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麥窯社區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東麥窯社位於嶗山南麓,東鄰流清河村,西靠西麥窯村,距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以東7公里。現有村民98戶,40當時這裡荒無人煙,僅殘存著不知哪朝哪代人所遺留的幾座燒炭用的黑窯,也有說這是專燒松枝取松煙制墨的墨窯,遂稱“墨窯”,後取其諧音為“麥窯”。後來小河東村的王姓先民又在村北的半山坡上平土造房、墾荒種地,這裡被稱為“獨角坡”。7人,有李、王、唐、代等姓氏,以李姓人家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麥窯社區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
  • 面積:35畝
  • 人口:407人
簡介,經濟狀況,舊村改造,

簡介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李氏先民李東璽從現在沙子口街道的南嶗村遷到這裡。當時這裡荒無人煙,僅殘存著不知哪朝哪代人所遺留的幾座燒炭用的黑窯,也有說這是專燒松枝取松煙制墨的墨窯,遂稱“墨窯”,後取其諧音為“麥窯”。後來小河東村的王姓先民又在村北的半山坡上平土造房、墾荒種地,這裡被稱為“獨角坡”。又過了些年,這裡的人有搬到西邊山坳處定居的,遂有了東麥窯、西麥窯之分。

經濟狀況

東麥窯村原有耕地35畝,山巒550畝,現已無耕地。早先該村村民除了耕耘樵牧之外,主要從事拉網打魚和海上垂釣。這裡海灣沿線長,海中的老公島和近處的鮑魚島成犄角之勢,呼應著南窯海峽和大福島,形成迴旋潮流,一些青板魚和銀槍小魚紛紛來繁衍生息。每年清明前後人們便開始拉網捕魚,把漁網的一端留在岸上,再用漁船載網,隨著船的行駛把網撒成了橢園形,把另一端送上岸,於是岸上的男女老少數十人分成兩排,各持一端“呼喲”著往上拖拉,往往一網能拖上千斤,這樣往復循環,一天能拉網十幾次。捕獲的主要是一種長約2寸許的銀白小魚,俗名“麵條魚”或“地瓜絲子魚”。
該村抓住地處嶗山風景區的優勢,積極發展旅遊服務業,壯大集體經濟,鼓勵村民們開飯店,搞客運。

舊村改造

另外,該村還利用地處旅遊熱線的優勢進行房地產開發和舊村改造。村民們自籌資金支持村莊改造,獨角坡的居民全部搬到了山下公寓式的樓房中。村中重鋪了電纜,硬化了進村路,修了進村橋,吃上了自來水,幼稚園、計生室等設施完備,村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3400餘萬元,人均收入6150元。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30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流清河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