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館驛鎮下轄村,明
洪武年間,田氏祖由
青州田家大街遷此建村,並設客店,故命名為田店,後因分支改為東田店。
村莊原屬東平縣,村名原為田大店,即抗日英雄田子珍、田中顯的家鄉,原國家領導人、中共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中央委員,中共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萬里所從事革命的田大店國小所在地。
萬里同志和田子珍烈士曾在東田店村從事教學和革命活動。聽村里老人講,國家重要領導人——萬里曾經在這裡撒播革命火種,建立了東田店等
抗日學校,為中國革命和建設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
地理環境
東田店北通東平,南臨
小清河,東接鎮政府,西仰梁山縣城,著名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東田店西面紅廟村穿過,清澈江水送往北京。
行政區劃
東田店村原名田大店,其地理位置處於東平湖的滯洪區,該區域在崑山縣設縣以前叫湖西區(當地人稱為湖裡區),是東平湖西的抗日根據地,簡稱湖西。田大店原屬東平縣七區,後轄於1941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崑山縣,區號保持七區,1949年梁山縣設縣之後,七區划進梁山縣。
東平縣
東平縣時的湖西區的七區,即各種資料中所提到的七區(田大店一帶)。
1940年麥收前後,敵人對魯西進行了一次大掃蕩。這時,魯西行署、軍區、區黨委三個領導機關搬到了范縣附近。8月,區黨委組織了一個工作隊,邵子言任支部書記,謝鑫鶴任隊長,從行署、軍區、區黨委三個領導機關抽了20多人,到湖西工作,任務是發動民眾抗日。
工作隊到了湖西後,與東平縣政府湖西辦事處(秘書)林茵接上了頭,跟東平縣的七、八、九區和壽張縣的五區、陽穀縣的四區建立了聯繫,這就是工作隊的活動範圍。因這幾個區分屬於三個縣管,為了便於統一領導,就在黨內組織了一個工委。工作隊名義上是行署工作隊,本身不是政權組織,工作隊員雖分別到各區開展工作,但這五個區還是分屬於各縣,公糧、稅收等,仍歸原縣管理。
崑山縣
工作隊活動了兩三個月後,區黨委、行署決定撤消工作隊,建立縣政府。在醞釀叫什麼縣名的時候,召開了這個地區的開明士紳座談會。參加這個會議的有楊靜齋、王惠軒、宋琴軒等,大家一致的意見是叫梁山縣,認為,梁山因《水滸》天下聞名,應該叫梁山縣。這個意見報到行署,行署認為不合適,說梁山上有鬼子,叫梁山縣不好,才確定叫崑山縣。縣名確定了,縣印怎么辦?行署通知,叫在崑山找塊石頭送到行署刻印。所以,崑山縣的縣印就是崑山的石頭刻制的。一切確定了以後,先召開區長會議傳達了精神。
1941年1月18日,在張博士村召開了各村村長、農會、兒童團、婦聯大會,到會1000多人。在這個大會上,正式宣布成立了崑山縣政府,管轄範圍還是那五個區。縣長是於少畲,秘書是林茵如。縣政府機關下設民政科、財政科、建設科、糧食科、教育科、公安局和司法科。民政科長先是閻士元,後來是吳立全,財政科長趙政一;建設科長宋琴軒;糧食科長趙效三;教育科長陶均安;公安局長於健;司法科長林鳳章。四區區長鄭卓亭,五區區長史久芝,七區區長先是田懷先,後是田波,八區區長閻士元,九區區長常明宇。
1941年1月,崑山縣成立時轄區包括原東平縣七、八、九區和原壽張縣四、五區及陽穀縣四區的一個鄉。各區名稱依舊為四、五、七、八、九區。四區包括南郭樓一帶,五區包括後集村一帶,七區包括田大店一帶,八區包括楊堤口一帶,九區包括北郭樓一帶。6月,崑山縣抗日民主政府將轄區調整劃分8個行政區:一區(軒堂一帶)、二區(師集一帶)、三區(商老莊一帶)、四區(南郭樓一帶)、五區(後集一帶)、六區(臨湖集一帶)、七區(田大店一帶)、八區(楊堤口一帶)。
崑山縣的設立,為共產黨、八路軍組織和發動地方民眾進行
抗日戰爭,提供了根本保障,也是人民治理東平湖滯洪區的開端,在梁山縣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梁山縣
1949年8月25日,改崑山縣為梁山縣。
1949年7月,崑山縣轄一區(軒堂一帶)、二區(師集一帶)、三區(商老莊一帶)、四區(南郭樓一帶)、五區(後集一帶)、六區(臨湖集一帶)、七區(田大店一帶)、八區(楊堤口一帶)。同年8月,鄆北縣撤消,其二區(小路口)全部、一區(西楊營)的大部和第八區(黃集)半部劃歸改建後的梁山縣。1949年8月,梁山縣初建時轄三區(小路口一帶)、四區(楊營一帶)、五區(後集一帶)、七區(田大店一帶)。10月,對行政區劃調整,梁山縣轄九個區:一區(戴廟)、二區(戚賈)、三區(小路口)、四區(西楊營)、五區(鳳山)、六區(商老莊)、七區(田大店)、八區(大安山)、九區(銀山)。1952年7月,將九區(銀山)劃分,增設十區(斑鳩店)。同期,南旺縣的孔坊區劃歸梁山縣,列稱十一區(孔坊)。1953年8月,南旺縣撤消,其一、二、六、七區劃歸梁山縣,依序組建為梁山縣第十二區(拳鋪)、第十三區(黃莊)、第十四區(孫莊)、第十五區(開河)。區下設鄉,時全縣轄15個區、166個鄉、1086個自然村。
1958年2月,撤區並鄉。
文化
東田店村有著傳統魯西南文化,
小尾寒羊、細犬和佛道儒文化源遠流長。東田店村人性格樸實,熱情善良,人們勤勞勇敢,忠孝而仗義,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以一種交融的形式,長存於百姓心中,村中有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廟宇,每逢過年過節,善男信女都會自發朝拜,以求平安幸福。
大年初一的全村拜年活動是最具有感召力的,每逢過年,在外打工的人們,都要日夜奔波回家,看望家中老人親戚,大年初一,天剛微亮,全村男女就下餃子過大年,出家門走訪全村各老年長輩,拜年祝福,整個上午村中蕩漾著濃濃的親情鄉情和年味。
名人
萬里
萬里早年在家鄉接受了國小教育和初級中學教育,1933年秋考入設在曲阜的山東省立第二師範。1936年夏在曲阜二師畢業,畢業前,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回東平後,應田大店國小校長、愛國知識分子田子珍的邀請,萬里到該校任教,以教學為掩護秘密進行黨的工作。他任高年級國語教員,經常利用上課的機會介紹進步文章,向學生灌輸革命道理。他倡導成立了“讀書會”,發動教職員工捐款訂購進步書刊。在“讀書會”中,他聯繫實際,深刻揭露和批判當時社會的不合理性,宣傳共產黨的革命思想和抗日救國主張,並逐步為廣大師生接受,在此基礎上,發展黨員、組織“民先(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於1937年秋成立了中共東平縣工委,共委委員第一次會議在州城西卷棚街萬里家中召開,萬里被上級黨組織任命為書記。1940年後任中共魯西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冀魯豫二、七、八地委書記。1947年後任中共冀魯豫區委委員、秘書長,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財委副主任、經濟部部長、建設局局長。建國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部長。1950年6月-1954年9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1952年11月任
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副部長。1954年-1955年4月任國務院建築工程部副部長。1955年4月任國務院城市建設總局局長。1956年5月-1958年2月任城市建設部部長。1958年3月-1966年10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1958年8月-1966年6月任北京市副市長。1982年9月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82年後任中央綠化委員會主委,國務院退伍軍人和軍隊離休退休幹部安置領導小組組長,中央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主任,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主任,中國網球協會名譽主席,同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84年當選為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名譽會長。1986年當選為
中華文學基金會名譽會長。1987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8年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90年任
中國綠化基金會名譽主席。1993年4月當選為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95年任第三屆中國綠化基金會名譽主席。還曾任
中國橋牌協會名譽主席,第十一屆亞運會名譽主席。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
田子珍
田子珍(1909~1941.7),名衍孚。革命烈士。山東東平縣田大店村(今屬梁山縣)人。
1925年考入濟南師範。1929年考入
北京輔仁大學。1932年,因積極宣傳抗日,被學校除名。返籍後,任東平縣第三國小語文教員、校長。1937年由董麟伊、萬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任田大店國小支部書記。日軍占領濟南後,田子珍等組織起100多人,成立東汶抗日游擊隊,在汶上縣楊集、白塔一帶開展抗日鬥爭。1938年,任中共東平縣工委委員。不久,調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黨校學習。1940年6月,任臨費沂邊聯縣委組織部長。1941年7月,因“汪派嫌疑”,他在沂南縣艾於湖被錯殺。1986年6月15日,中共臨沂地委組織部根據
中共中央組織部轉發的山東省委《關於對湖西“肅托”案件遺留問題處理意見的報告》精神,為他平反,恢復黨籍。沂南縣萬松山魯中烈士陵園留其英名。
1937年1月萬里在東平田大店完小發展校長,田子珍加入黨,不久又發展張紹虞、展玉璋、高明旭、王端甫、夏環吾、解抑峰、劉燦軍入黨。下半年中共田大店國小支部成立。春夏之間,董臨儀、萬里、蔣典印等有計畫地發動進步教師萬丹如、李蘊石、楊光晨、於鱗甫、強仁普等20多人建立“國小教師聯席會”,萬丹如當選為主席。全縣國小教師訓練班結束後,萬里積極在民眾中物色先進分子,引導他們走向革命,發展他們加入黨。1937年8月,為了更好地領導七區的抗日鬥爭。萬里、董臨儀研究決定建立中共田大店完小支部,田子珍任支部書記。萬里在田大店國小的影響是很深的,全校的9個教師,除一人跟隨國民黨外,其餘均走向革命的道路。在學生中湧現出許多積極分子,他們在黨的領導下,為民族解放、為黨的事業做出了貢獻。
地圖信息
地址:濟寧市梁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