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人民抗日武裝自衛總隊指揮部

東江人民抗日武裝自衛總隊指揮部

東江人民抗日武裝自衛總隊指揮部舊址位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中壩鎮上石村獅該下自然村,東經: 115° 17' 46”,北緯:23°44'58"。

1945年2月,中共後東特委在河源黃村召開幹部會議,部署恢復各級黨組織活動和組建抗日武裝。同月,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在古竹成立,陳果任大隊長;紫五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在中壩成立,張華基任大隊長。6月,為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和紫五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合編,成立東江人民抗日武裝自衛總隊,梁威林任政委,鄭群任隊長。指揮部設在中壩上石村獅該下自然村張金先故居。總隊在紫河邊、紫五邊、紫博邊一帶開展抗日鋤奸,截擊進犯日軍,打擊國民黨頑軍等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江人民抗日武裝自衛總隊
  • 地理位置: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中壩鎮上石村獅該下自然村
  • 所處時代:抗日戰爭
東江人民抗日武裝自衛總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紫金黨組織為回響黨中央關於實行全民抗戰的偉大號召,發動全縣人民,加緊組建抗日武裝,先後在古竹、藍塘、上義、中心壩等地,創建了以不同形式出現的抗日武裝隊伍。
1938年9月,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由古竹特別支部書記黎伯樞和進步青年黎明(黎伯思,現名黎庶)、黎伯奎、許紹增、賴德彰組建了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黎伯樞為大隊長,許梅階為副大隊長,黎慕唐(黎健民)為秘書,黎明為副官。大隊設四個中隊和一個獨立小隊:由陳果任中隊長、葉漢民任副中隊長的水東、槎嶺中隊,由許紹增任中隊長的潮沙中隊,由賴德彰任中隊長的榴洞、孔布中隊,由黎春濃任中隊長的新圍中隊,由黎士奇任小隊長的蓼坑獨立小隊。全大隊共有400多人,大隊部設在古竹陳家祠。不久,國民黨第四戰區第三游擊縱隊司令駱鳳翔、因惠州淪陷,撤到古竹,把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統編為“第三游擊縱隊第六大隊”,委任大隊長黎伯樞為警備區主任,負責維持地方治安。雖實行統一編制,統供給,但抗日自衛大隊則堅持“人不離槍,槍不離鄉、保衛祖國,保衛家鄉”的原則。為提高第六人隊軍事素質,以適應戰局的需要,大隊長黎伯樞徵得駱鳳翔的同心,1939年12月在古竹舉辦軍事集訓班。參加集訓的有小隊長以上的F部和挑迅出來的骨幹分子100多人,由駱鳳翔派出軍事教官7名,地方黨政派出政治教官5名,共同搞好軍事、政治訓練工作。經過個月的訓練,集訓出的學員思想覺悟有了較大的提高,明確了政治方向,掌握了基本的軍事常識。集訓結束時,挑選20多名隊員,組成常備大隊,由陳果、黎春濃率領駐在陳家祠大隊部。第六大隊不但轄古竹區,而且還轄紫博邊、紫惠邊的國民黨區分部、區公所、警察所和鄉公所等,十分有利於中共東江特委和紫金縣委進行抗口救亡活動。東江第一次黨代會在古竹召開時,第六大隊在中共紫金縣臨時工作委員會直接領導下,負責大會保衛工作,由於工作認真細緻,確保了會議的順利進行。第六大隊表面上掛著國民黨第三游擊縱隊的招牌,其實是東江特委和紫金縣委領導的一支抗日武裝隊伍。這支隊伍在偵緝漢奸、追捕土匪、監視壞人、防敵空襲、維持地方秩序和破除迷信等工作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而,古竹地區和紫博邊、紫惠邊的社會治安空前好轉,盤踞在東江的土匪遠走高飛,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得到了保障。
1938年10月,日軍在惠陽大亞灣登入,廣州、惠州告急。此時,11軍飛機經常在紫金縣城、好義、藍塘等地上空偵察、轟炸和射。國民黨區分部、區公所、警察所搬去農村躲避,但藍塘特別支部的黨員卻自動武裝起來,維持地方秩序,指導民眾做好防空、救護、防奸及燈火管理等工作。11月,潘祖岳在省委第二期黨訓班學習提前結束回來後,在縣立第二國小召開黨員會議,傳達省委尹林平同志關於武裝民眾開展游擊戰的指示,決定成立藍塘人民抗日游擊隊,向各鄉、村、組的愛國人士捐借槍彈,解決裝備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以黨員為核心,以大眾劇社和歌詠隊成員為骨幹組成了30多人的武裝隊伍,正式成立了藍塘人民抗游擊隊。由潘祖岳任隊長,林坤和鄧仲演為軍事教官,杜兆祥、鄧凝香、杜容光分別為一、二、三班班長。藍塘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後,日夜進行偵察、防空、救護、聯絡、射擊等軍事訓練。平日除執行防空燈火管制、偵緝漢奸、維持社會治安外,還帶領民眾挖防空洞,組織擔架救護等工作。
1942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中隊長曾學修奉曾生命令,返回自己的家鄉紫金上義卷蓬組建惠(陽)紫(金)抗日武裝,擴大游擊區,抗擊日軍入侵,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準備作持久戰。曾學修回到上義卷蓬後,與曾繁等人一起,在惠紫邊的卷蓬、古田、橫坑、金竹坪,沉水、呂屋坪,大嵐、松坑-帶開展抗日宣傳,發動愛國青年參軍,組建了80多人的紫金抗日地方常備大隊,曾繁為大隊長,曾學修為教導員。並在卷蓬培風書院、黃星田、 關帝廟辦起了3間槍械修造廠 和一間地雷製造廠(北撤後槍械修造廠搬到雞板坑)。有技師4人,技工27人,造出“七九”步槍及左輪手槍400多支,修槍600多支,在卷蓬實行全民武裝,全民抗戰,把卷蓬一帶建設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後方根據地。
1944年冬,藍秀區大革命時期的農運幹部葉少梅(後參加致公黨),取得國民黨河源縣長馬克珊的同意,組建了地方抗日武裝河源第三後備大隊,隊部設在秀埔,葉少梅任大隊長。不久,第三後備大隊改編為抗日第二大隊,葉少梅任大隊長,葉炳南任副大隊長。同時,在秀埔成立了40多人的抗I口常備中隊,葉濃青任中隊長,在藍田成立了40多人的抗日自衛中隊,朱必達任中隊長。當時,東江縱隊源駐紫金古竹地區的聯絡員葉漢生與葉少梅、葉炳南經常保持聯繫,互通情報, 組織部隊在石壩。楊村、泰美、 觀音閣等地襲擊日軍。
1945年2月,在東江縱隊司令部秘書長饒彰風主持下,第七支隊在白花西山月排下村何氏宗祠成立,高健任支隊長,紫金抗日地方常備大隊隸屬七支隊領導。由於抗日形勢的發展,部隊不斷壯大,紫金抗日地方常備大隊已發展到擁有4箇中隊200多人槍,一中隊活動在卷蓬、古田一帶,二中隊活動在沉水、橫坑、金竹坪、呂屋坪、塘角一帶,三中隊活動在松坑一帶,四中隊活動在大嵐帶。隨後,常備大隊奉命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七支隊紫金獨立大隊,曾繁任大隊長,曾學修任大隊教導員。
同月,中共後東特委在河源黃村召開幹部會議後,中共後東特派員梁威林、武裝幹事鄭群到古竹活動,他們通過原第六大隊常備大隊長、地下黨員陳果以及中共粵北省委統戰幹事黎孟持,籌集了2支手槍,10多支步槍,挑選了原第六大隊的武裝骨幹分子和地下黨員共10多人,成立了抗日武工隊。後來,抗日武工隊擴編為70多人的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由陳果任大隊長。
與此同時,中共後東特委副特派員鐘俊賢、宣傳幹事黃中強帶領20多人的武工隊到紫金中心壩(今中壩)活動,在紫金、五華等地集中了80多名武裝人員,在中心壩黃泥塘舉辦了1期軍事骨幹訓練班,學習政治理論和部隊管理方法。訓練班結束後,在中壩獅該下成立了紫五人民抗日抗日自衛大隊,張華基任政委兼大隊長,溫敬堯、鄒世良任副大隊長,魏拔群任參謀長。下設2箇中隊,吳肇錦任第中隊指導員兼中隊長,鐘寰任第二中隊指導員,鐘衍任中隊長。當時,紫五人民抗日自衛大隊主要活動在中心壩、白溪、敬梓和五華長布、華陽等地,不斷擴大後東地區抗日根據地區域。6月,為集中力量打擊日軍,中共後東特委特派員梁威林寫信給黃中強到古竹蓼坑開會,研究抗日武裝合併、整編和武力抗日等問題。會後,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和紫五人民抗日武裝大隊合編,成立東江人民抗日武裝自衛總隊。代號為飛龍隊,梁威林任政委、鄭群任總隊長,黃中強負貴總隊的政治工作,入數100多人。部隊合編後,指揮部設在中壩獅該下,活動於紫河邊、紫五邊、紫博邊等地區,開展抗日鋤奸,截擊進犯日軍,打擊國民黨頑軍,進一步鞏固和擴 大以古竹為中心的敵後抗日根據地。
獅該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