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天下黃河·東津渡),簡稱東津渡(英:Dongjin ferry)位於利津縣縣城以東,東臨黃河,南至黃河大橋,西沿濱港路,北接蔣家莊村南,規劃占地面積12.75平方公里,計畫投資63.7億元。度假區以濕地休旅為基礎、康養幼教為特色、黃河文化為品牌,致力於打造“黃河入海第一渡、心靈度假第一鄉、齊魯休教第一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
- 外文名:Dongjin Du Education and Health Life Holiday Resort
- 地理位置:山東省利津縣利津街道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9125 畝
- 著名景點:黃河外灘、東津渡遺址、東津渡元泰印象等
東津渡歷史,如今東津渡,地理位置,利津印記·利津古八景,東津曉渡 ,西閣晴暉,岳宇秋風,明樓月色,黌舍鐘聲,海門春浪,古井甘泉,聖水靈池,交通信息,公交路線,自駕路線,
東津渡歷史
有史以來,利津域內主要有兩條水系交替行水入海,一條是大清河。另一條是被尊稱為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之宗,百水之首的黃河。在這兩條河的下游有一處名噪一時的渡口,它在利津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它就是遠近聞名的利津古八景之一“東津渡”。東津渡渡口建有石砌泊岸,長40丈,碼頭總長1.5公里,可同時停泊數百隻船,水運暢通,渡運繁忙,外連諸海,內通大運河,來往船隻首尾相接。
如今東津渡
2019年,利津縣緊緊圍繞東營市“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的發展目標定位,規劃建設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
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簡稱:東津渡)圍繞“天下黃河”國家旅遊局國際品牌,以黃河大壩為軸,以東津渡古文化為底蘊,傾力打造沿黃文旅走廊,全面叫響“天下黃河·東津渡”文化品牌。東津渡規劃面積12.75平方公里(19125畝),水域面積3.06平方公里(4590畝),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塊、16功能組團和46個子項目,(分別是兒童教育產業園區、溫泉旅遊度假區、黃河文化體驗區、旅居康養社區和濕地生態休閒區)計畫投資63.7億元。
高標準規劃,謀定後動。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瀕臨黃河,水系發達,是一片天然的濕地;區域內溫泉資源富集,富含40餘種微量元素,屬於達標較多的醫療礦水;同時,幼兒教育領域“南有浙江安吉,北有山東利津”,“利津遊戲”這種兒童教育模式全國知名。在充分挖掘黃河濕地、溫泉、幼教資源優勢基礎上,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瞄準全國幼教產業群體,以及東營和周邊城市3000萬遊客市場,先後投資3000餘萬元,聘請國內專業團隊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2019年7月5日,原省委副書記、省宙捉促享長龔正前來調研時指出:東津渡基礎好、定位高,規劃強,這是一個“無中生充探有”的好項目,要繼續發揚善謀劃、敢幹事的魄力,把這個項目建設好,打造高品質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
高效率推進,築巢引鳳。先期儲備土地、做優配套,為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開發打下堅實基礎。投資3.7億元流轉土地7000餘畝,配套完善道路、水系、橋樑、綠化等基礎設施,形成了5橫7縱15橋的道路交通體系、12公里水系、1000餘畝濕地水面。依託整個濕地,將分布建設16座島嶼,形成一島一主題的濕地特色景觀。融合黃河文化,保留利津古八景中的東津曉應滲章渡和明樓月色,增添八大景觀,形成新的十大景觀。
高質量招商,選優落強。根據度假區規劃、特色資源優選高質量項目,“貨比三家”後吸納高品質企業進入,規劃的每一個板塊都有2到3家企業爭相開發。截止2019年底,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已經實施了總投資4.1億元的東津醫養健康小鎮項目 (2019年被省發改委定兆紋評為“省級婆境犁民服務業特色小鎮培育單位”)、投資3億元的元泰印象旅遊項目、投資1.8億元的東津渡兒童堡喇企教育產業園一期項目、投資2.25億元的東津渡溫泉新村和康養新村項目 。溫泉度假小鎮項目的開發團隊已經入駐,正在進行規劃設計。藍城集團小鎮研究院投資的奇蹟農莊項目正在進行手續辦理和前期設計。
高起點開發,精心運作。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內規劃建設了元泰印象高端民宿村,在省內首推企業與村集體合作的開發模式。村莊開發改造後,村民生活居住條件顯著提升,村民房屋由土坯房、磚瓦房變成高端舒適的二層樓房,水、電、氣、暖、污按照城市居民仔檔棗小區標準接入新村。村民和村集體資產收入顯著提升,村民房屋估值由原來的十萬元左右提高到數十萬元,房屋資產大幅增值;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平均800元/畝的穩定流轉收入;度假區教育、民宿、文旅等產業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村民獲得打工收入;產業項目運營鼓勵村民入股,可獲得股金分紅收入;溝渠路和部分未利用地作為村集體土地流轉,新村建設部分公共服務用房用於出租,多渠道增加村集體收入。生態環境顯著提升,對村莊及周邊環境進行了高標準綠化、亮化、美化,不斷完善區內道路、水系、橋樑、綠化等基礎設施,讓民眾擁有秀美宜居的生態環境。
截止2019年底,張家夾河高端民宿村已完成主體工程,投資1.75億元的趙家夾河康養新村、投資1.5億元的大小李夾河溫泉新村已開工建設,莊科村、馬家夾河村已簽訂拆遷協定,必將為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發展留出更大空間。另外,結合濕地生態休閒經濟,我們連續舉辦六屆鄉村文化旅遊節 ,創新內容形式引爆網路人氣,打造了東營市鄉村文化旅遊的金名片。
下一步,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將秉承以綠為底、以水為脈、以人為本、以文為魂的建設理念,全力打造集黃河文化體驗、黃河水鄉濕地休旅、溫泉度假、幼兒教育、醫康雙養、鄉村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化教育康養度假區,全面叫響“天下黃河·東津渡”的文化品牌。
地理位置
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位於利津城以東,緊鄰黃河,北緯37°29',東經118°16',是利津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其中東津渡兒童教育產業園位於度假區核心區域。
東津渡兒童教育產業園
利津印記·利津古八景
利津縣建縣800餘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既有遠古陸地,又有黃河新生淤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利津舊時美景都被湮沒在歷史長河裡,而最常被利津人念起的景象之一便是“利津古八景”。
東津曉渡
利津老城東門“觀瀾門”外半里余,即是聲名遠播的東津渡。明清時期,東津渡仍可謂大清河下游最繁忙的渡口之一。清末“黃河奪清”後,渡口一度受到影響,但直到民國初期,東津渡仍岸高水深,水量充沛,可停靠數百石的大船,一直是渡口兼碼頭。
西閣晴暉
西門“朝京門”為利津縣的迎賓門,明萬曆年間利津知縣周大年修瓮城,加固城池。西城牆上建有4角樓,12敵樓。西門之上的兩座城樓,恰似雙子座,比肩而立,勢沖雲天。加之西牆之上角樓、敵樓、城垛、蔚為大觀。西閣晴暉,為八景之一。此景解放戰爭後,隨著城池的拆除而消失。
岳宇秋風
岳宇,即城北關天齊廟,又稱東嶽廟。天齊廟山門高大,殿宇輝煌,寺院坐北朝南,前為山門,門內有鐘、鼓二樓及雄偉壯觀的天齊殿。殿內供有神像,除東嶽大帝外,還有天齊娘娘、菩薩、四大天王等;東廊房北端有月下坐老像;正殿的東側有子孫娘娘殿;廟宇台基高崇,古樹參天,一派森嚴。廟檐之上串有銅鈴,微風吹動,即有清越之響聲,望去豁然開朗。廟內則香菸繚繞,鐘鼓悠揚,磬聲迴蕩。康熙新志記載,時人多憩此納涼,後古樹被颶風摧斷,此景不復存焉。
明樓月色
明樓,即駐鶴樓。昔縣衙公署在老城西北隅,大門寬敞宏偉,大門之上建有譙樓,名曰“駐鶴樓”。明朝後期門樓傾圮,清順治年間重修,後屢有修葺。民國17年(1939年),縣長翦青芝在駐鶴樓舊址上建“中山亭”。1944年利津解放後,將中山亭改建為烈士亭,1946年6月落成。1969年7月渤海灣發生地震時,烈士亭倒塌。
黌舍鐘聲
黌舍,即古學堂,學宮,指利津文廟。坐落在庠門首迤北,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初為元朝至元年間縣尹高謙亨建,後經元明清三朝14次擴建修葺,成為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建有欞星門、泮池、“萬世宗師”坊,影牆上方鐫刻“萬仞宮牆”4個大字,主體建築為大成殿和明倫堂等。學宮東南隅有一鐘樓,名“鳴鯨樓”,台高修丈,架鐘其上,清曉鐘聲嘹亮,士子賴以警覺,全城能聞其聲。順治年間鳴鯨樓倒塌,知縣許養高曾移鐘於城西伏廣廟。民國年間文廟西廡一度改為學校,而後屢遭駐軍騷擾,日漸頹廢,日偽時期即成空廟。解放後曾用做酒店釀酒,至1986年全部拆除。
海門春浪
海門即鐵門關,在大清河入海口處,遺址在今汀羅鎮前關村。金朝設立鐵門關,歷經元明清時期,盛極一時,勝景迷人。尤其春潮泛波,浪捲雲飛,雲海相連,襟帶於利津之左,最為巨觀。黃河奪大清河而來,災禍驟降,從此海嘯河患連連不斷,鐵門關頻遭洪流損毀。清光緒後,黃河一年數決,到光緒十二年,鐵門關被黃河水淹沒,後屢經水淹淤積,關址完全於漫地下。
古井甘泉
官灶城在縣城北七十里,也就是如今虎灘鄉一代。官灶城有七十二井,據傳城內諸水皆鹹,惟獨城西南隅有一井清澈甘冽,濱海鹽池,斥鹵之地,掘井即滲滷水,甘泉難求。所以,浩茫鹽灘之上突然出現甘泉,時人賴以生存,人們該有多么欣喜,故列為利津一景。因黃河淤積,現無法確定具體位置。
聖水靈池
聖水靈池瀕海,地址在去縣治百里一個叫換水坨的地方。相傳,在濱海斥鹵之中,潮汐往來之地,有一清泉湧出,甘而且洌,大旱不涸,大澇不溢。靈池旁有奇草,名重樓草。遇天旱取其水禱雨,很是靈驗,故人稱“聖水靈池”.
交通信息
公交路線
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景區內設有公交旅遊專線,附近公交站牌:黃河外灘、東津渡遺址、東津渡元泰印象、東津植物園等站。
運營時間:南線6:50-17:50;北線7:00-18:00
發班頻率:共23個班次,30分鐘/班
票價:無人售票,全程一票制1元
自駕路線
利津自駕路線一:(全程約10分鐘)利津→利一路→濱河大道→東關村內部道路→東津渡遺址→旅遊路→利黃堤→東津五路→東津渡元泰印象;
利津自駕路線二:(全程約15分鐘)利津→濱港路→民悅路→東津五路→東津渡元泰印象;
東營自駕路線:(全程約60分鐘)東營→南一路(21.5公里)→郝純路(4.1公里)→507省道(12.5公里)→黃河大橋→濱河大道→東關村內部道路→東津渡遺址→旅遊路→利黃堤→東津五路→東津渡元泰印象;
濱州自駕路線:(全程約50分鐘)濱州→黃河五路(5.6公里)→東外環路(5.5公里)→G220國道(17.2公里)→濱河大道→東關村內部道路→東津渡遺址→旅遊路→利黃堤→東津五路→東津渡元泰印象;
高起點開發,精心運作。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內規劃建設了元泰印象高端民宿村,在省內首推企業與村集體合作的開發模式。村莊開發改造後,村民生活居住條件顯著提升,村民房屋由土坯房、磚瓦房變成高端舒適的二層樓房,水、電、氣、暖、污按照城市居民小區標準接入新村。村民和村集體資產收入顯著提升,村民房屋估值由原來的十萬元左右提高到數十萬元,房屋資產大幅增值;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平均800元/畝的穩定流轉收入;度假區教育、民宿、文旅等產業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村民獲得打工收入;產業項目運營鼓勵村民入股,可獲得股金分紅收入;溝渠路和部分未利用地作為村集體土地流轉,新村建設部分公共服務用房用於出租,多渠道增加村集體收入。生態環境顯著提升,對村莊及周邊環境進行了高標準綠化、亮化、美化,不斷完善區內道路、水系、橋樑、綠化等基礎設施,讓民眾擁有秀美宜居的生態環境。
截止2019年底,張家夾河高端民宿村已完成主體工程,投資1.75億元的趙家夾河康養新村、投資1.5億元的大小李夾河溫泉新村已開工建設,莊科村、馬家夾河村已簽訂拆遷協定,必將為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發展留出更大空間。另外,結合濕地生態休閒經濟,我們連續舉辦六屆鄉村文化旅遊節 ,創新內容形式引爆網路人氣,打造了東營市鄉村文化旅遊的金名片。
下一步,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將秉承以綠為底、以水為脈、以人為本、以文為魂的建設理念,全力打造集黃河文化體驗、黃河水鄉濕地休旅、溫泉度假、幼兒教育、醫康雙養、鄉村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化教育康養度假區,全面叫響“天下黃河·東津渡”的文化品牌。
地理位置
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位於利津城以東,緊鄰黃河,北緯37°29',東經118°16',是利津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其中東津渡兒童教育產業園位於度假區核心區域。
東津渡兒童教育產業園
利津印記·利津古八景
利津縣建縣800餘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既有遠古陸地,又有黃河新生淤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利津舊時美景都被湮沒在歷史長河裡,而最常被利津人念起的景象之一便是“利津古八景”。
東津曉渡
利津老城東門“觀瀾門”外半里余,即是聲名遠播的東津渡。明清時期,東津渡仍可謂大清河下游最繁忙的渡口之一。清末“黃河奪清”後,渡口一度受到影響,但直到民國初期,東津渡仍岸高水深,水量充沛,可停靠數百石的大船,一直是渡口兼碼頭。
西閣晴暉
西門“朝京門”為利津縣的迎賓門,明萬曆年間利津知縣周大年修瓮城,加固城池。西城牆上建有4角樓,12敵樓。西門之上的兩座城樓,恰似雙子座,比肩而立,勢沖雲天。加之西牆之上角樓、敵樓、城垛、蔚為大觀。西閣晴暉,為八景之一。此景解放戰爭後,隨著城池的拆除而消失。
岳宇秋風
岳宇,即城北關天齊廟,又稱東嶽廟。天齊廟山門高大,殿宇輝煌,寺院坐北朝南,前為山門,門內有鐘、鼓二樓及雄偉壯觀的天齊殿。殿內供有神像,除東嶽大帝外,還有天齊娘娘、菩薩、四大天王等;東廊房北端有月下坐老像;正殿的東側有子孫娘娘殿;廟宇台基高崇,古樹參天,一派森嚴。廟檐之上串有銅鈴,微風吹動,即有清越之響聲,望去豁然開朗。廟內則香菸繚繞,鐘鼓悠揚,磬聲迴蕩。康熙新志記載,時人多憩此納涼,後古樹被颶風摧斷,此景不復存焉。
明樓月色
明樓,即駐鶴樓。昔縣衙公署在老城西北隅,大門寬敞宏偉,大門之上建有譙樓,名曰“駐鶴樓”。明朝後期門樓傾圮,清順治年間重修,後屢有修葺。民國17年(1939年),縣長翦青芝在駐鶴樓舊址上建“中山亭”。1944年利津解放後,將中山亭改建為烈士亭,1946年6月落成。1969年7月渤海灣發生地震時,烈士亭倒塌。
黌舍鐘聲
黌舍,即古學堂,學宮,指利津文廟。坐落在庠門首迤北,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初為元朝至元年間縣尹高謙亨建,後經元明清三朝14次擴建修葺,成為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建有欞星門、泮池、“萬世宗師”坊,影牆上方鐫刻“萬仞宮牆”4個大字,主體建築為大成殿和明倫堂等。學宮東南隅有一鐘樓,名“鳴鯨樓”,台高修丈,架鐘其上,清曉鐘聲嘹亮,士子賴以警覺,全城能聞其聲。順治年間鳴鯨樓倒塌,知縣許養高曾移鐘於城西伏廣廟。民國年間文廟西廡一度改為學校,而後屢遭駐軍騷擾,日漸頹廢,日偽時期即成空廟。解放後曾用做酒店釀酒,至1986年全部拆除。
海門春浪
海門即鐵門關,在大清河入海口處,遺址在今汀羅鎮前關村。金朝設立鐵門關,歷經元明清時期,盛極一時,勝景迷人。尤其春潮泛波,浪捲雲飛,雲海相連,襟帶於利津之左,最為巨觀。黃河奪大清河而來,災禍驟降,從此海嘯河患連連不斷,鐵門關頻遭洪流損毀。清光緒後,黃河一年數決,到光緒十二年,鐵門關被黃河水淹沒,後屢經水淹淤積,關址完全於漫地下。
古井甘泉
官灶城在縣城北七十里,也就是如今虎灘鄉一代。官灶城有七十二井,據傳城內諸水皆鹹,惟獨城西南隅有一井清澈甘冽,濱海鹽池,斥鹵之地,掘井即滲滷水,甘泉難求。所以,浩茫鹽灘之上突然出現甘泉,時人賴以生存,人們該有多么欣喜,故列為利津一景。因黃河淤積,現無法確定具體位置。
聖水靈池
聖水靈池瀕海,地址在去縣治百里一個叫換水坨的地方。相傳,在濱海斥鹵之中,潮汐往來之地,有一清泉湧出,甘而且洌,大旱不涸,大澇不溢。靈池旁有奇草,名重樓草。遇天旱取其水禱雨,很是靈驗,故人稱“聖水靈池”.
交通信息
公交路線
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景區內設有公交旅遊專線,附近公交站牌:黃河外灘、東津渡遺址、東津渡元泰印象、東津植物園等站。
運營時間:南線6:50-17:50;北線7:00-18:00
發班頻率:共23個班次,30分鐘/班
票價:無人售票,全程一票制1元
自駕路線
利津自駕路線一:(全程約10分鐘)利津→利一路→濱河大道→東關村內部道路→東津渡遺址→旅遊路→利黃堤→東津五路→東津渡元泰印象;
利津自駕路線二:(全程約15分鐘)利津→濱港路→民悅路→東津五路→東津渡元泰印象;
東營自駕路線:(全程約60分鐘)東營→南一路(21.5公里)→郝純路(4.1公里)→507省道(12.5公里)→黃河大橋→濱河大道→東關村內部道路→東津渡遺址→旅遊路→利黃堤→東津五路→東津渡元泰印象;
濱州自駕路線:(全程約50分鐘)濱州→黃河五路(5.6公里)→東外環路(5.5公里)→G220國道(17.2公里)→濱河大道→東關村內部道路→東津渡遺址→旅遊路→利黃堤→東津五路→東津渡元泰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