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理論研究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理論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理論研究
  • 作者:顏岩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頁數:28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270467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論述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理論的學術專著,主要從日常生活批判、激進需要批判、歷史哲學批判、政治哲學批判、倫理學批判、文化哲學批判等角度對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現代性理論進行闡釋和評析。一方面有助於拓展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的問題域,辨明資本主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有助於反思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元性和本土性,推動中國現代性的構建和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本書的主要創新有五個方面:一是試圖跳出傳統流派(人物)研究模式的框架,依照總體性的原則圍繞核心論題展開研究;二是充分運用文本學研究法,所有分析都建立在對一手文獻的細緻解讀之上;三是注重同西方馬克思主義、後馬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等思潮展開比較研究;四是緊密結合東歐社會歷史條件和文化傳統進行研究,強調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五是理論聯繫實際,一方面揭示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的理論特質和發展邏輯,另一方面闡明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當代啟示。

作者簡介

顏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人學學會理事、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理事、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理事等職。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近年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等十餘項課題,出版論著三部,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動態》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多項成果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和摘編。

目錄

導論
一 東歐文化精神與東歐新馬克思主義
二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的理論特質與邏輯演進
三 國內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現狀
四 本書的價值意義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走向日常生活的現代性批判
第一節 日常生活的人道化革命
一 日常生活的概念與特質
二 個體的生成與家庭變革
三 對象化範式下的日常生活危機
第二節 偽具體的日常生活及其破除
一 偽具體的世界及其特徵
二 具體的辯證法
三 日常生活與理性形上學批判
本章小結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日常生活批判的意義與限度
第二章 激進需要與理性烏托邦
第一節 激進哲學與理性烏托邦
一 哲學在現代社會的定位與功能
二 哲學價值討論何以可能
三 激進哲學與激進烏托邦
第二節 激進需要及其異化批判
一 馬克思的需要概念及其內在張力
二 資本主義現代性條件下的需要結構批判
第三節 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結構的構想
本章小結 在現代性條件下重新審視需要概念
第三章 歷史哲學視域中的現代性批判
第一節 從歷史哲學到歷史理論
一 歷史意識的發展階段
二 何謂“後現代性”
三 歷史哲學批判
四 走向一種歷史理論
第二節 經典現代性理論家的思想遺產
一 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與倫理學遺產
二 對馬克思現代性理論的解讀
三 韋伯的領域劃分理論
第三節 作為現代性基本預設的偶然性
一 現代人的偶然性生存境遇
二 不滿意的社會與自決的需要
本章小結 歷史哲學還是歷史理論?
第四章 現代性的多重邏輯與動態平衡
第一節 作為現代性動力的啟蒙辯證法
一 無限否定的現代性
二 現代性的悖論
第二節 現代性的三種邏輯與鐘擺運動
一 現代性的三種邏輯
二 現代性的鐘擺運動
第五章 政治哲學視域中的現代性批判
第一節 現代性條件下的“正義”論辯
一 分配正義與按勞分配
二 超越正義與按需分配
三 自由與正義
四 簡短的評析
第二節 烏托邦主義和自由主義批判
一 烏托邦主義批判
二 自由主義“開放社會”的自反性
三 告別“別無選擇”
四 資本的絕對界限
第三節 法西斯主義批判
一 法西斯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和階級基礎
二 法西斯主義的性格特徵與組織形式
三 法西斯主義成因的歷史—社會學分析
四 法西斯主義的反資產階級政治特性
第四節 政治異化與官僚制批判
第六章 現代性的文化—道德哲學審視
第一節 文化悖論與文化現代性批判
―文化概念與文化悖論
二 科學形象的演變及其當代困境
三 超越實踐和創製的二分
第二節 文化保守主義視域中的宗教現代性批判
一 康德的超驗道德與“抽象的人”
二 現代性能夠根除惡嗎?
三 宗教神聖性的意義與價值
四 基督教的危機與去神話性的幻想
五 簡短的評論
第三節 現代性的危機與文化反思
一 資本的抽象統治及其影響
二 精神的危機
三 對普遍操控系統的批判
四 簡短的評論
第四節 道德哲學視域中的現代性批判
一 從人的本能到人的境況
二 關於存在的選擇
三 好人存在,好人何以可能
四 走向一種個性倫理學
五 簡短的評論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