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敏

林惠敏

林惠敏,女, 1947年11月生,漢族,福建東山人,龍溪師範學校畢業,特級教師,中共黨員。東山縣第一實驗國小原黨支部書記、校長,福建省教學研究會會員、德育研究會理事、漳州市第四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省管優秀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惠敏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東山
  • 出生日期:1947年11月
  • 畢業院校:龍溪師範學校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

個人簡介

先後被評為市“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省“師德之星”、“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標兵”;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榮獲中國福利會執委會頒發的“第九屆宋慶齡樟樹獎”,光榮出席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受到江 澤 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2002年12月光榮退休。

人物事跡

1977年7月,學校所在地鋼陵鎮整建街道,林惠敏被借用到頂街居委會任代主任。不到l年時間,她一手創辦了11家鄉鎮企業和商店,在當時剛剛開放的海島上,她一時成為新聞人物。然而,就在組織上要正式凋她任居委會主任時,內心始終眷戀著學校和師生的林惠敏,立即找到了鎮領導,表達重返學校的心愿,鎮裡只好讓她回校任教。1994年6月,組織上準備調她任銅陵鎮經委主任。林惠敏再次推辭了。林惠敏憑著勤能補拙的信念,她堅持每天6點多到校,把當天要上的課先試阱一遍;夜幕降臨,她踏著夜色上學生家中訪問;夜深了,她坐在燈下批改作業,書寫教案……如此周而復始,從未懈怠。她牢記老校長吳端容的一句話:“課堂就在身邊。”在年段里,她的“三愛”是出了名的:一是愛提問題,虛心請教。二是愛聽課.吸取經驗;二是愛接觸學生,教學相長。她常說:“當一年的教師,背一年書包”30年來,她訂了一個又一個自學計畫,以頑強的意志啃完了中師函授十多門課程,取得畢業文憑。為f更好地掌握教學基本功夯實基出石。她堅持每年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形成了幾篇頗有價值的教學淪文。當了校長後,她也始終沒有減少教學工作量,還經常帶頭上教改專題課和示範課。
1994年10月,已是副校長的林惠敏老師再度為全縣數學老師開《較複雜的分數乘法套用題》公開課,她講課的語氣、神態、手勢和提問隨著教學內容的發展而變化,巧妙地把孩子引入知識的殿堂,而課堂的設計、學生的論和教師講解等環節則動靜相宜,活而不亂;教具的運用、線段圖的演示,又使那些抽象的教學概念休形象化。聽課的老師們 被她那純熟的教學藝術魅力深深吸引了。遵循規律,求新務實,使林惠敏的課堂教學始終充滿魅力,教學效果飲譽島內外。林惠敏的最大願望是把東山實小營造成一片愛的熱土,讓每一位學生同在一片藍天下生活,讓所有孩子都享有幸福的童年。為不使因天災人禍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失學,林惠敏一直用有限的Il資為16名特困生支付學費,1994年秋,林惠敏任校長。她著手創建的“扶貧助學工程”走上軌道。採取“免、減、緩、助”等辦法開展助學行動,幫助全校50多名特困學生就學u每年除夕,她都帶領黨員深入特困生家庭,訪貧問苦,給1:上位特閒生送去r黨員捐資的“壓歲錢”。為了建立學校扶貧肋學基金 會,她四處奔走籌款,並把自己8000多元獎金全部捐給學校扶貧基金會。她還廣泛發動社會各界與特困生結成助學對子,她的丈夫和女兒也分別扶助兩名特困生。1998年夏天,林惠敏獲得“中國福利會第九屆宋慶齡樟樹獎”殊榮。
林惠敏始終把與教師和睦相處、密切配合,作為從師的準則和規範。還在她是名普通教師時,身為共產黨員的她,就始終遵循“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準則。長期以來,她帶領全體黨員堅持做到“三先三止”,也就是困難的事先乾,落後的班級先教,關鍵時刻先站出來。評優讓,晉級讓,旅遊度假讓。每逢評模評優,她總讓。以至許多老師紛紛向校長提意見,要求校長不能再理會她個人的意見,可她總是笑著對校長說:“多讓出一份榮譽,就能多調動教師一份力量。”建立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良、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是林惠敏為之奮鬥的目標。為此,她著力構建學校“先鋒l1程”,以黨建促師資隊伍的建設,把培養優秀教師入黨與培養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有機結和起來,以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黨員培訓為途徑,以建立激勵為保證,加快建設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在支部中開展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法制知識為內容的“聽德形象工程”。在全校師生大會上,她響亮的喊出了“黨員向我看齊,非黨員教師向黨員教師看齊”的口號,在全校發起一場比學習、比育人、比奉獻的競賽活動。幾年來,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東山實小,100多名的教師敬業愛崗,無一人離職,無一人“跳槽”、“下海”,無一人到社會兼職,無一人搞有償家教,形成了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的良好風氣。
林惠敏極力提倡的施愛教育,越來越熱烈地吸引全社會的密切關注。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界人上,越來越多地投身於東山實小扶貧助學的熱潮中。在東山實小召開的扶貧助學現場會I二,學校公布32名急待扶助的特困生名單,當場就被東山縣工商局、漳州市交通系統、東山縣商檢局、東世界地縣英才聯誼會等單位,還有許多學生家長和個體戶一一認領,結下了32對“幫”對子,32名特困生從這一天起,便不再為學雜費而發愁。林惠敏常說:“育人先立德,樹才勵志先。”東山實小堅持把思想道德索質的培養放在育人的首位。圍繞愛國主義的主旋律,以“英雄出少年”的傳統教育作為立校之本。構築德育的“王色工程”一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工程’,基礎道德教育的“金色工程”,勞動教育和環保意識教育的“綠色工程",以小學生日常規範養成教育為突破口,抓養成,促規範,不斷摸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總結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蕎成教育一系列經驗和措施,論文《實施養成教育,構築“471”工程》發表於《福建教育》,並在省、市交流獲得好評。學生素質的全而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學校課程設定是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發展的重耍囚素。東山實小在課程設定和活動的安排中,增加了有助學生素“質發展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