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遜、何思澄、何子朗
- 並稱:東海三何
- 朝代:梁(南朝)
- 籍貫: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
釋義,“三何”簡介,何遜,何思澄,何子郎,
釋義
“三何”簡介
東海何氏是中古時期何氏最具影響的三大郡望之一,即廬江何氏、陳郡何氏以及東海何氏。而東海何氏這個家族是以文化上的卓越建樹而出名,家族中多有文學奇才,成員多以文事出眾,多年以來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當時文化還不那么普及的年代裡,形成了家學的傳統。最有代表性的三個人何遜、何思澄、何子朗,俗稱“東海三何”。
何遜
字仲言,南朝東海郯人,八歲就能作詩,不到二十歲就舉為秀才,才思敏捷,詩作多有奇妙獨特之處,深受當時文人們推崇。大文學家沈約對他的詩特別欣賞,說:“我每讀他的詩,一天要重讀三次,好像還覺得不夠,還想再讀,不願意停止。”連梁元帝也稱讚他的詩為“少而能者何遜。”他品行清潔,志趣高雅,對梅花有特別愛好,擅作詠梅詩。梁朝時任揚州法曹,家有梅花一株,含苞待放,清香襲人,何遜常吟詠其下,流連忘返。後奉調到洛陽做官,還時時懷念揚州的梅花,以致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眷念之情不能自己,竟向皇帝上書,請調回揚州再任,回任時剛好梅花盛開,他欣喜異常,即邀請天下文士賞梅詠詩,並終日徘徊樹下,吟詩作文,每日裡只見眼中梅花,不知還有何遜其人。著作有《何水部集》。
何思澄
字元靜,南朝東海郯人,少年勤學刻苦,擅作詩文,大文學家沈約在讀到他的《游廬山詩》,大加稱賞,自以為不如,並在別墅新建的閣齋中,命人題此詩於牆壁上,可見他的詩在當時的影響力,著有文集十五卷。開始被任命為南康王侍郎,升遷治書侍御史,最後任武陵王中錄事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