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沿海基底變質雜岩及其對成礦作用的意義

《東南沿海基底變質雜岩及其對成礦作用的意義》是由地礦部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安徽省地礦局332地質隊、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謝竇克、沈振豐、潘國民、馬榮生、張禹慎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南沿海基底變質雜岩及其對成礦作用的意義
  • 成果登記號:19970059[08198]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安徽省地礦局332地質隊、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059[08198]
項目名稱
東南沿海基底變質雜岩及其對成礦作用的意義
第一完成單位
地礦部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安徽省地礦局332地質隊、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
主要完成人
謝竇克、沈振豐、潘國民、馬榮生、張禹慎
研究起始日期
1992-05-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4-12-01
主題詞
基底構造;岩石圖;綠石;地幔柱;中國;東南部;沿海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東南沿海基底變質雜岩及其對成礦作用的意義”是地礦部攻關項目“東南沿海火、火山-侵入作用與成礦關係研究”的二級課題(85-01-004-01)究東南大陸火山岩基底變質雜岩的成分和性質、原岩時代、基底結構及造形態和分布格局;分析不同基底性質及其構造對火山作用和成礦作用研究表明,華南大陸有古老的太古宙-古岩層由內陸向沿海變質年齡由老變新反映了歐亞大陸東南緣古大陸邊緣增生。揚子板塊由太古宙、元古宙科馬提岩及殘存的麻粒岩等構成下地代橄欖輝長岩-細碧角斑岩。堇青花崗閃長岩構成中、上地殼。歐亞大,由北向南岩石圈厚度減薄,地幔遷移活躍。東南沿海為高壓低溫淺大軟塊太平洋構造域,有25個生長層,揚子-特提斯構造域為高速低溫深有3個生長層,華南與華北基底完全不同。大陸邊緣裂解地幔柱遷移,、中地殼低速層是華南大陸構造的驅動力。運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共模型,將深部與地表地質結合起來,對揭示華南大陸深部地殼結構及其一系列新資料和新認識,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大陸根、深部層析成研究及大陸邊緣裂解和大陸增生等方面提出的認識屬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