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侯

東陽侯

西漢時期的東陽侯,早期、晚期各有一個,分別為列侯得國的縣侯和王子侯得國的相侯,地望也分處淮河以南和黃河以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陽侯
  • 時期:西漢時期
  • 地望:淮河以南和黃河以北
  • 具體描述:列侯得國的縣侯王子侯得國的相侯
  • 類別:人物
東陽侯,東陽武侯張相如,東陽節侯劉弘,

東陽侯

但常常有人將其混為一談,將《漢書》中記錄成帝-平帝朝政區和人口的《地理志》“清河郡”所轄東陽侯國,指為高祖所封張相如的東陽國,實在是到了該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西漢早期的東陽侯,為漢高祖所封的東陽侯張相如,系因軍功封侯,為縣侯,共四世,至武帝建元元年因無後國除,封邑併入江都王國。是時的東陽侯國在吳國和江都國的本郡東陽郡治東陽縣,漢東陽城故址在今江蘇省盱眙縣馬壩鎮東陽村。詳見《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表第六》。
西漢中晚期的東陽侯,為宣帝所封的東陽侯劉弘,本為清河綱王子,系推恩封侯,為鄉侯,共五世,至王莽篡漢時免為庶人。是時的東陽侯國在清河郡內,即今山東武城縣東北,或曰山東省平原縣恩城鎮西北六十里。詳見《漢書》卷十五下《王子侯表第三下》。

東陽武侯張相如

《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東陽武侯張相如,高祖六年為中大夫,以河間守擊陳豨,力戰,功侯,千三百戶。十一年二月癸巳封,三十二年薨。孝文十六年,共侯殷嗣,五年薨。(孝文)後五年,戴侯安國嗣,六年薨。孝景四年,哀侯強嗣,十三年,建元元年薨,亡後。”
東陽侯張相如,漢史無傳記,直接介紹文字僅高祖功臣侯表中的寥寥數語:“高祖六年,為中大夫,以河間守擊陳豨力戰功,侯,千三百戶。(漢高祖)十一年癸巳,武侯張相如元年。(文帝十五年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2頁)。其在太史公所記一百四十三位功臣侯中也僅位列第一百十八,似乎無可考者。然在《史記》的其他紀傳里(《漢書》略同),卻見到文帝謂張相如與周勃一樣皆為長者,並在文帝朝初任太子太傅,後遷至大將軍以為寵信的記述:
《孝文本紀》:“十四年冬,匈奴謀入邊為寇,攻朝(冄阝)塞,殺北地都尉卬。上乃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為衛將軍,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帝親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軍吏卒。帝欲自將擊匈奴,群臣諫,皆不聽。皇太后固要帝,帝乃止。於是以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赤為內史,欒布為將軍,擊匈奴。匈奴遁走。”(428-429頁)
《賈生列傳》:“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髮之。於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2492頁)
《張釋之列傳》:“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又復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復曰:‘長者。’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2752頁)
《萬石張叔列傳》:“文帝時,東陽侯張相如為太子太傅,免。”(2764頁)
《匈奴列傳》:“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冄阝)、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軍長安旁以備胡寇。而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遬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車騎往擊胡。單于留塞內月余乃去,漢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2901頁)
上述關於東陽侯張相如的信息,雖然不如單獨立傳來得完整充實,但結合漢史紀傳的其他記載,仍可大略推定張相如受知於文帝的原因及升遷時間。
由《史記·外戚傳》知,文帝母薄太后原為魏王豹之姬,漢滅魏後輸織室,因美色被漢高祖召內後宮,一年後始得一幸,即生文帝。“高后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強,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文帝卻一度忌憚於那些習兵且多詐謀的高祖功臣,在戲劇性繼位為天子後,“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孝文本紀》,417頁)
在平滅諸呂,匡扶漢室,擁立代王的過程中,周勃、陳平等高祖朝功勳卓著的名臣再立大功,功高足以震主;而從代入京的諸臣尚不足以替代朝廷大臣治理、保衛國家。所以從高祖舊臣中選擇忠厚可靠的長者以為己用,是文帝為天子後的頭等大事。在高祖功臣中排位末流,前朝不見重用,卻又如周勃般“重厚少文”、善於力戰的東陽侯張相如,遂為文帝所器重。在前元年正月立長子劉啟為太子後,即命張相如為太子太傅,以建立未來君臣之間的信任關係。此後以萬石君石奮繼任,也是看重其“無文學,恭謹無與比”(《萬石張叔列傳》,2763頁),欲以“馴行孝謹”影響太子。
從《賈生列傳》所記內容分析,張相如任太子太傅時間不長,很快便免任升遷。對於太史公所記“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之語,《正義》注曰:“絳、灌,周勃、灌嬰也。東陽侯,張相如。馮敬時為御史大夫。” 以之對照《孝文本紀》中“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將軍臣武、御史大夫臣蒼、宗正臣郢、朱虛侯臣章、東牟侯臣興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415頁)的重臣排名,位列太尉與御史大夫之間的張相如,當具有大將軍的身份。
因張相如參與譖毀賈誼之事涉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髮之”,其時間當在文帝前三年十一月免除周勃的丞相職務令為列侯就國之表率,命太尉灌嬰為丞相併罷太尉官等大事件的前後,不會晚於賈誼被迫出任長沙王太傅的文帝前四年。
張相如在高祖六年被任為中大夫,顯然因此前在消滅項羽的戰爭中立有戰功,十一年以擊陳豨力戰功封侯,則可以參照的模板為漢初名將潁陰侯灌嬰。《漢書·灌嬰傳》載:“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嬰為中大夫”。(2081頁)而文帝以之為太子太傅,後又命十五歲以小吏侍高祖的石奮繼任太子太傅,就是看中張相如、石奮年歲不老且為人忠厚,可為太子股肱之臣。以此推之,張相如升任中大夫的因由與年齡,當與漢初灌嬰為中大夫時相仿,其在高祖晚年以力戰得侯時當不會超過25歲,文帝時步灌嬰後塵為大將軍,率軍擊匈奴,其仕途亦頗類之。

東陽節侯劉弘

《漢書》卷十五下《王子侯表第三下》:“東陽節侯弘,清河綱王子,(宣帝地節)四年四月己丑封,十年薨。(二世)神爵二年,釐侯縱嗣。(三世)頃侯乃始嗣。(四世)哀侯封親嗣。(五世)侯伯造嗣,免。”
自漢武帝行推恩令以後,諸侯王國的封疆便呈日益縮小的態勢,到了西漢晚期,王子侯國大都從父親的王國中分得一鄉之地,食其租稅,此在東漢時稱之為鄉侯(東漢朝還有更小的亭侯),與漢初的功臣侯多為縣侯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