有對自然人生的深入參悟和探索精神,在當代浮躁的中國畫壇中,還能鶴立獨行,是不可想像的。當代山水畫最普通的弊病有兩種:一是停留在寫生的水平,雖然生動具體,但少提煉、少境界。二是挪用他人的語言,拼湊他人的構圖,雖然造型繁複,實則空洞而人云亦云。調侃一句叫“缺心眼”(沒有靈魂),良豐先生對此似乎有天然的免疫力。
從畫集看,良豐先生的作品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摒棄了書法用筆,而用較快而流利的線條抒寫(明顯受萬師著名山水畫家張曉寒先生的影響)。簡化皴法,用較方整的體塊組成山石,分割畫面,然後加以反覆渲染而成,因此構成感很強、很簡潔。另一類是保留書法筆墨。線條果斷有力,灑脫率性,造型概括簡約,而後稍加淡染,多見筆觸。兩種類型的畫作都統一在極強的抒情性和恬淡和悅的意境之中。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探索,恐怕出於以下考慮。元代以降,強調以書入畫,繪畫意境多從屬於書法意境,經過六、七百年的發展已趨完善,想要有所新意,難度可想而知。另一緣由是繪畫意境較書法意境來得具體,因此常常需要反覆渲染出層次空間為營造不同的意境服務。書法線條置身其中,不是難以盡情發揮,就是不協調,不得已只好忍痛割愛。有的人認為這類畫沒有筆墨而質疑其民族性,我以為是不妥當的。若說沒有書法筆墨,那基本正確。筆墨精神在於其突出的人格美,而不在於有沒有書法性線條,甚至材料也可以在所不計。張仃先生評價吳冠中的油畫恰是“有筆墨”,就是這個道理。良豐先生本人是深諳書法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