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單7號

東單7號是遼寧東亞種子科學研究院以自選自交系LD100為母本、自交系LD61為父本雜交而成的玉米品種。

東單7號,成株株高259~271厘米,穗位95至105厘米,株型清秀,成株21~22片葉,葉片略寬而上沖,基稈粗壯。抗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及玉米莖腐病、玉米絲黑穗病,耐澇性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單7號
  • 審定編號:遼審玉[1998]62號
  • 親本來源:自選自交系LD100×自交系LD61
  • 選育單位:遼寧東亞種子集團種子科學研究院
  • 作物名稱:玉米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遼寧東亞種子集團種子科學研究院於1994年以姊妹種LD100為母本,自選自交系LD61為父本組配成的改良單交種。1998年3月經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推廣。審定編號為:遼審玉[1998]62號。

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東單7號生育期130天(瀋陽地區),要求10℃以上積溫2870℃,屬中、晚熟品種。該品種幼苗深綠色,葉鞘深綠色,苗勢強。成株株高259~271厘米,穗位95至105厘米,株型清秀,成株21~22片葉,葉片略寬而上沖,基稈粗壯。果穗長筒形,平均穗長20.2厘米,穗粗5.5厘米。穗短行數16~20行,平均18行,每行38~40粒。
品質:籽粒黃色長馬齒型,粒長1.5~1.7厘米,軸細、白色,百粒重36.1~41.1克,籽粒出產率86.2%,米質中上等。空稈少、雙穗多、穩產性好、適應性強。
抗病性:經過對東單7號的田間自然發病率和接種鑑定調查結果表明,該品種對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及玉米莖腐病、玉米絲黑穗病的抗性較好。經1995~1996兩個多雨年份考驗,產量均高於對照品種,說明其耐澇性強。1997年在7級以上大風條件下,該品種倒伏率在21%以下。

產量表現

1996年遼寧省22個市縣區安排多點試驗示範該品種平均畝產6318千克,其中最高單產880千克,增幅高達50.6%。1996年撫順縣上馬鄉種植5畝示範田,畝產9691千克,比沈單7號增產213%。1997年撫順縣農業局安排的2000畝示範田,平均畝產793.7千克,增產125%。1997年凌源市種植15000畝東單7號玉米與遼春10小麥間種玉米平均畝產821千克。同年喀佐縣種植東單7號與遼春10小麥間作5000畝,玉米平均畝產817千克。
1996~1997年東北華北全國區試中,遼寧省鐵嶺農科院1996年東單7號畝產807.4千克;河北省張家口壩下農科院1996年東單7號畝產8369千克;山西省忻州市種子公司1996年東單7號畝產8433千克;吉林省吉林市農科院1997年東單7號畝產907.4千克。1996~1997年西北全國區試中,甘肅省會平縣1996年東單7號畝產936千克;寧夏永寧縣1996年東單7號畝產884.4千克;內蒙古巴盟1996年東單7號畝產991.1千克,新疆阜康市縣1996年東單7號畝產920.9千克,1997年畝產944.2千克。在1997年全國生產試驗中,東單7號在寧夏平羅創造了982.0千克,在新疆巴州創造了1029.2千克的高產記錄。

適種區域

東單7號屬於中晚熟雜交種經各地試驗試種證明,該品種適宜在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山西、甘肅、寧夏和新疆等春玉米區種植。

栽培技術

選地與播期:該品種喜肥水,最適種植在平肥地,低洼地、坡地亦可種植;適宜播期以地中5匣米土層溫度穩定通過10℃為宜。
種子處理:播前將種子進行藥劑包衣處理,採取一次播種保全苗。
種植形成及密度:該品種適宜清種、間作等,亦可採用比空、大壟雙行箏種植形式,均可獲得較高產量,清種條件下密度一般以每畝保苗3200~3600株為宜,最佳收株數為3200~3300株。
施肥:該品種屬中稈大穗品種、喜肥水。應多施有機肥,每畝施種肥磷酸一銨15千克,硫酸鉀8~10千克或等量其它鉀肥,在大喇叭口期應追施尿素30~40千克,各地施肥時應根據當地上壤肥力水平和植株長勢靈活掌握。
病蟲害防治:注意在玉米螟初發期防治蟲害(一般在大喇叭口期)。在斑病多發區應慎重種植。絲黑穗病重發區應進行種衣劑包衣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