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軍張村,明萬曆年設立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軍張村
- 設立年份:明萬曆年
- 國家:中國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Dōngjūnzhāngcūn
東軍張村,明萬曆年設立的地名。
東軍張村,明萬曆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明萬曆年間(1573-1619)張氏兄弟二人自齊河縣晏城街張家胡同遷此立村,是時此地常有軍旅屯駐,故命村名軍張莊,後因張氏族人近居村旁,又有老軍張莊之稱。為同西軍張莊區分,改稱東軍張...
東軍張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所在居民點(東軍張)而得名。地名含義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張氏兄弟二人自齊河縣晏城街張家胡同遷此立村,是時此地常有軍旅屯駐,故命村名軍張莊,後因張氏族人近居村旁,又有老軍張莊之稱。為同西軍張莊區分,改稱東軍張莊。歷史沿革 解放前歸二區李全鄉,1958年...
軍張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四營鄉,位於四營鄉政府所在地四營村正南6公里,村內土壤分布為村南黑土150畝,村東壤土200畝,村西黑土1673畝。1983年至2010年,軍張村村莊占地面積由100畝增加到150畝,耕地面積由2050畝減少到2023畝。據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統計,該村人口總數分別是845人、896人、...
軍張村是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椹澗鄉下轄村,位於許昌城西,距今至少有兩千年歷史,屬椹澗鄉,東距椹澗2.6公里,有8個村民小組。村南靠幸福渠,東北隅有紅土寨。基本情況 村名由來 由張姓所建,相傳西漢末年赤眉軍在村東北隅紅土寨上紮營,張姓與赤眉軍交往頻繁,感情甚篤,遂稱村名軍張。清代築軍張寨,現已不...
西軍張村村民委員會,200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相傳明萬曆年間(1573——1619)張氏兄弟二人自齊河縣晏城街張家胡同遷來立村,因與東軍張同系一族脈,又處其村之西,故取名西軍張。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二區李全鄉,1958年設立大隊並屬於禹城縣城關人民公社。1984年設立禹城縣禹城鎮西軍張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
軍張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村莊軍張堰,明朝時有張姓人被充軍到此地,故得名軍張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後屬壽縣三義區;1951年屬吳山鎮;1958年撤銷鎮的建制,為楊廟公社高崗大隊;1961年劃出楊廟公社建吳山公社,高崗大隊屬之;1965年劃歸長豐縣,為長豐縣楊廟...
軍張村 軍張村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傅集鎮。地理環境 軍張村位於傅集鎮,傅集鎮地處杞縣南部,距離縣城16公里,106國道南北貫穿全境。
位於南張鎮政府駐地西1公里處。軍張村委會駐地。全村180戶,732人,漢族。地屬平原,耕地747畝,以農業為主。主產小麥、玉米。個體私營業戶14個。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5300元。簡介 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濟寧衛屯莊·軍王張屯”,即此村。明初,有王姓從梁山遷來,後又有張姓從嘉祥縣大張莊...
軍張村位於葉縣鄧李鄉鄉政府東南,距鄉政府約5公里,距縣城約20公里,屬於非貧困村,轄軍張、吉張、邢莊3個自然村,地域總面積2.2平方公里。人口民族 全村共有438戶1738人,轄8個村民組、耕地面積2230畝,人均耕地1.28畝。領導班子 村三委班子共有4人,黨員54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責任組長...
東軍寨村(東軍村)隸屬於山東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軍寨新村管轄自然村,位於馬連莊鎮駐地東北、榆院路東,距鎮駐地5公里。1996年以來,多次被萊西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莊稱號。1987—1990年度被評為萊西縣級文明單位。2001年6月黨支部被萊西市市委授予先進黨支部。2004年6月被評為萊西市五個好黨支部。建制沿革 ...
前軍張村 前軍張村,位於鄉政府東南,距鄉政府3公里。基本情況 前軍張位於鄉政府東南,距鄉政府3公里,全村1030人,耕地1250畝,林地85畝,6個村民小組,村委會成員5人,支部3人。主要以種植為主:農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
後軍張村 後軍張村,位於鄉政府正東,距鄉政府3.5公里。基本情況 後軍張位於鄉政府正東,距鄉政府3.5公里,全村510人,耕地450畝,林地250畝,2個村民小組,村委會成員5人,支部3人。主要以種植為主:農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
軍張莊村 軍張莊村,1970年設立。地名含義 因該村姓氏故得名軍張莊村。歷史沿革 1975年屬王集鄉王節村民委員會;1996年撤鄉並鎮,隸屬王集鄉人民政府王節村民委員會管轄至今。
東軍園 東軍園,由當地村民約定俗成,稱為東軍園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這裡是教人育人的園地學校的故址,故稱為東軍園村。歷史沿革 1949年前故稱為東軍園村後跟其他村合併撤除。
軍嶂村 軍嶂村因該村附近山上嶂樹繁茂,故而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附近山上嶂樹繁茂,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建成此村。2010年拆遷,地名消亡。
軍張壩村,隸屬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龍頭鎮,距離鎮政府約3.7公里。軍張壩村位於陝西省城固縣城和108國道西北8公里,距漢中市30公里,距西漢高速公路10公里,交通方便。這裡是陝西省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張文宣的故里。地處丘嶺,地貌多樣。桔嶺環繞下,一曲小溪,一馬平川,幾處平湖相映成趣,風光迷人,與綠樹掩映下...
清光緒年間,小韓村屬曲沃縣西賀里;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三區,小韓時有37戶,男110丁,女97口;2000年,小韓有145戶,702口人,耕地60公頃,人均收入3034元。小韓村現以張姓、蘇姓人家居多。發展歷史 小韓村過去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南城門上寫有“澮帶峨嵋”。村東南角城牆上建有“文公廟”。...
軍寨村隸屬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高堂鎮,位於黃岡河中下游南岸,北與聯饒鎮隔溪相望,西鄰樟溪鎮,南連本鎮高北村、群星村。軍寨村人口約2000人左右,400多戶。軍寨村委會下設三個片區。姓氏分羅、翁兩姓,其中羅姓人口較多。該村明朝中葉創鄉,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軍寨村務農為主,蔬菜生產遠近聞名,俗語有云...
建安區椹澗鄉軍張村學雷鋒志願服務隊 建安區椹澗鄉軍張村學雷鋒志願服務隊是由建安區椹澗鄉學雷鋒志願服務總隊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7年8月18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200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張志勇,聯絡團體是建安區椹澗鄉學雷鋒志願服務總隊。
張莊村位於九曲黃河的最後一彎東4公里處,隸屬蘭考縣東壩頭鄉,由13個村民組,4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官莊村、張莊村、馮莊村、軍李寨等村;總計711戶,2963人,黨員53人,村幹部7人,總耕地面積4800畝,其中,黃河灘區2800畝;村委設在張莊村。張莊村曾是蘭考縣最大的風口,沙丘遍布,土地貧瘠,收成低下,人們...
軍山村為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軍山村黨總支根據上級黨工委、辦事處的會議精神和區裡的有關要求,認真抓好安全工作落實。一、成立了以黨總支書記為組長工作小組,並進行了詳細分工;二、制定防止越級上訪和重點關注人員管控方案,做到及時反應處置;三、對十七屆四中全會、港洽會及國慶慶典重點時段,執行值班...
村名由來 地形村名,元代董姓由四川省遷上建村,因村址地形如平台,固名東家台,後演變為台上,黨建統領,最佳化建制 2019年,馬連莊鎮根據萊西市市委最佳化村莊建制工作安排,推動實施以基層黨組織調整為統領,同步輔以村委會最佳化為主的配套組織建設,將東軍寨行政村調整為軍寨新村村民委員會管轄的自然村。自然資源 ...
明太祖朱元璋曾囤兵於此,其開國名將常遇春率軍與陳友諒激戰於大鼓嶺、殺豬台、團箕寨一帶,屢建其功,村民為紀念常將軍建廟祭祀,將軍村因此而得名。自然地理 將軍村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朱備鎮,於縣城以南13公里處,219省道貫穿南北,境內最高海拔1220米,是青陽母親河青通河的主要源頭之一。將軍村東與楊田...
東楊莊村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北店頭鄉,始建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該村因永樂年間楊姓村民從山西遷來此地定居,始名楊莊,後分二村,按方位該村居東,故名東楊莊。抗日戰爭時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37年10月,唐縣淪陷,國民黨政府逃跑,中華郵政機構癱瘓。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初建,唐縣“軍用代辦所”...
1948年3月12日,解放周村戰鬥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村里設前線急救醫院。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村姐妹團、兒童團到長山縣第二區駐地沈家莊慶祝國慶。1950年秋,王家修擔任建國後東塘村第一任村長。1954年,王德豐、林承喜等18戶農民組織起來成立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中國新民主主義...
軍賽村行政村隸屬鎮康縣軍賽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民族鄉,地處軍賽鄉西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50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路,交通方便,距縣125公里。東鄰耿馬縣勐簡鄉,南鄰忙吉利村,西鄰中廠村,北鄰岔路村。轄忙碑、勐楞、食堂、南班木、茶鋪、花田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20戶,有鄉村人口2233人,...
是張二莊有名的人口大村,人口在7000人左右,1000餘戶。有一個村委會,15個大隊。其中,村中國小——軍寨學校,是周邊幾個村莊的主要學校,辦有幼稚園。劉氏是村中人數最多的姓氏,主要姓氏還有代、付、高、張、王、楊等。該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東、南被衛河環繞。所在縣魏縣最大的水利工程——軍留揚水站...
到底是加入東軍(德川方)還是西軍(石田方)?真田家內部發生了分裂——真田昌幸與信繁父子加入了西軍,而昌幸的長子信幸由於是德川方重臣本多忠勝的女婿,而斷然加入了東軍,並且連名字都改為了信之,以示與其父斷絕關係。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結果是真田昌幸政治手腕的體現,因為這樣一來,無論東軍還是...
1939年11月8日,日軍“掃蕩”丹陽九里鎮以西地區,返回途中遇到丹陽獨立支隊的伏擊,日軍在死傷二三十人後向賀甲村潰逃,新四軍第二團、新六團部分兵力以及丹陽獨立支隊將日軍包圍在賀甲村中。上午11時,圍殲戰打響,日軍以賀甲祠堂為防禦重點負隅頑抗,至11月9日,我軍將祠堂內抵抗的日軍全殲,共殲滅日軍 168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