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狀礦體

板狀礦體

板狀礦體是指兩個方向(長度、寬度)延伸較大、另一個方向(厚度)延伸較小的礦體。此類礦體最常見,典型代表為礦層和礦脈。礦層是指與上下圍岩在同一地質時期形成,且與圍岩層理產狀一致的礦體,多見於沉積礦床和變質礦床,如鐵礦層、煤礦層和鋁土礦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板狀礦體
  • 外文名:Tabular orebody
  • 學科:冶金工程
  • 領域:冶煉
  • 典型代表:礦層和礦脈
  • 儲量計算方法:地質塊段法
簡介,準備工作,圖件編制和礦體圈定,塊段劃分原則,塊段面積,塊段厚度及品位,特高品位的處理,

簡介

近年來, 我國在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方面, 引進了地質統計學克立格法, 也自創了SD 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法。由於普及力度不夠和礦床礦體的規模、形態、品位特徵及其勘查程度的不盡相同, 在利用計算機自動化計算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傳統的計算手段仍是我國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所採用的主要方法。
礦體形狀受控礦地質因素(地層、岩石、構造等)和成礦作用方式(沉積成礦、熱液充填成礦、交代作用成礦等)決定。根據礦體在三度空間延伸比例的不同,通常將礦體形狀分為3類:
①等軸狀礦體。三度空間上大致均衡延伸的礦體,有礦囊、礦巢等,一般規模較小。
②板狀礦體 。兩個方向(長度、寬度)延伸較大、另一個方向(厚度)延伸較小的礦體。此類礦體最常見,典型代表為礦層和礦脈。礦層是指與上下圍岩在同一地質時期形成,且與圍岩層理產狀一致的礦體,多見於沉積礦床和變質礦床,如鐵礦層、煤礦層和鋁土礦層等。礦脈是產在各種岩石裂隙中的板狀礦體,系由含礦物質充填圍岩的裂隙而成。如金礦脈、銅礦脈等。礦脈和礦層都夾持在圍岩中,其上部的圍岩稱頂板(頂盤、上盤),直接伏於其下部的圍岩稱底板(底盤、下盤)。
③柱狀礦體。指一個方向延伸長而另外兩個方向延伸很短且大致相等的礦體,包括礦柱、礦筒、礦管等,如鉛鋅礦柱、金剛石礦筒。除上述3類礦體形狀外,還有一些過渡類型礦體(如透鏡狀礦體)和複雜形狀礦體(如梯狀礦脈和網脈狀礦體)。

準備工作

板狀金礦體的資源儲量計算, 一般採用地質塊段法, 即根據礦石品級、勘查程度、礦山技術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礦體開採次序等, 把礦體分成不同的塊段, 在每個塊段內用平均法計算其資源儲量, 各塊段資源儲量的總和即是整個礦體的資源儲量。

圖件編制和礦體圈定

資源儲量計算主要在礦脈的縱投影圖上進行。為了減小誤差, 當礦體平均傾角大於45°時, 編制垂直縱投影圖; 平均傾角小於45°時, 編制水平縱投影圖。此外, 根據實際需要還應編制礦脈的地表取樣平面圖、中段取樣平面圖及勘探線剖面圖等, 其比例尺一般不應小於1∶1 000。
礦體應按照地勘主管部門批准下達的工業指標和其他法規性檔案, 在單工程內圈定礦體的基礎上, 以其為控制點, 依據地質背景、礦床成因特徵、礦體自然形態和產狀及其變化特點、有益組分的空間規律、蝕變礦物的分布和組合以及被驗證為礦體的異常解譯推斷意見等圈定或推定。在確定礦體邊界時, 為簡化計算, 對於尖滅的情況一般作平推處理, 如1P2 平推作1P4 平推, 2P3 平推作1P3 平推處理等。

塊段劃分原則

塊段應依據勘查網度和資源儲量級別的要求, 以勘探線和工程位置為基礎, 遵循以下原則進行劃分和編號:
1) 同一塊段內產狀基本穩定, 礦體基本連續, 不受斷層錯動, 形態較為規則, 礦石類型、工業品級相同, 品位比較穩定;
2) 塊段分界線儘可能為勘探工程間的連線, 同一塊段的資源儲量級別應當相同;
3) 塊段一般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或從北到南、從西到東, 按不同級別順次進行編號, 力求簡單明了。

塊段面積

當塊段形狀不規則、邊界線由形態複雜的曲線構成時, 其面積可用求積儀法、透明方格紙法等求得, 筆者在此推薦一種方便快捷的平行線法。用透明的薄膜製成間距為5 (2、10) mm 的平行線量板, 覆蓋在被量面積的圖紙上, 要求平行線與圖形長軸保持最大夾角, 圖形長軸方向的兩端與量板的某2 條平行線相切。
當塊段形狀為規則的多邊形或可簡化為多邊形時, 其面積可用幾何分割法求得, 其中比較方便的是坐標面積計算法。
實際計算中, 只需在礦體縱投影圖上任選一點作為坐標原點(順時針) , 測得多邊形塊段每個頂點的坐標值, 就可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出多邊形塊段的面積。

塊段厚度及品位

單工程厚度及品位 單工程即揭穿礦脈上某一點的工程, 常由幾個首尾相接的單樣組成, 在礦體的投影圖上表現為一個有厚度、品位等數據的點。單工程厚度即該工程內參加資源儲量計算的各單樣厚度之和。
一般說來, 塊段內單工程分布是很不均勻的, 而且金礦化厚度及品位變化係數較大, 因此應首先計算各組合工程的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如組合工程內單工程分布不均勻、厚度變化較大時, 常以加權平均法來確定其厚度和品位。
在由鑽孔組成的深部組合工程中, 如礦體岩心直徑有異, 也應作為加權因素。
礦塊厚度及品位一般用加權平均法求得, 根據礦塊內單工程及組合工程間的相互關係, 主要有下列3 種情況。
1) 夾線關係, 礦塊由地表、沿脈坑道或深部鑽孔分別構成的線狀組合工程夾成。每個組合工程的長度及所處的位置不同, 其代表性或置信程度也不同。在計算礦塊厚度時, 以每個組合工程的控制面積為權; 在計算礦塊品位時, 以每個組合工程的控制面積及厚度等因素為權進行加權平均計算。
2) 點線關係, 由一個單工程或幾個相距較近的單工程構成一個範圍不大的點, 與另一個線狀組合工程組成三角形礦塊。
3) 散點關係, 礦塊內各單工程呈零散狀較均勻分布。每個工程的代表性或置信程度基本相同。塊段厚度為各單工程厚度的算術平均值; 塊段品位為以各單工程厚度為權, 加權平均求得。

特高品位的處理

通常單樣品位高於礦體平均品位(包括特高品位在內) 6~8 倍時定為特高品位樣品, 出現特高品位時, 首先應對被視為特高品位樣品的副樣進行內檢分析, 當2 次分析結果在允許誤差範圍內時確定為特高品位,並用第1 次的結果作為待處理特高品位。特高品位的確定及處理方法較多: 當品位變化係數大時採用上限值; 變化係數小時採用下限值。
處理時其影響範圍不宜過大, 一般以特高品位樣在內的塊段或工程(當單工程礦體厚度大時) 平均品位代替為宜。如果特高品位樣品呈有規律分布, 且可圈出高品位樣帶時, 則可將高品位樣帶單獨圈出, 作為一個塊段計算資源儲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