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峽水庫

板峽水庫

板峽水庫 1975年3月動工,1990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電廳組織有關領導和工程師對樞紐工程進行鑑定驗收,評定為優良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板峽水庫
  • 動工時間:1975年3月
  • 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
  • 評定:優良工程
水庫歷史,水庫大壩,水庫泄洪,灌區工程,壩後水電站,

水庫歷史

板峽水庫 1975年3月動工, 全縣各公社都派民兵參加興建, 以公社成立民兵營, 至1979年9月由工程指揮部直接組織施工, 民兵按勞動工日記分,每10分為一個工日,回生產隊參加分配。 指揮部按受益區每個工日補助0.3元,非受益區補助0.4元,技術工補助1元,各人自帶口糧, 每個工日補助大米指標0.25公斤。1979年9月以後,樞紐工程全部承包給桂林地區水電施工隊, 指揮部的力量側重負責西乾渠和西一支渠的施工。1987年2月,按照批准項目,包括樞紐主體工程和部分灌區工程,全部竣工,交付管理單位使用。1990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電廳組織有關領導和工程師對樞紐工程進行鑑定驗收,評定為優良工程。水庫集雨面積89.6平方公里,總庫容874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39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2.2萬畝。

水庫大壩

位於夜合山下板峽屯附近之峽谷,壩型系變半徑變圓心的輕型雙曲拱壩,混凝土砌石結構,壩高60.3米,壩頂高程234.3米,壩底厚17米,壩頂厚3.2米。壩的上游面設定200號混凝土防滲層, 厚1.8~0.6米,下游面設定200號混凝土護面,厚度為0.6米,在高程182米處, 設有灌漿兼排水廊道。壩體埋設多種儀器,用來觀測大壩應力、應變、滲壓、溫度、變位等。 二道壩為五跨連拱壩, 最大壩高16米,長110米,壩頂建公路橋,右岩設渠道進口,渠底高程193米,渠道進口有2孔 3.2×2米鋼筋混凝土閘門,壩底設放空管閘。

水庫泄洪

採用壩頂溢流的方式,堰頂高程與正常高蓄水位齊平,溢流前緣淨寬40.3米,2孔最大泄量力每秒1083立方米,下游二道壩形成水墊,作消力塘用,採用挑流消能。 引水建築物:引水建築物包括隧洞、進口放水塔、洞身、隧洞出口泄洪管等,隧洞全長425.95米, 泄洪管長61.5米,管徑3米,放水塔及隧洞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泄洪管為金屬結構, 放水閘門井內設平板定輪放水鋼閘門及檢修閘門各1座,裝有100噸固定卷揚啟閉機1台,作啟閉閘門之用。發電總管長30米,分支管3條,農用灌溉管1條。

灌區工程

水庫渠系工程由總乾渠、東乾渠、西乾渠、東支渠、西支渠、斗渠等渠道組成, 全長202.23公里,其中乾渠長46.71公里,支渠長91.76公里,斗渠長63.76公里。共有附屬工程917座, 其中渡槽117座,隧洞10座,涵洞115座,另有分水閘、泄水閘、人行橋、入水口、 斗門等共675座。總乾渠長220米,計畫輸水流量為每秒12.35立方米,通過乾渠、支渠灌溉堡里、桃城、廣福、羅錦、蘇橋等5個鄉的部分農田。東、西乾渠於總乾渠220米處設分水閘分水。西乾渠經拉幽渡槽沿堡里村的甲浪、車頭寨,過三多村至拉木村的楊梅屯,穿越楊梅隧洞到達廣福鄉灌區, 全長20.85公里,渠首引用流量為每秒5.58立方米,計畫灌溉面積44198畝, 共有西一、西二、西三、西四等4條支渠,全長37.43公里,1990年底前完成投產的僅西乾渠15公里及西一支渠全長11.24公里, 其餘二、三、四支渠均未完工。東乾渠經堡里鄉的高堡、路標、新仁、半田等村屯,過桃城鄉古浪口渡槽到達羅錦鄉灌區至三岔嶺止,全長25.64公里,渠首引用流量為每秒6.77立方米,計畫灌溉面積60802畝,有東一、東二、 東三等3條支渠,共長54.33公里,尚未動工興建。現其灌區灌溉堡里鄉的2.2萬畝農田,仍沿用原有的東波引水渠灌溉。

壩後水電站

1985年初建成投產,設計裝機3台,總容量2400千瓦,已裝機2台,容量1600千瓦, 主變1台,2000千伏安,架設有板峽至永福35千伏線路25公里,板峽至堡里圩10千伏線路2.5公里。 綜合經營:板峽水庫管理處,根據庫區水土資源的優勢,積極開展綜合經營,種下杉樹18萬株,面積735畝,種柑桔45畝,在水庫內年可放養魚30萬尾,年產魚15000公斤左右。辦有商店、旅社、航運等服務業,既釀酒又養豬,還有人工栽培木耳、香菇等產品。年總產值達50萬元,人均產值6千元。 旅遊:水庫空氣清新宜人,庫境幽美,山巒疊翠,森林茂密,拱壩雄偉,工程裝飾美觀,布局合理,加之有“板壁夜合”、“李王聖地”、“瑤寨風光”和鄉人詩賦字畫可供欣賞,實為夏日避署遊覽勝地。初具旅遊規模,年接待遊客6000多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