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利津底棲魚類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東營利津底棲魚類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於2008年11月19日由國家海洋局批覆建立。自批覆建立以來,利津縣海洋與漁業局充分認識到保護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保護區建設擺放到重要位置,積極開展工作,探索建設與管理經驗,使利津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營利津底棲魚類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 建立時間:2008年11月19日
主要介紹,保護對象,地理位置,生態環境,保護區管理,

主要介紹

山東東營利津國家級底棲魚類生態海洋特別保護區位於東營市墾利縣北部海區,總面積94平方公里,以半滑舌鰨及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該區域距離黃河入海口80公里,有多條河流的徑流入海,是半滑舌鰨等底棲魚類的良好繁殖場所。多年以來,受漁業資源超強利用、海水富營養化加劇等因素影響,加之海域處於渤海西岸的弱潮期,與外海水體交換能力差,以半滑舌鰨為主的近海水域大型魚類資源的嚴重失衡,導致近海生態鏈條斷裂,資源結構劣化,對近海生態鏈條整體構建和平衡產生巨大的制約作用。該保護區建立後,將通過一系列的保護和管理措施,探索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使生態保護區內半滑舌鰨等底棲魚類的密度和生物量得到增長並保持相對穩定,區內水質和底質質量等得到提高。

保護對象

主要保護對象為以半滑舌鰨為主的經濟魚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海洋生態環境。

地理位置

保護區的地理區位與管轄範圍定界為東營市利津縣境內,處挑河與四河之間,從-3米到水下-10米的海域。其經緯度為E118°32′43.68″~E118°44′20.40″,N38°12′50.00″~N38°15′50.00″,總面積為9403.57公頃。

生態環境

自保護區批覆建立以來,通過加強保護區管理和宣傳,開展人工放流,保護區及其周圍環境得到有效改善。2009年以來,在保護區內實施人工增殖放流項目8個,投放半滑舌鰨150萬尾,三疣梭子蟹3000萬隻,中國對蝦2.2億尾,青蛤1500萬粒,投入資金約1560萬元。持續的增殖放流有力地提高了保護區資源水平和生態功能。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春季,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松江鱸在利津近海出現。

保護區管理

近年來,積極爭取各種資金的支持,海洋保護區的規範化建設與管理能力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先後實施項目2個,其中2011年中央海域使用金項目總投資1011萬元,建設完成管理中心1080平方米、繁育中心4528平方米、界碑2個界樁6個、船艇一艘及浮標一個、半滑舌鰨苗种放流100萬尾、動態監測3套及地理信息系統一套。2014年山東省渤海海洋生態修復及能力建設項目資金266.9萬元,採購完成標誌物、景觀大門、標本、道路指示牌、室外宣傳牌、宣傳欄、展廳設計布置、監測設備、監管設施等。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