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行宮又稱松江岳廟、松江東嶽廟,位於現上海市松江區舊城谷陽門外大街。始建於何時已無考,宋尚書右丞朱諤始擴大建築。該廟地雖不滿百畝,而夏屋渠渠,深邃異常,其規模東至妙嚴寺之間的夾弄,南至大街,西至莫家弄,北至三乘庵轉角處。另有同安東嶽行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嶽行宮
- 地理位置:上海市松江區
- 始建於:宋代
- 又稱:松江岳廟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山門,正殿,楊侯廟,
發展歷史
道教宮觀。全稱東嶽行宮。位於舊城谷陽門(老西門)外大街,創建年代不詳。宋代右丞朱諤開始擴大其規模並加以裝修,元代至正五年(1345)僅存真武殿與五鳳樓廊,十二年(1352),邑人夏溶在樓址立門復舊,明成化年間(1465—1487),副道紀曹希升建玉皇閣,弘治五年(1492),知府重修,萬曆時知府徐琳重建大門,道士於右建冥司殿,天啟年間(1621—1627),重修殿廡,並新建楊候神祠,清代順治時建攝性樓、太虛亭,康熙二十三年(1684)建崇恩殿,後又在兩廡建十王殿,玉皇閣址改建寢殿,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大殿。宮東有泉,名曰香瀾,泉上建有水仙祠,曾居一謝姓跛道人,傳其擅咒水術,患 瘡疾者往叩,道人取泉水咒而敷之立愈,祠內塑供一尊水仙神像,後來宮廢。
松江東嶽廟是一座道觀,始建於宋代,在江浙一帶頗有影響,每年重大香期和道教節日,各地信眾有到東嶽廟進香的傳統習慣。60年代,在東嶽廟建築的木結構上發現白螞蟻,東嶽大殿和照天侯殿先後因建設松江劇場、圖書館被拆除,由於沒有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原東嶽大殿南側古銀杏樹前自發形成的亂燒香,10多年來屢禁不止,嚴重影響松江的市容環境,使銀杏樹受損。2001年,區政府決定實施中山二路二期(莫家弄、妙嚴寺)地塊改造工程,這是松江城市發展的需要,有利於松江園林、衛生城市的建設,也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此背景下,復建松江東嶽廟也就水到渠成。復建東嶽廟地塊由新松江置業集團負責動拆遷工作。占地面積約8畝,由政府無償劃給宗教團體。
主要景點
山門
為三個等高拱門,牆厚達數尺。進內兩側,為東西兩道房,是該廟接待官府紳士等之房。再進內,為雙排平房,開滿書店、點心點、茶樓等。店鋪盡處為戲台,下層石板地,設小百貨、租書攤等;樓上為戲台,屋檐下懸一匾: “ 帝出乎震 ” ,為一七齡童所書。經過戲台,為大殿廣場。場中有五爪銀杏一株,已數百餘年。場北為正殿台階,中有盤龍長方大石,正殿氣勢崔巍,傳高達九丈五尺,暗喻泰山九五之尊。琳宮貝闕,具皇家氣象。正殿屋脊上有 “ 風調雨順 ” 4個字,並配有魚化龍等簡瓦脊獸,殿外檐下懸兩塊匾,一為兩江提督牛鑒所書 “ 既成藐藐 ” ,一為江寧制台陳鑒所書 “ 海滇朝宗 ” 。殿中設有五彩盤龍柱,左右分立四大天王,高達丈余。大殿中,上有 3塊橫額,左書 “ 道衍先天 ” ,中書 “ 呼吸帝座 ” ,右書 “ 赫濯生靈 ” ;中間塑有 3尊聖帝金身立象。殿後為 “ 太虛亭 ” ,最後若干屋宇及庭院,頗具花木泉石之勝。
正殿
氣勢崔巍,傳高達九丈五尺,皆喻泰山九五之尊。檐牙高啄,琳宮貝闕,具皇家氣魄。殿中有五彩盤龍柱,左右分立四天王像,豎眉怒目,高達丈余。正殿之西為酆都楊候廟,楊候名楊文聖,敕封照天候,相傳為松江典岳官,一次失慎全岳被焚後尊為神。進楊候廟首為天井,占地不廣,中植的銀杏迄今已愈400歲,大可雙人合抱。進正殿內,燭影熒熒,香火鼎盛。至現今,岳廟只有這棵古銀杏,位於松江劇場門口。成為被保護的珍貴古樹,四周用鐵欄圍了兩圈。解放後,大殿發現大量白蟻蛀蝕,有傾坍危險,1964年12月拆除大殿,其餘屋舍也廢毀。
楊侯廟
位於正殿之西。楊侯名楊文聖,相傳為本縣點岳官,一次失慎,全岳被焚,後尊為神,故神像面容黝黑,呈焦炭色。進楊侯廟首為天井。占地不廣,中有一株 400年銀杏,大可雙人合抱。南為照壁,上有巨幅磚雕,一駘望日。庭中置有銅鼎一座,重六七百斤。北為戲台,上書 “ 飛塵台 ” 三字,旁塑白馬一匹。大殿中為楊侯,手執金瓜錘坐像,正樑上懸 “ 生死關 ” 大幅匾額,系邑人瞿然恭所書。神前有大銅鏡一面,徑二尺余,訛言能照視前生。供桌下履跡一雙,訛稱神靴痕,此皆廟中主持者誆人而設。又面北樑上,高懸大算盤一具,寬達數尺,旁貼 ” 任爾千算萬算,不如我這裡一算 “ 。左右負壁,兩旁萬年台,台上陳列許多泥偶,署名冥間 24司。進內乃為楊侯正殿,香火鼎盛。左間木欄柵內塑不少皂班,分紅帽、刀斧、內隨等,神態各異。大小陰船三艘,置於屋隅,更有大陰船一艘,俗稱傷司船,獨置一室。再後系享殿,最後為寢宮。楊侯殿側,養著純黑羊,系好事者施捨,稱黑羊為黑面楊侯坐騎。解放後,大殿發現大量白蟻蛀蝕,有傾坍危險, 1964年12月拆除大殿,其餘屋舍也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