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又名黃鱔,漁民俗稱“血鱔”。魚綱合鰓科,體圓,細長,呈蛇形,頭圓,唇發達,上下頜有細齒。眼小,為皮膜覆蓋。左右鰓孔在腹面相聚,體無鱗,無 鰭, 鰭退化僅留下不明顯的皮褶。
鱔魚在河道,湖泊、溝渠、
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間潛伏於洞穴中,夜間出穴覓食,為肉食性。能吞吸空氣,藉口腔及喉腔的內壁表皮輔助呼吸,可適應缺氧的水體,且離水不易死亡。黃鱔具有性逆轉的特性,性成熟前均為雌性,產卵後,卵巢逐漸變成精巢,雌鱔達性成熟最小個體長約340毫米,產卵在洞穴中,最大可達1.5公斤重。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最多,據漁民介紹,1956年前後,他們下湖捕撈別的魚時,有時一天可連帶捕獲30多公斤鱔魚。
鱔魚分布廣泛,
東平湖及沿湖塘口、河道均有它的足跡,但產量已遠不及歷史豐產期。現在年產約60多噸。鱔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一種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脂肪和膽固醇較低的食品。俗話說:“三月田螺四月鱔”,黃鱔是美味佳肴,還是天然良藥,其皮、肉、血、骨、頭均可入藥,《
名醫別錄》把黃鱔列為上品。中醫認為,鱔魚有補五臟、療虛損,除風濕,強筋骨的功效,可治氣血兩虧,體弱消瘦,腎虛腰痛,虛勞咳喇,濕熱身癢,腸風痔漏,子宮脫垂等症。有研究證明,自黃鱔體中提取出的黃鱔魚素,有對血糖雙向調節的作用,即血糖高的可以降低;血糖低的可以升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常吃鱔魚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