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木鄉

板木鄉

板木鄉地處杞縣最南部,東臨宗店鄉,西毗竹林鄉於鎮鎮、南與太康縣之龍曲、高賢接壤、北連付集鎮,鐵底河斜穿全境。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6公里,總面積57.43平方千米。轄24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板木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華中
  • 下轄地區:24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371
  • 地理位置:河南杞縣
  • 面積:57.43平方千米 
  • 人口:31469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豫B
歷史沿革,所轄村莊,區域代碼,產業結構,人口數據,相關信息,

歷史沿革

抗日戰爭時期是水東根據地的中心地區。1959年建板木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51.5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板西、板南、板北、板木東村、崗劉、劉里廟、馬橋、張莊、劉莊屯、窪劉、谷熟崗、馬莊、大李莊、張仙莊、陳子崗、武旗、朱莊、吳莊、侯堂、前營、中營、陳莊、張官、湯路口24個行政村。

所轄村莊

轄板木北、板木南、板木西、板木東、劉莊屯、窪劉、谷熟崗、馬莊、大李莊、張仙莊、陳子崗、張官、武旗、朱莊、吳莊、侯堂、前營、中營、港劉、北張莊、琉璃廟、湯路口、馬橋、陳莊24個行政村。
板木鄉在河南省內位置板木鄉在河南省內位置

區域代碼

410221203:~200板木北村 ~201板木南村 ~202板木西村 ~203板木東村 ~204劉莊屯村 ~205窪劉村 ~206谷熟崗村 ~207馬壯村 ~208大李莊村 ~209張仙莊村 ~210陳子崗村 ~211張官村 ~212武旗村 ~213朱莊村 ~214吳莊村 ~215候常村 ~216前營村 ~217中營村 ~218港劉村 ~219北張莊村 ~220琉璃廟村 ~221湯路口村 ~222馬橋村 ~223岑莊村
板木鄉地理位置

產業結構

2000年以來,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鄉5萬畝耕地基本形成了“溝相通、路相連、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的格局;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建成了蔬菜、三櫻椒種植基地;畜牧養殖業成為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截止至2009年板木鄉有規模養殖廠68家,位於板木西村的開封恆大肉牛養殖育肥基地是開封市最大、最具規模的肉牛養殖廠,生豬、牛、羊的存欄分別達3.4萬頭、0.27萬頭、2.5萬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道路暢通,村內整潔,沼氣入戶,醫有保障,精神文明之花絢爛開放。
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鄉黨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分別在土地使用、辦理手續、稅收等方面予以照顧。2008全年共引進資金6000萬元,一批企業先後落戶板木,全鄉48家企業初具規模並呈現出勃勃生機。農業資源豐富,是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的主要產區;社會剩餘勞動力多達萬人,且交通方便、水電資源豐富,是杞縣南部一顆耀眼的明珠。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8141

19381

18760
家庭戶戶數
9464
家庭戶總人口(總)
38141
家庭戶男
19381
家庭戶女
18760
0-14歲(總)
10604
0-14歲男
5618
0-14歲女
4986
15-64歲(總)
24496
15-64歲男
12395
15-64歲女
12101
65歲及以上(總)
3041
65歲及以上男
1368
65歲及以上女
167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7929
總人口31469人(2017)。

相關信息

神仙劉伯溫與杞縣板木鄉風水情緣
◎高占全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少年時期就聰明過人,23歲就考中了元朝的進士。他看透了元朝的腐敗,曾多次辭官隱居。後來朱元璋請他做軍師,在他的鼎力輔佐下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劉伯溫深知朱元璋可以共患難,不能同享福,於是又一次決定功成身退。洪武三年(1371)正月劉伯溫辭官隱居,成了一位江湖奇人。
在劉伯溫辭官隱居,浪跡江湖的歲月里,曾經三次來過杞縣板木,加起來的時間不下20年。因此,板木仍流傳著許多劉伯溫的傳說。
1359年5月25日,劉伯溫攜母週遊中原第一次來到板木。當時的板木有鐵底河從村北向東流去,羊角河從村西北繞村鎮海河向東南流去,板木集的16個大坑塘就像16顆明珠一樣點綴在村鎮的重要位置上,淨水面就有300多畝,有“北方水鎮”之稱。劉伯溫見這裡文化燦爛,景色宜人,劉伯溫母子就在位於村中心位置的天地坑西沿的廟院裡住了下來。
6月15日,是劉伯溫的生日,這天天空烏雲翻滾、雷鳴電閃,傾盆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板木集方圓數里都坑滿濠平,汪洋一片。成千上萬隻青蛙整天歡蹦亂跳,“咯哇”、“咯哇”地歡唱不止。
一天晚上,劉伯溫見母親遲遲不睡且唉聲嘆氣,就問母親哪兒不舒服。劉母說,天氣悶熱,蛤蟆亂叫,心煩意亂,睡不著覺啊!伏天汛期蛤蟆叫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啊,看到母親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樣子,劉伯溫也很無奈,只急得他屋裡屋外團團轉。他來到坑邊望著天地坑16畝多的水面,唉嘆道“青蛙呀青蛙,遇到這樣的氣候,你們嬉戲玩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你們叫喚得如此厲害,叫母親如何入睡呀?”你說奇不奇怪?他的話音剛落,整個天地坑的蛤蟆一個叫的夜沒有了。劉母這才安然睡去。也就是從那天起,板木天地坑裡的蛤蟆至今再也沒有叫過。
明至正二十二年(1362)10月,劉母去世,劉就將母親安葬在板木西北5里的席天朗的西北地。其墓碑1958年大躍進時被毀,墳丘尚在。傳說,每年清明節,站在村頭可以隱約看到有人在給劉母掃墓、添墳,但走近去看又不見人,墳上也沒有新土。人們傳言,那個添墳、掃墓的“人”就是劉伯溫。
安葬了母親,劉伯溫就離開了板木,長期隱居於東海岸邊。傳說有一次板木集的劉敢、張闖、耿福、梁滿倉等4人推車去東海岸邊去販海鮮。到了東海岸,剛坐到船上就見一條大魚從海里忽地蹦到了船艙里。當即船官就問:“在座的有杞縣板木的客官吧!?”他們說:“是啊,我們就是!”船官指著那條大魚說:“你們看,你們的老鄉老劉爺顯靈給你們送菜來了。”
第二天辦完了貨,已是傍晚時分,劉敢他們見路邊一間小屋裡有位老人正在煮飯,便上前打了個招呼,讓老人多放些米。老人說,飯已煮好了,你們吃吧!劉敢他們見小鍋一點點兒,心想怎么能夠吃呢?當時為了急著趕路,也沒說什麼,就你一碗我一碗地盛著吃了起來。誰知每人吃了好幾碗,也沒吃完鍋里的米飯。飯後給飯錢,老人說啥也不要。
吃完飯,幾位便商量著連夜趕路回家。老人說:你們離家遠,路不熟,天又黑,這條道我經常走,我送送你們吧!說完,老人提著燈籠領著四位就上路了。走著,走著起風了,只聽耳旁呼呼作響。又走了一會兒,老人說:我該回去了,你們朝著那個亮燈的地方走就行了。老人說完就消失在夜幕當中,他們就按老人說的,朝亮燈的地方走去,心想到那裡去問一下到板木怎么走吧。到了那裡一看,幾位四眼相對又驚又喜:“這不是王老五的豆腐店嗎?我們到家了!”他們這才明白,原來是老劉爺把他們送了回來。
據說,東海岸邊尚有劉公祠,從古至今凡是杞縣人到劉公祠拜謁、參觀,都會受到特殊的優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