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棟樑(林棟木樑)

林棟樑

林棟木樑一般指本詞條

林棟樑教授,1930年5月17日生於福建莆田,195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系。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棟樑
  • 出生日期:1930年5月17日
  • 逝世日期:2019年4月12日
人物履歷,主要貢獻,人物評價,人物逝世,

人物履歷

1953年至1965年,先後在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冶金系擔任助教、講師,並擔任冶金系副主任。1965年至1967年在英國倫敦國家物理實驗室進修物理冶金專業,任客座研究員。1967年至1978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系任講師。1978年升任副教授,1984年特批升任教授並任博士生導師。自1978年7月至1986年4月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職務。1986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創立材料科學及工程研究所並擔任首任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學科首席責任教授。林棟樑教授還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和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一、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科協第三和第四屆委員,上海市金屬學會第三至五屆副理事長等職務。

主要貢獻

林棟樑教授從事高校工作五十餘年,長期主講材料學科核心課程。培養了四十多位碩士、三十多位博士和五位博士後,學術著作豐富,學術貢獻顯著。他終生對科學研究懷有極大的熱忱,在有序金屬間化合物、高溫合金、晶界結構及性質、金屬範性形變、斷裂及蠕變機理等科學技術領域中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在英國進修期間,他首次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在晶界上直接觀察到位錯,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重要雜誌上,為早期位錯理論的實證提供了重要證據,在擔任院系主任期間,在中國和前蘇聯關係破裂的背景下,林棟樑教授通過改變材料成份和微結構,用鑄造高溫做葉片,達到明顯提升強度的效果,實現航空材料、高溫合金等新材料在中國生根發芽。他引領我國金屬間化合物的研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上首先發現金屬間化合物的大晶粒超塑性,並對其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獲得國家、部、委級科技進步及重大科技成果獎十一項。發表論文三百餘篇和專著六部(篇),被國內外同行廣泛引用。他不僅在科研路上嘔心瀝血,孜孜不倦,還將教書育人看作自己畢生的事業。他一方面因材施教,會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有教無類,對於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他的學生中,有4位高層次人才歸國學者,十餘位大學教授,很多人擔任政府和企業的重要領導工作,為國家強盛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人物評價

林棟樑教授自1978年7月至1986年4月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主要分管基礎課教學、跨系學科組織和重點學科建設、校友學術交往以及圖書館、學報、出版工作,為學校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管理改革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林棟樑教授關心國家與民族的進步,關心上海交通大學辦學事業的發展,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堅定擁護者和執行者,是上海交通大學“飲水思源,愛國榮校”校訓的踐行者。林棟樑教授的逝世是上海交通大學的重大損失,全體師生員工將永遠懷念.

人物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鎳基高溫合金領域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原副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和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一、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科協第三和第四屆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林棟樑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4月12日20點35分在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9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