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學人文叢:黎田集》內容涵蓋:嶺南藝術瑰寶·粵樂、嶺南藝術瑰寶·粵曲、嶺南藝術瑰寶·粵曲名伶小明星、論文精選等幾部分的內容。《黎田集(東莞學人文叢)》為人文社會科學類論著,可供讀者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東莞學人文叢:黎田集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404頁
- 開本:16
- 作者:黎田 東莞市政協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6588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東莞學人文叢:黎田集》以政協地方文史資料為載體,有選擇、有重點地記錄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為地方的發展服務,這是人民政協文史工作的特色和優勢,是城市歷史文化是城市人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留下的真實記錄
作者簡介
黎田(1929—2009),東莞市望牛墩人。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1949年參加東江游擊區被編入獨立第四教導營,先後在青年文工團、華南文工團音樂部及樂隊從事音樂工作。1953年調入廣州市文化局,曾任廣州市文化局科長、處長、副局長;廣東音樂曲藝團副團長;廣州市民眾藝術館副館長;廣州市戲曲工作室主任;廣州市文聯第三、四屆副主席;廣州市音樂家協會第一屆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分會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曲協第三屆理事;廣東省曲協第三屆副主席、第四屆主席。著有:《粵劇唱腔基本板式》和《粵樂》,主編《中國曲藝志·廣東卷》。
圖書目錄
嶺南藝術瑰寶·粵樂
珠江三角洲本土音樂文化
外省音樂文化的傳入
粵樂的孕育期
粵樂的形成期
粵樂的成熟期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粵樂
粵樂的樂種特性及獨特風格
廣東音樂一粵樂,高胡一粵胡
粵樂是否來源於粵劇
粵樂名家簡介
嶺南藝術瑰寶·粵曲
粵曲:唱曲類聲腔複合型曲種
粵曲融合本土四個曲藝曲種
“八音班”時期:粵曲的起始期
“師娘”時期:粵曲的成熟期
“女伶”時期:粵曲的興盛期
粵曲與粵劇的關係
建國以來的粵曲
嶺南藝術瑰寶·粵曲名伶小明星
小明星從藝經歷
小明星的成功之道
小明星唱曲曲本淺析
小明星“腔調”淺析
盡心盡力扶掖後進
愛情屢受創傷
“星腔”根深葉茂,代出英才
論文精選
繼承發展廣東音樂傳統必須清除左的流毒
論廣東音樂的形成
關於粵樂興衰問題的探討
“廣東音樂”建立專業樂團問題的思考
振興廣東音樂我見
“廣東音樂”是否來源於粵劇的探討
前景光明任務艱巨——重建廣東音樂團引發的聯想
粵樂是從粵劇“棚面”里玩出來的嗎?——對《廣東音樂源流略論》一文的芻議
《廣東音樂夏季音樂會》觀後感
查根問底正確弄清粵樂來源——讀《廣東音樂漫談》一文引發的議論
正本清源還粵樂本來面目——對粵樂三個問題的剖析
淺談“何氏三傑”對粵樂的貢獻
《廣東音樂新作選》序言
發揚粵樂傳統精華於細微處見真功夫——《國樂飄香——徐沛東廣東音樂新編》首發式音樂會觀後感
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繁榮社會主義曲藝——重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一點感受
關於粵曲興衰問題的探討
“星腔”流派的形成及其藝術特色
關於粵曲是否來源於粵劇問題的探討
觀賞粵曲演唱會引發的聯想
彌足珍貴的《紅塵往事》
陳燕鶯與《歌唱農村新面貌》
《中國曲藝志·廣東卷》綜述
試論粵劇與“廣東音樂”的關係
關於粵劇衰落問題的思考
發揚“善變”振興粵劇——發展粵劇唱腔音樂問題的探討
既要繼承更要創新——對“粵劇不在於能創新多少,而在於能保留多少”觀點的簡評
知不足當進取——陳小漢唱腔藝術管窺
廣州粵劇團1970年至1976年試創新腔新板式回顧及譜例淺析
從“粵劇交響音樂會”說到當前粵劇唱腔音樂改革工作
後記
珠江三角洲本土音樂文化
外省音樂文化的傳入
粵樂的孕育期
粵樂的形成期
粵樂的成熟期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粵樂
粵樂的樂種特性及獨特風格
廣東音樂一粵樂,高胡一粵胡
粵樂是否來源於粵劇
粵樂名家簡介
嶺南藝術瑰寶·粵曲
粵曲:唱曲類聲腔複合型曲種
粵曲融合本土四個曲藝曲種
“八音班”時期:粵曲的起始期
“師娘”時期:粵曲的成熟期
“女伶”時期:粵曲的興盛期
粵曲與粵劇的關係
建國以來的粵曲
嶺南藝術瑰寶·粵曲名伶小明星
小明星從藝經歷
小明星的成功之道
小明星唱曲曲本淺析
小明星“腔調”淺析
盡心盡力扶掖後進
愛情屢受創傷
“星腔”根深葉茂,代出英才
論文精選
繼承發展廣東音樂傳統必須清除左的流毒
論廣東音樂的形成
關於粵樂興衰問題的探討
“廣東音樂”建立專業樂團問題的思考
振興廣東音樂我見
“廣東音樂”是否來源於粵劇的探討
前景光明任務艱巨——重建廣東音樂團引發的聯想
粵樂是從粵劇“棚面”里玩出來的嗎?——對《廣東音樂源流略論》一文的芻議
《廣東音樂夏季音樂會》觀後感
查根問底正確弄清粵樂來源——讀《廣東音樂漫談》一文引發的議論
正本清源還粵樂本來面目——對粵樂三個問題的剖析
淺談“何氏三傑”對粵樂的貢獻
《廣東音樂新作選》序言
發揚粵樂傳統精華於細微處見真功夫——《國樂飄香——徐沛東廣東音樂新編》首發式音樂會觀後感
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繁榮社會主義曲藝——重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一點感受
關於粵曲興衰問題的探討
“星腔”流派的形成及其藝術特色
關於粵曲是否來源於粵劇問題的探討
觀賞粵曲演唱會引發的聯想
彌足珍貴的《紅塵往事》
陳燕鶯與《歌唱農村新面貌》
《中國曲藝志·廣東卷》綜述
試論粵劇與“廣東音樂”的關係
關於粵劇衰落問題的思考
發揚“善變”振興粵劇——發展粵劇唱腔音樂問題的探討
既要繼承更要創新——對“粵劇不在於能創新多少,而在於能保留多少”觀點的簡評
知不足當進取——陳小漢唱腔藝術管窺
廣州粵劇團1970年至1976年試創新腔新板式回顧及譜例淺析
從“粵劇交響音樂會”說到當前粵劇唱腔音樂改革工作
後記
後記
多年來,東莞市政協認真開展文史資料工作,推出了一批有價值的文史資料,較好地發揮了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團結、育人、存史、資政”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城市歷史文化是城市人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留下的真實記錄。以政協地方文史資料為載體,有選擇、有重點地記錄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為地方的發展服務,這是人民政協文史工作的特色和優勢。近百年來,東莞人文蔚起,名人輩出。2009年,經市政協領導同意,為弘揚前輩之業績,激勵來者,決定徵集出版人文社會科學莞籍學者文叢,名為《東莞學人文叢》。
文叢所收入的文集均為人文社會科學類論著。文叢所收入作者均為近百年來,在一定領域或學科內有一定成就,在省內外或全國有影響的東莞籍學人。
在徵集、出版過程中,得到各位前輩和家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得到北京東莞建設研究會,花城出版社倪臘松同志、暨南大學羅志歡同志等單位和個人的幫助,謹表謝忱。
由於徵集的前輩散居各地,加之徵集時間跨度大,疏漏不妥之處,在所難免,還望各方人士,多批評指正,多提供線索,以期及時修正。
編 者
2012年11月18日
城市歷史文化是城市人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留下的真實記錄。以政協地方文史資料為載體,有選擇、有重點地記錄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為地方的發展服務,這是人民政協文史工作的特色和優勢。近百年來,東莞人文蔚起,名人輩出。2009年,經市政協領導同意,為弘揚前輩之業績,激勵來者,決定徵集出版人文社會科學莞籍學者文叢,名為《東莞學人文叢》。
文叢所收入的文集均為人文社會科學類論著。文叢所收入作者均為近百年來,在一定領域或學科內有一定成就,在省內外或全國有影響的東莞籍學人。
在徵集、出版過程中,得到各位前輩和家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得到北京東莞建設研究會,花城出版社倪臘松同志、暨南大學羅志歡同志等單位和個人的幫助,謹表謝忱。
由於徵集的前輩散居各地,加之徵集時間跨度大,疏漏不妥之處,在所難免,還望各方人士,多批評指正,多提供線索,以期及時修正。
編 者
2012年11月18日
序言
東莞,古稱東官,歷史悠久,宋元以來,人才輩出,乃粵中文化重鎮。
東莞歷代著作如林,流風遠近。秋曉“覆瓿”,榮列“四庫”;梅村“花箋”,名傳英德;子礪“縣誌”,譽滿神州;豫泉“詩錄”,獨步嶺南。迨夫民國,希白金文,素痴史學,爾雅篆刻,直勉書法,國人傳頌。尤可貴者,每每世運相交之際,先賢節士們仗劍而出。熊飛抗元,袁崇煥抗金,張家玉抗清,蔣光鼐、王作堯抗日,愛國愛鄉之精神至今仍為世人樂道。
文章之盛,賴載籍以延之;精神之續,賴時賢相授以傳之。雖歷劫不滅,東莞獨特之文化實先賢所呵護之。所謂“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也。
弘揚潛德之幽光,力大者舉一邑之力,力小者舉一人之功。人民政協團結各方,以文會友,致力於文史資料整理,力所能及,為鄉邦文獻延一線之脈。借建設文化名城之春風,乃蒐集莞籍知名學人、藝術家著作,以為“三親”史料之延伸。
是為序。
《東莞學人文叢》編委會
2012年6月1日
東莞歷代著作如林,流風遠近。秋曉“覆瓿”,榮列“四庫”;梅村“花箋”,名傳英德;子礪“縣誌”,譽滿神州;豫泉“詩錄”,獨步嶺南。迨夫民國,希白金文,素痴史學,爾雅篆刻,直勉書法,國人傳頌。尤可貴者,每每世運相交之際,先賢節士們仗劍而出。熊飛抗元,袁崇煥抗金,張家玉抗清,蔣光鼐、王作堯抗日,愛國愛鄉之精神至今仍為世人樂道。
文章之盛,賴載籍以延之;精神之續,賴時賢相授以傳之。雖歷劫不滅,東莞獨特之文化實先賢所呵護之。所謂“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也。
弘揚潛德之幽光,力大者舉一邑之力,力小者舉一人之功。人民政協團結各方,以文會友,致力於文史資料整理,力所能及,為鄉邦文獻延一線之脈。借建設文化名城之春風,乃蒐集莞籍知名學人、藝術家著作,以為“三親”史料之延伸。
是為序。
《東莞學人文叢》編委會
201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