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狀放射層孔蟲、厚亞種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的晚泥盆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板狀放射層孔蟲、厚亞種
- 外文名:Actinostroma tabulatum crassum Lecompte
- 形成時代:晚泥盆世
- 產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
板狀放射層孔蟲、厚亞種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的晚泥盆世時期化石。
板狀放射層孔蟲、厚亞種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的晚泥盆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共骨為球形或半圓球狀。細層作拱形分布,厚薄變化較大,有的呈斷續狀,2mm內有9~10層,每層厚0.08~0.15mm。支柱...
板狀放射層孔蟲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的晚泥盆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共骨為塊狀。細層較平整,有的稍作波狀分布,2mm內有8~9層,每層厚0.08~0.12mm。支柱較粗壯,可穿越若干細層,但不能穿越整個共骨。一般在2mm內有4~5個,每個粗0.25~0.28mm。蟲室多呈長方形,鱗板稀少。
板狀放射層孔蟲緊密亞種 板狀放射層孔蟲緊密亞種是發現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中咱鄉格松的志留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骨骼組織的排列較緊密,細層較平整,2毫米內有9~11層。支柱粗而長,2毫米內有8~9個。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板狀層孔蟲灰岩 板狀層孔蟲灰岩(stromatopora Limestone)是採集於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色,生物碎屑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生物碎屑主要為板狀層孔蟲 主要用途 科學研究。
西藏小多孔層孔蟲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安多縣東巧區西北5公里的晚侏羅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共骨為塊狀。直立骨素髮育,呈柱狀或板狀,有的被橫突起物所連線,2毫米內有14個,每個寬0.04~0.06毫米。橫向骨素沒有真正的細層,只有少數橫板也是斷續分布,橫板厚0.02毫米。共管寬而直,2毫米內有13~14個...
克魯佩尼科夫肥層孔蟲、塔洛夫亞種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的晚泥盆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共骨為不完整球狀。細層稍作波狀分布,疏密不均,一般在2mm內有6~7層,每層厚0.04~0.06mm,中間常有黑色緻密層。支柱分布不規則,不呈直立狀,大多呈彎曲狀並相互連線組成不規則的網狀結構,有...
生物層(biostrome),是一種真正的層狀體,也是由生物生長所形成的,如貝殼層、富含珊瑚層、板狀層孔蟲層等;灰泥丘(lime mound),為大量泥晶灰岩的丘狀堆積體,為枝狀生物的捕集或障積灰泥所形成的。按礁的生長速率與相對海平面變化,可分為退積礁(retrogradation reef),礁的生長速率小于海平面升降變化...
粘結礁灰岩(boundstone) 若為原地匍匐生長的板狀或片狀生物(如板狀層孔蟲海綿、苔蘚蟲、藻類等),粘結和包裹大量灰泥基質,構成堅固的生物層或抗浪能力很強的塊體,稱為粘結礁灰岩,也是組成礁核的重要岩石類型之一。骨架礁灰岩(framestone) 由群體造礁生物(如塊狀珊瑚、層孔蟲、海綿、厚殼蛤、牡蠣等) 原地固著...
構成堅固的能抗浪的生態礁,稱為骨架礁灰岩,生物礁主體往往由此類礁灰岩組成。粘結礁灰岩(boundstone) 若為原地匍匐生長的板狀或片狀生物(如板狀層孔蟲海綿、苔蘚蟲、藻類等),粘結和包裹大量灰泥基質,構成堅固的生物層或抗浪能力很強的塊體,稱為粘結礁灰岩,也是組成礁核的重要岩石類型之一。
其上部產介形類:Paramoelleritia subtrapezoidalis;腹足類:Murchisonia cf. Loxonemoides;層孔蟲:Amphipora等。下部具槽狀、板狀交錯層理,中部發育波狀、透鏡狀、脈狀層理,上部出現較多鳥眼、窗孔構造、乾裂等暴露標誌,屬潮坪潟湖相沉積組合。下與西岔河組、上與石家溝組均為整合接觸。厚47-737米。同物異名...
民塘組,王鈺,俞昌民,1965年命名。時代 D2-3 命名 王鈺,俞昌民,1965年命名。特徵 為灰色薄板狀灰岩,生物屑灰岩,中-厚層狀礫屑生物灰岩,生物砂屑灰岩,含少量矽質團塊,底部為含赤鐵礦鈣質泥岩。含豐富的牙形石,腕足類,珊瑚,竹節石,海百合莖,藻類,層孔蟲等。含有6個牙形石帶自Tortodus k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