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岩山

松岩山

又名嵩岩山,位於浙江台州市黃巖區西7.5公里焦坑鄉松岩村後。山上名勝區由蓮尖坪、石大人峰、岱石廟、石峰洞等組成。 途經十八盤至天梯,兩峰壁立,以險稱奇,峭峰高百餘丈,中間鑿石為梯420餘級,每級僅容一足,古名“古仙百步街”、“一線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岩山
  • 別名:嵩岩山
簡介,文化,歷史背景,

簡介

松岩山的景點主要分布在松岩山前後兩端,分屬前山景區和後山景區。前山景區主要以蓮峰山和岱石山的蓮尖坪和石大人為核心,其周圍有象鼻岩,螞蝗岩。美女照鏡岩,烏龜岩和愛鄉亭等諸景;外圍有古松柏木。岱石廟等諸景。前山景區面積120.75公頃。後山景區以後寺為中心,北至飯燕坑竹林,東去前寺,範圍43公頃。兩區之間接合部為遊覽雲片瀑和天梯為主的瀑梯景帶,其面積為4075公頃。三個獨立的景區組成了松岩山完整的景區,總面積214.50公頃。松岩山最主要的景點是松岩四絕,即天梯,雲片瀑,蓮尖坪和石大人峰景。其中天梯險竣而又狹窄,雲片瀑纏綿秀柔而獨具魅力,蓮尖坪山勢險竣海拔達330米,石大人莊嚴威武,使松岩山具有吸引力。

文化

松岩山景區內人文活動開拓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存,並在小里灰出土了不少良渚文化遺址;柑桔種植始於三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山南的沙埠於五代至北宋已有大量精美的青瓷生產,此外還發現了商代墓葬遺址,是人類文化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
松岩山宗教文化深厚,南北朝宋武帝年間(420年)建岱石廟;元代至正年間(1314——1368)高僧秋江先後在松岩山頂建造了法輪寺(前寺)和常寂寺(後寺)。盛時有僧人三四百人之眾。

歷史背景

山頂平廣,元代僧人秋江於1315年建法輪寺(前寺),1930年名僧諦閒大師重建後寺。蓮尖坪,又名天柱峰,四面斷崖絕壁,石勢攢簇狀如蓮花,僅南面石壁竹梯攀登,坪頂平坦約6畝。明永樂中期建天峰閣,1987年擴建。石橋魚池,清新幽雅,澄江橘林,盡收眼底。兩位百歲高齡姐妹道姑在此出家。坪南有清代“潮溪第一山”、“天峰勝景”石刻,東南懸崖30多米下有“樂性仙化處”摩崖石刻,每字高50厘米、寬30厘米。石大人峰,高百餘米,一峰聳峙,狀如巨人背負童子而立,四周群崖擁集,崢嶸聳削,移步換影,姿態各異,與溫嶺石夫人峰並稱台州奇觀。山下岱石廟,始建於南朝宋永初年間(420—422年),初祀西漢董仲舒,後奉岱石尊王。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廟宇宏廣,有前廳、大殿、後殿40多間,石像7座,碑刻5塊,石獅1對,戲台1座。大殿雕樑畫棟,重檐歇山頂,黑色筒瓦。石峰洞,位於岱石山山腰,深8米,寬6米,6支石柱擎起洞頂巨石。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僧慧通依洞始建佛殿,1940年重修。寺外有8株10餘米高古柏,大者兩三人合抱。四周群峰環峙,樹木蔥翠。松岩山有“橘鄉小雁盪”之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