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以來中國古籍對大陸疆域以外海洋的合稱。對東﹑西洋的範圍的劃分有個認識發展過程﹐其概念因時代﹑載籍不同而有區別。13世紀末﹐徐明善的《天南行紀》和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已提及“西洋”之名﹐成書於元大德八年(1304)的《南海志》是迄今所知最早同時提及東洋﹑西洋的著作。依該書所記﹐元代的東﹑西洋應以中國雷州半島-加里曼丹島西岸-巽他海峽為分界。加里曼丹島和爪哇島及其以東的海域﹑地區為東洋﹐其中爪哇島﹑加里曼丹島南部﹑蘇拉威西島﹑帝汶島直至馬魯古群島一帶被稱為大東洋﹐加里曼丹島北部至菲律賓群島被稱為小東洋。西洋指加里曼丹以西至東非沿岸的海域和地區﹐其中又以馬六甲海峽為界而分為大西洋和小西洋。今南海西部謂之小西洋﹐印度洋當即大西洋。這種劃分自元代至明代中期沒有多大變化﹐鄭和下西洋時所說的“西洋”﹐實際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大﹑小西洋。但汪大淵的《島夷志略》等則以西洋名國﹐專指印度南部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西洋
- 外文名:the east and the west
- 意義:元代中國對大陸疆域以外海洋合稱
- 概念的變化:明末清初東西洋的範圍與概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