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櫟枯葉蛾

東北櫟枯葉蛾

東北櫟枯葉蛾(Paralebeda femorata femorata (Ménétriés,1855))是枯葉蛾科櫟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櫟枯葉蛾
  • 拉丁學名:Paralebeda femorata femorata (Ménétriés,1855)
  • :枯葉蛾科
  • :櫟枯葉蛾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長:雄蛾27—36mm,雌蛾33—48mm。翅展:雄蛾58—76mm,雌蛾76—100mm。
雄蛾全體淺褐至深褐色。觸角雙櫛狀,中部折曲,下半部羽枝較長、褐色,上半部(即折曲部分)色較深,羽枝較短,頭部前額具褐色長毛。下唇鬚髮達,向前伸不顯著,向後捲曲,呈醬紫色。複眼球形、裸露、黑色。前翅較狹長,前緣約在1/4處開始呈弧形彎曲,外緣呈弧狀,後緣較直而短;前翅中間具斜行腿狀橫斑(中帶),較寬大,上部棕色,伸達第3徑脈,不超出第2徑脈,下部褐色發自後緣,大斑邊緣有鉛灰色線紋鑲邊,頂端雙重,腿斑上半部第4徑脈呈鉛灰色,腿斑中間至頂角呈灰褐色、赤褐色、暗褐色斑塊;亞外緣斑列呈暗褐色波狀紋,末端臀角區具黑褐色橢圓形大斑;內橫線深色較直,不甚明顯;外橫線在腿斑外側,下半部較明顯。後翅中間呈不甚明顯的深色橫斑紋,腹部末端肛毛醬紫色(反面觀較明顯)。雌蛾前翅較寬廣,全體褐色,頭部前額略呈黃褐色。下唇須向後捲曲,醬紫色。觸角褐色、雙櫛狀、羽枝短。複眼黑色、球形、裸露。胸背具長毛鱗,鼠灰色有絲樣光澤。前翅中間斜行腿狀橫斑較寬大,上端延伸達第1徑脈,大斑外緣鑲鉛灰色線紋,頂端雙重,大斑中部至頂角區具暗褐色、赤褐色、灰褐色斑塊,深褐色外橫線在大斑外側下部較明顯。後翅中間呈不甚明顯的橫帶,腹部末端醬紫色肛毛反面觀較明顯。
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側突呈三角狀,密生長剛毛;抱器瓣上葉(大抱針)棍棒狀,小抱針消失;抱囊不明顯,具密長剛毛。抱足肘部粗大,足趾端部呈三角狀。陽莖呈短柄戈狀,前端具大小兩個直立的大釘狀突起,大的突起邊緣具長短不齊的小齒,小突起內側無小齒。
雌性外生殖器 前陰片聯結呈百葉狀,邊緣具細齒。
卵 黃白色,圓形,卵殼上有細刻點花紋,頂端有凹陷的黃褐色斑點。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10—125mm頭部黃褐色,體灰褐色,較扁寬。中、後胸背面有黃褐色毒毛帶。腹部背面第3—6節各有一個“凹”字型白斑,第8節有棕黑色刷狀毛叢。
蛹 黃棕色,長60—80mm,腹部末端有臀棘1對。繭棕黃色,長70—90mm。
觀察標本 黑龍江岱嶺390m,5♂♂1♀,1962.Ⅶ.8—10,1♀,1963.Ⅶ.6。遼寧凌原1♀,1984.Ⅵ。山東牙山2♂♂,1964.Ⅶ.31。北京百花山1200m,1♂,1972.Ⅶ.31。浙江天目山1♂,1966.Ⅴ。陝西橋山玉薩1♂,1956.Ⅸ.10;太白山1♂,1975.Ⅷ.4;太白山蒿坪5♀♀2♂♂,982.Ⅶ.25;南鄭黎平1500m,1♂,1979.Ⅷ.20;留壩廟台子1400m,2♂♂,1979.Ⅷ.14;寧陝火地塘1♀,無日期。甘肅康縣豆壩1050m,1♂,1999.Ⅵ.6。江西廬山2♂♂,1975.Ⅷ.10—18。安徽黃山植物園2♂♂,1978.Ⅷ.14。四川攀枝花平地1♂,1981.Ⅵ.8;都江堰1♂2♀♀,1983.Ⅸ.14;萬縣王二包1200m,1♀,1993.Ⅷ。12。海南樂東1♀,1984。Ⅷ.26。湖北興山龍門河1350m,2♂♂,1993.Ⅶ.18—22。廣西金秀林場1♂,1981.Ⅷ.22;金秀羅香400m,1♂,1999.Ⅴ.16;六萬林場1♀,1981.Ⅹ.20;武鳴1200m,1♂,1984.Ⅷ.16。河南松縣白雲山1♂,2003.Ⅵ.21;欒川龍峪灣1000m,1♂,1997.Ⅷ.17;盧氏大塊地1850m,1♂,1996.Ⅷ.25。貴州道真大沙河900—1400m,2♂♂,2004.Ⅷ.20,陳付強采。
本亞種前翅中帶的內緣有明顯的駝峰狀隆突;中帶的頂端呈雙拱狀,其中有1—3條白色脈紋;陽莖端部稍扁而具細齒突,特別是背面。
本種Paralebeda femorata共有4個亞種,我國有2亞種。另外2亞種為:spp. karmata Zolotuhin分布在印度,錫金,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ssp.titanica Zolotuhin et Witt分布在越南。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北京(門頭溝)、遼寧(凌原)、黑龍江(岱嶺)、浙江(天目山、莫乾山)、江西(廬山)、山東(牙山)、河南(嵩縣、欒川、盧氏)、湖北(興山)、湖南(衡山)、廣西(金秀、武鳴)、四川(攀枝花、都江堰)、貴州(道真)、雲南(迪慶)、陝西(太白山)、甘肅(康縣)
國外分布:
俄羅斯,朝鮮,蒙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