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工學院建築群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文化路3巷11號,建於1952年—1956年。東北工學院現為東北大學,東北工學院建築群有四大館:冶金館(1952年)、建築館(1952年)、機電館(1953年)、採礦館(1956年),坐落於今東北大學南湖校區,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時代變遷後,仍作為教學建築沿用至今。
東北工學院建築群四大館的設計典型地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瀋陽建築的設計思想,均系東北大學建築系教授自行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1950年—1960年)受古典、西方和蘇聯等多方面的影響,建築思潮搖擺不定,四大館在這樣的背景下,依舊把握住了現代主義建築理論的要求,建築設計中體現了簡潔、經濟、時代感等現代主義建築理論的特徵,是當時建築思潮中的典型代表,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建築既有中國古典建築的對稱之美,又不乏西式建築的別致典雅,可謂逐相呼應,相得益彰。
2013年,東北工學院建築群被瀋陽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工學院建築群
- 地理位置: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文化路3巷11號
- 所處時代:1952年—1956年
- 保護級別:第四批瀋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瀋陽市政府
- 編號:04-62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結構,特點,主要建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1951年10月,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批准了東北工學院南湖校區基建工程開工申請,學校開始建設建築學館、冶金學館。
1952年末,冶金學館、建築學館建成。
1953年12月末,機電學館落成。
1955年,設計採礦館。
1956年,採礦館建成。
2003年,冶金館與機電館在加建中形成了室外的二層的連廊。
建築格局
結構
東北工學院建築群由建築館、冶金館、機電館和採礦館四部分組成。建築館總體四層,局部五層,框架結構體系;冶金館總體四層,局部五層,磚混結構體系;機電館建築四層磚混結構體系;採礦館總體四層,局部五層,磚混結構體系。
特點
- 現代主義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樣式相結合
東北工學院建築群的最大特點為將現代主義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樣式相結合,四座建築全部以現代建築的平面,體量與立面為基礎,不同程度的融入中國傳統的建築元素。而不同於“大屋頂”式的生搬硬套,東北工學院的四大館將傳統的建築元素融入到建築的平面、立面、形體設計中,如採礦館與建築館的外觀表現形式為木結構的穿插搭接的方式。雖然難免出現一些裝飾圖案與構建直接使用等與現代建築相違背的做法,但是考慮到全國的政治經濟影響下的設計背景與建築師個人對現代建築的不同程度的理解,在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這樣的嘗試己經處於領先的水平。
- 建築空間層次豐富
四座建築的空間層次分為室外和室內兩個方面。一方面為豐富的室外空間層次,體現在由四座教學樓單獨圍繞而成的庭院和四個庭院與中央綠地的關係上,教學樓的庭院可以為每個學院提供室外活動空間,而中心綠地為全校提供開敞的室外活動空間。由於教學樓的圍合形成不同私密度的空間,由單棟教學樓形成比較私密的空間,而由四座教學樓圍合成為開敞的室外空間。尤其在2002年對南湖校區進行重新最佳化後,每座教學樓的庭院都做了不同形式的綠化,而建築館與機電館之間與中心綠地改造成為秋實園,採礦與冶金館中間綠地為開敞的草坪,形成豐富的多層次的室外空間。
另一方面體現在建築內部的空間。四座建築的主入口方式為三種,三種入口方式代表了兩種組織交通的方式。採礦與機電館由一層入口進入,而冶金與建築館可以從一層進入,也可以通過室外的台階把人流引向二層的入口進入,既解決了人流的組織問題,室外的台階又在立面起到構圖作用。教學樓內部的空間組織明確,將大教室與階梯教室安排在形體轉折處,不同的教室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入口空間的變化,教室空間的合理布置與加建形成的連廊空間都體現了豐富的空間層次。
- 建築結構、材料的領先
在建築材料與建築結構的選擇上南湖校區的歷史建築也處於瀋陽地區建國後的領先水平。選用水泥、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等現代建築的材料建造。在結構選型上,由於幾座建築的規模都為四層的學校建築,且有跨度較大的階梯教室,所以冶金、建築、機電館的結構為框架結構,採礦館由於建造於反浪費運動中,而且規模為最小所以結構選擇更為經濟的磚混結構。由於結構與材料選擇合理,時過半個多世紀,這幾座歷史建築仍然保持了當年的建築風貌,足以證明在建築結構、材料的領先。
主要建築
- 建築(學)館
建築學館位於四大館的西北角,建築面積10500平方米。1951年由原東北工學院建築學系黃民生副教授主持設計,由侯繼堯、孔令文、張靖宇等幾個同學完成施工圖。1952年竣工,為東北工學院南湖校區建設的第一批教學樓,也是第一座建築,在學校的發展歷程中,是一座里程碑。它的落威,奠定了學校校園的基石。平面形式為“L”形的不對稱布局。面向東側的建築體形錯落,造型優美。主入口是在新建築中運用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嘗試,包含很多中國傳統的建築元素。建築館採用的是中西式結合的設計模式,既講究橫樑與柱子的契合,又講究橫樑與石柱之間的對頂銜接。其整體設計為“L”型,折角處設計為入口和塔樓,與後來建成的採礦館遙遙相望,互相輝映。
- 冶金(學)館
冶金館位於四大館的東南角,為東北工學院南湖校區建設的第一批建築。冶金館由原東北工學院建築學系劉鴻典教授親自設計,建築面積19100平方米。冶金館的設計,既有中國古典建築的對稱之美,又不乏西式建築的別致典雅,既樸實大氣,又不拘一格。該建築坐北朝南,呈“工”字形平面對稱布局,高四層,中間塔樓五層。主入口位於建築中央,入口的方式為通過傳統形態的雙層大台階由二層進入大廳,有三個石拱門的門廊過渡。外觀採用豎向線條設計,塔樓窗子採用豎向垂直劃分,用伸出五塊石板垂直牆面的錐型作為收頂,以加強建築的高聳感,整個外牆墊假石飾面,窗間牆有浮雕。全樓結構嚴謹,尺度比例適宜,古樸凝重而典雅。1951年動工,1952年年末竣工。冶金學館體現出了功能為主、去裝飾等現代建築的特徵,為建築師對於新建築形式的探索。
- 機電(學)館
機電館地處冶金館西側,建築面積14200平方米。1953年末竣工,由原東北工學院建築學系王耀副教授設計完成的。建設的時間剛好為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呈“L”字型平面對稱布局,屋頂的形式為坡屋頂。四層通高的大門廊,門廊的結構設計為中式穿插枋,門廊設計六顆通天柱,柱頭為中國傳統的雲紋浮雕。機電館為“社會主義,民族形式”的探索,傳統的符號被更直接的使用在建築構件中,與冶金館對現代建築的探索形成很大的反差。現機電館是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官邸”所在。
- 採礦(學)館
採礦館地處校園中軸線東側,位於建築館東側,冶金館的對面,1956年竣工,是原東北工學院四大建築中建設時間最晚的,建築面積11315平方米。當時正處於反浪費運動中。由原東北工學院建築學系侯繼堯教授帶領六名1955級畢業生設計,該項目為“真題真做”做畢業設計選題。師生共同完成施工圖紙由武成文老師作結構設計。建築的平面呈“L”型,折角處同樣設計為入口和塔樓,並將南北軸的短翼與主體等高,形體的設計更加簡潔,採用西式體形,用中式細部處理。但是卻加入了更具象的傳統建築元素,如塔樓頂部四個翹角的傳統建築運用中式大層頂正脊的“正吻”變體,入口門廊的壁柱採用“倚柱”,用中式穿插枋的沖天柱式,也有由於全面學習蘇聯而加入的共產主義的裝飾,如柱頭的麥穗雕飾。如此設計,不但形體完整、比例適度,而且精緻優美,風格獨特。對此,侯繼堯教授曾表示,“採礦館的設計沒有完全因襲北京大屋頂式的中國風格,而且大門的柱子也不完全是洋式建築法,而是一個中西合壁的建築產物”。
歷史文化
- 建築館
建築館,曾因建築系而聞名。在早期的東北大學,建築系曾輝煌一時——那是由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於1928年在中國的綜合性大學內創建的第一個建築系。當時的建築系,除梁思成和林徽因外,還匯聚了一批學有所成的留學歸國學子,如童寯教授、陳植教授和蔡方蔭教授,他們都是中國近現代建築領域的泰斗級人物。隨著日軍侵華步伐的加快,建築系的教學因“九·一八”事變而停滯。但是,就是在這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建築系便培養出了一批像劉致平、劉鴻典、張溥、趙正之、陳繹勤等卓有成就的建築學者和大師。抗戰勝利後,東北大學於1946年5月遷返瀋陽,半年後建築系恢復教學。在郭毓麟教授的主持下,劉鴻典、張劍霄、林宣、黃民生和張秀蘭等教授相繼受聘任教,使當時還稱作為“瀋陽工學院”的建築系成為師資齊全,力量雄厚的陣營。
- 冶金館
冶金館的設計者為劉鴻典教授,其畢業於流亡中的東北大學建築學系,是中國第一批土生土長的建築大師之一。劉鴻典教授在1928年至1932年師承梁思成、童寯、陳植等大家,是中國“建築四傑”的直系傳人。冶金館作為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已經成為東北大學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研究價值
- 歷史價值
東北工學院建築群記錄了東北大學發展的過程,有鮮明的建國後的西方現代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相結合的特點。隨著政治風向的轉變,1953年後建設的歷史建築呈現出社會主義民族形式的特點。建築特徵的變化反映了時代背景的變化,這種敏感的變化通過歷史建築的物質形態被保存下來,為學者提供研究的基礎。東北工學院建築群是一組完整的建築遺產,整體的規模是同時代瀋陽地區最大的,對研究建國初期的校園規劃以及教育類歷史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文化價值
- 藝術價值
冶金館代表了比較自由的現代建築,沒有過多的繁瑣的裝飾,整體體現出現代建築簡潔的特點。建築館代表了中國傳統建造與現代建築結合的探索,有以混凝土仿木的間接做法,也有石燈幢的直接運用。造型富有變化,細部裝飾精美。機電館與採礦館代表了蘇聯影響下的民族形式與現代建築結合,形體變化不多,但是裝飾精美。不同尺度通天柱與祥雲紋飾代表了中國傳統的建築樣式,而五角星、紅旗飄帶、黨徽等裝飾代表了蘇聯共產主義的影響。建築的體量、構件與裝飾猶如藝術品,呈現給人們不同時代下的建築的審美。宏偉的建築體量與細部的精美裝飾,使得東北工學院建築群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6月17日,東北工學院建築群被瀋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瀋陽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東北工學院建築群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文化路3號巷11號(東北大學南湖校區)。
東北工學院-建築群
- 交通線路
前往東北大學南湖校區如下:
- 瀋陽北站:乘244路汽車至東北大學站下車即是東北大學南湖校區南門。
- 瀋陽站:在南一馬路站乘環路或225路汽車至南湖公園站下車(距東北大學南湖校區北門300米左右)。
- 瀋陽南站:乘139路汽車至東北大學南湖校區站。
- 機場:乘飛機到瀋陽前往南湖校區可乘機場大巴,到遼寧電視台下車後,換乘市內交通工具到東北大學南湖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