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寺位於莆田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公里。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於南朝永定年間(公元57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曇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稱為南少林寺。
1986年考古學家挖掘發現南少林寺遺址;1992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莆田市政府在遺址上重建南少林寺;1998年莆田南少林寺重建竣工;2006年南少林寺恢復宗教活動,莆田市政府禮請時任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的學誠大和尚主持寺院工作;2012年12月29日南少林寺舉行了盛大了升座儀式,空性法師榮膺南少林寺方丈,學誠大和尚為空性法師送座。
2018年10月28日上午九點,參加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的海內外高僧大德及各位嘉賓來到莆田南少林寺參觀。
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寺院規模,歷史煙塵,巍峨壯觀,交通路況,景點分布,主要拳種,三十六寶,鳴鶴二十八宿,非遺價值,相關活動,地理位置,
寺院規模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鎮北部層巒疊嶂中的九蓮山麓發現一處古建築遺址,以及五口建造於北宋年間的大型花崗岩石槽殘碑、石柱等,學者們從石槽長226 厘米、寬100厘米,槽旁刻有“諸羅漢浴煎茶散” 字樣,判斷這是僧兵治療傷病用的石槽,又從殘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達數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當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測此遺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遺址。
歷史煙塵
九蓮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間盆地,居九蓮山脈中段,地勢十分險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間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給,大本營離各個隘口不過數里之遙;且坡度平緩,如有軍情,到隘口憑險據守不過片刻功夫。從地理形勢上看,少林寺實在是個易守難攻的藏龍臥虎之地。
寺區周圍有朱山、樟江、寨頭等10多個山寨,各寨遺址均存。山頭尾和梧桐山還有高三、四十米頗為壯觀的山澗瀑布。少林寺遺址正處在九蓮山盆地的中心,寺院的基地有兩萬多平方米,十方叢林的氣度可想而知。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與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清王朝深為忌恨,遣兵焚毀,莆田南少林寺從此湮沒於歷史煙塵之中。
巍峨壯觀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外界宣布發現南少林寺遺址,中國佛教會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出席新聞發布會,他根據先輩叮囑,暫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並贈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蓮山下”的親筆題詞。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規模,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山門以及趙撲初題額的 “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壯觀,金碧輝煌。
交通路況
南少林風景旅遊區位於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華山,距離市區16公里,東起嶺頭壟里,西至北門村,南起後卓村,北至祖山寺,福廈324國道貫穿全境,福廈高速公路與域內設有互通式立交口,荔涵大道穿越其間,為經濟發展及南少林風景區提供便捷交通條件。
南少林風景旅遊區總規劃面積26.1平方公里,區內的九華疊翠與紫霄怪石被列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二。
景點分布
景區按景點自然地理分布狀況,採用中心輻射的空間布局形式。採取帶、區、片相結合的遊覽組織方式,形成“一帶、三區、九片”的結構體系;即:以石盤水庫為中心向北延伸的濱水休閒度假旅遊節,南少林、九華疊翠、紫宵怪石等三個景區,少林覽勝、九華疊翠、紫宵延福、澄湖錦碧、象峰霧海、風洋筠谷、苦竹幽境、奼埕康莊、西蘭春暉等九個景觀片區。
風景區內景觀資源豐富,樹木茂盛、奇岩怪石、山青水秀、風光優美,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有眾多人文景觀、古蹟建築、民間藝術與民間傳說及豐富的傳統文化與風物特產。南少林乃是南派拳種的重要發祥地,是弘揚少林文化的聖地,也是習武健身的學堂。
1991年,中國武術學會、福建省體委、福建省武術學會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對南少林遺址進行科學論證,認定南少林風景旅遊區風景與旅遊的發展潛力巨大,可開發性強。開發南少林風景區,建成集宗教朝聖、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樂健身於一體,自然與文化相融合的多層次旅遊精品。預計景區年遊客量可達500萬人次。
該項目擬重建南少林寺中的千佛殿、僧舍及武術館等總建築面積9000㎡;開發觀光農業果園20000畝;興建避暑山莊60幢;建設景點13個。項目計畫總投資3.2億元,投資方式採用合資或合作,項目開發後預計年旅遊觀光利稅達6000萬元以上。已委託廈門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設計規劃,正組織論證等前期工作。
主要拳種
三十六寶
“三十六寶"拳種的套路以勁力突出為特點,多用拳、掌、指。腿法籬單實用。基本功以指、腕、臂、腰、樁功為主,勁力可分為:粘、纏、彈、等勁。在技擊方面,講究短打、擒拿、擊打穴位制敵。
鳴鶴二十八宿
鳴鶴二十八宿是南少林拳種之一,起源於白鶴拳,後演變為飛、鳴、宿、食四類拳種。鳴鶴拳與自然門、五祖拳、太極拳、地術拳等被列為福建省代表性拳種。其代表性傳承人戴義龍曾出版《南少林拳醫匯宗》等專著,2003年被中國武協授予“六段拳師”。其家傳的《南少林拳譜》是研究南少林武術的重要資料。
對鳴鶴拳的搶救、保護、挖掘、傳承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一是以其深厚的南少林文化內涵,承載著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情結;二是以濃郁的南方特色,表現武術文化的精髓;三是拓展南少林旅遊文化資源。
綜上所述,“鳴鶴拳”應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非遺價值
2011年12月14日,與河南嵩山北少林功夫遙相呼應的莆田南少林武術,入選第四屆省非遺名錄。2013年-2014年,將爭取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實現最佳的全面保護目標。
莆田南少林武術是中國少林武術在南方傳播,並在民間植根、傳承、發揚,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朵奇葩。莆田南少林武術自清代傳入莆田民間已有300年歷史,其武術精湛,技藝靈巧,可套用於健身、防禦,它涉及歷史學、軍事學、宗教學、民俗學等諸多領域。對南少林武術的傳承研究,將有力地促進南少林武術文化的弘揚光大,提高莆田的知名度,推動莆田及武術運動發展,對強身、防身也將起到積極的現實作用。
莆田南少林武術協會洪光榮會長表示,因莆田南少林武術在幾百年傳承歷史中,以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形式而存在,處於保守封閉的狀態,許多獨門絕技瀕臨失傳。如不及時加以搶救保護,必然造成失傳或殘傳、誤傳的狀況。20多年來,以莆田南少林武術協會為主體,對莆田南少林武術進行廣泛的普查、蒐集、搶救、發掘,並制定了五年計畫保護措施,如2011年-2012年將建立完善的傳承機制,重點扶持培養瀕危拳種後繼傳承人36人;2013年-2014年,爭取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實現最佳的全面保護目標。“但這些都需要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洪光榮說,希望通過本次成功申報省級非遺名錄,能讓我市各界更加重視莆田南少林武術的挖掘和搶救工作,弘揚南少林文化,讓這一有地方特色的拳種為海西建設和兩岸的交流作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相關活動
2006年11月2日,南少林寺舉辦盛大的“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交接儀式暨祈祝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會”,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
2015年11月9日,莆田南少林寺舉辦了“絲綢之路”佛教文化高峰論壇與南少林發展戰略研討會,活動吸引了200多位來自天南海北的僧眾、政府官員、學者、記者及武術愛好者前往。他們齊聚九蓮山,共同商討中國佛教、南少林的未來發展宏圖,進行了一場事關文化輸出、弘揚南少林寺禪武文化、旅遊發展的大討論。
2016年3月中旬,莆田南少林寺一行55人應邀出席印度新德里舉辦的“2016世界文化節暨‘生活的藝術’成立35周年慶典”。
地理位置
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下林山村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