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於2012年3月做出撤系建院決定,成立了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學院下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物聯網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套用研究所、嵌入式系統及智慧型診斷研究所、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工程最佳化與智慧型天線研究所、物聯網與信息安全研究所、網路新技術與套用研究所等6個科研機構;形成了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電子技術、測量與控制技術以及物聯網與信息安全為主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鏈群。
師資力量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具有一支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科學研究相適應的,素質優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特色鮮明,具有改革創新能力,責任心強、綜合素質高、凝聚力強的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現有專職和兼職教師共82名,其中兼職院士2名、長江學者1名、教授16名、副教授21名、講師40名,專職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3.5%,博士學位教師為69.6%。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共有博士研究生導師和副導師9名,碩士研究生導師和副導師32名,可在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檢測技術與自動化等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科研環境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實驗室,擔負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多門課程的實驗教學、課程設計、電子工藝實習、畢業設計、學生創新以及科研和技術培訓等任務。實驗室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配備有計算機和其它各種實驗儀器設備共1200餘台件,總價值近1600萬元。 實驗室在學校統一領導下,由主管實驗教學的副院長具體負責開展工作。實驗室現有11名專職實驗教師,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名,中級職稱教師6人,全部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具有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其中具有"定位測向實驗室"、"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實驗室"兩個"985"重點建設實驗室和1個認知無線電實驗平台,並具有接口與通信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光纖通信實驗室、數位訊號處理實驗室、圖像處理實驗室、高頻電路實驗室、微波與天線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新通信技術實驗室、程控交換技術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FPGA實驗室、無線感測網路實驗室、射頻識別技術RFID實驗室、基礎醫學實驗室、生物信號檢測實驗室、醫學儀器系統實驗室、醫學成像實驗室、工程光學實驗室等20個專業實驗室和1個學生創新實驗室,並已建立了若干校外實習基地,完全滿足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的需要,為學生的實際能力的提高、個性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技術創新,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和達到實驗資源的共享,各實驗室積極創造條件,全面實現了實驗室的開放,逐步增設了選修實驗、自選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同時為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學科建設
幾年來,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教師在科研和創新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績,在國內外各類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幾百篇學術論文,共完成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以及橫向科研課題。科研工作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本科教學質量,提高了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
學科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2007年,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被河北省批准建設了《河北省電子信息本科教育創新高地》,隸屬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的四個專業都是創新高地建設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重點建設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兩個學校建設重點學科,其中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已經列入河北省重點學科。
學生培養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際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綜合性和實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幾年來學生參加各類國家級和省級科技競賽並取得優異成績,畢業生就業率和考研率穩步提高。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的研究生教育從建校後不久即已開始並不斷取得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東北大學研究生院秦皇島分院於2005年5月12日在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成立,共享東北大學博、碩士點。現擁有博士導師和碩士導師近60人。研究生分院以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理工文管哲等高層次綜合人才為己任,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強管理,大膽改革,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得到切實保障。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兩個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其中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已經列入河北省重點學科。
專業設定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代碼:080605
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外語能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設計與套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方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離散數學、電路原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編譯原理、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高級語言、彙編語言、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等。
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具有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接口與通信技術等專業實驗室和計算機機房。
通過四年學習,學生能系統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和外語能力;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的基本能力;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規;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設計、軟體開發、系統集成、運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信工程
專業代碼:080604
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專業培養適應信息領域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精神,掌握信息處理、傳輸、交換、現代通信網路、無線通信、計算機通信、光纖通信、計算機套用、外語、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夠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通信設備與系統的設計、研發與技術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實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通信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FPGA原理與套用、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線性系統、通信原理、現代通信技術、數位訊號處理、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現代交換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C語言程式設計、移動通信、光纖通信、資訊理論與編碼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計算機通信網等。
通信工程專業設有高頻電路、微波天線、程控交換、通信原理、新通信技術、接口與通信、計算機網路、FPGA實驗室、嵌入式系統等實驗室。
畢業生應掌握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基本理論與設計方法及程控交換技術、光纖通訊、移動通訊和計算機網路通訊的基本原理及套用方法,具有各類通信系統的設計、研究及開發的工作能力。
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公司從事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計算機網路、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設計和教學工作,以及經營與管理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
專業代碼:080603
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屬於電子技術和信息工程領域的寬口徑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外語能力、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電子技術套用與工程設計、信息獲取與處理、通信系統與信息網路設計、電子和信息產品開發能力的實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路、資訊理論基礎、信號與系統分析、通信原理、數字圖象處理、語音信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計算機網路、檢測與轉換技術、單片機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嵌入式系統及套用、DSP原理及套用、自動控制原理等。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設有微機原理與接口、信號與系統分析、光纖通信、數位訊號處理、天線與微波技術、高頻電路、通信原理、數字圖像處理、嵌入式系統等專業實驗室。
通過四年學習,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生能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範圍;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套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套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術公司從事信息處理、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電子工程、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設計和教學工作,以及經營與管理工作。
物聯網工程
專業代碼:080640S
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外語能力,在感測技術、網路通信、嵌入式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移動計算、計算機套用技術等方面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方面的高級人才。
物聯網工程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離散數學、物聯網工程導論、電路與電子技術、數字邏輯與系統、C++程式設計、感測器技術、物聯網通信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與算法、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單片機技術及套用、資料庫原理、RFID原理及技術、嵌入式系統與套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等。
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室、RFID原理與技術實驗室、物聯網綜合技術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FPGA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等8個專業實驗室可為物聯網工程專業提供優良的實驗教學環境和條件;並設有物聯網與信息安全研究所,作為學生進行實習和參與科研等實踐活動的場所。
通過四年學習,學生能系統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和具有較高的外語能力;掌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物聯網套用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設計與開發物聯網套用系統、軟體、硬體的基本能力;了解與物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了解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技術和管理部門等從事教學、科研、技術開發、系統集成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生物醫學工程(停招)
專業代碼:080607
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生物醫學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新興的高度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是將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等技術套用於醫學領域的新興學科。本學科涉及計算機軟硬體、電子技術、基礎醫學等學科領域,培養在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和檢測技術等領域從事設計、製造、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人體解剖學、病生理學、電路原理、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分析、單片機原理及套用、生物醫學感測器及檢測技術、醫學成像技術及系統、醫學電子儀器及系統、數位訊號處理、工程光學等。實行"3+1"教學模式。專業方向為智慧型化醫學儀器與系統、生物醫學信息處理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主要實驗室包括:基礎醫學實驗室、生物信號檢測實驗室、醫學儀器系統實驗室、醫學成像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分析、數位訊號處理實驗室、數字圖像處理實驗室等。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醫療器械單位、醫院、廠礦企業從事計算機套用、電子技術套用、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科研、教學、業務管理及設備維護等工作。
研究所介紹
東北大學工程最佳化與智慧型天線(EOSA)研究所
東北大學工程最佳化與智慧型天線(EOSA)研究所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研究所自創建以來,在汪晉寬教授的帶領下不斷發展與壯大,研究方向具有多樣性且緊跟國際學術前沿領域。目前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智慧型電網、移動通信關鍵技術、認知雷達、制導與智慧型控制、無線感測器網路、人臉識別、認知無線電網路、陣列信號處理等;研究所現設有智慧型天線研究室、感測器網路與測向定位實驗室、智慧型視頻監控實驗室、信號處理研究室,工程最佳化與智慧型控制研究室。現有博士生導師3人,海外學者3人、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研究生19人,碩士研究生52人。學術梯隊合理,已形成了一種獨立研究、相互協作、定期討論和各攻所專的學術風氣,具有良好的科學研究氛圍。
研究所擁有良好的網路服務和實驗設備,方便的資料檢索和收錄檢索條件,研究所成員可直接通過網路查找包括 IEEE、IEE、Elsevier、John Wiley在內的多種資料庫的電子期刊等,並能進行網上SCI、EI、ISTP收錄檢索;研究所還具有良好的實驗環境和完善的仿真資源,各種軟體工具齊全,並建立了先進的仿真系統,以上條件為進行科研研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研究所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30項、橫向科研項目30餘項。研究所成員已發表學術論文6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國外資料庫檢索的學術論文480多篇。研究所成員每年都參加ICASSP、EUSIPCO、TENCON和ISAP等通信和信號處理等領域的重要國際會議,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計算機套用研究所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計算機套用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現有科技人員2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博士8人,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6人,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8人。
目前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未來網路體系結構研究、數據中心拓撲設計、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挖掘、數字圖像處理、雲計算等;研究所現設有未來網路體系機構 研究室、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室、數據挖掘研究室。研究所學術梯隊合理,已形成了一種獨立研究、相互協作、定期討論和各攻所專的學術風氣,具有良好的科學研 究氛圍。
研究所現已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橫向科研項目10項。研究所成員已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國外資料庫檢索的學術論文120餘篇。研究所成員每年都參加相關領域的重要國際會議,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
物聯網與信息安全(IITIS)研究所
物聯網與信息安全(IITIS)研究所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依託於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系,致力於物聯網工程及技術、信息安全等領域的理論及套用研究。
IITIS於2010年12月16日與北京郵電大學聯合成立,是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的重點研究機構之一,是靈創團隊的機構之一。以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為核心的靈創團隊是楊義先教授和鈕心忻教授領導的由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家、科學家、企業家等組成的專注於教育、科研、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的跨機構集體,主要由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信息與網路攻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交通大學網路安全技術研究所、四川省數據通信與災備工程研究中心、物聯網與信息安全研究所等單位構成。
IITIS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套用密碼學、無線感測器網路、信息安全技術及套用、光纖通信等。現有長江學者博士生導師1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1人,學術梯隊合理,已形成了一種獨立研究、相互協作、定期討論和各攻所專的學術風氣,具有良好的科學研究氛圍。
研究所擁有良好的網路服務和實驗設備,方便的資料檢索和收錄檢索條件,研究所成員可直接通過網路查找包括 IEEE、IEE、Elsevier、John Wiley在內的多種資料庫的電子期刊等,並能進行網上SCI、EI、ISTP收錄檢索;研究所還具有良好的實驗環境和完善的仿真資源,各種軟體工具齊全,並建立了先進的仿真系統,以上條件為進行科研研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研究所成員已發表論文近數百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國外資料庫檢索的學術論文數十篇;已經獲得專利近二十項,在國內外出版學術專著近三十部。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網路新技術與套用研究所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網路新技術與套用研究所成立於2011年,現有科技人員7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講師4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名,7名研究生導師。
目前,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網路體系架構、融合網路關鍵技術、光網際網路中的路由及其相關技術、網路及其套用技術等,目前已完成國家級和省級縱向課題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嵌入式系統與智慧型故障診斷研究所
嵌入式系統與智慧型故障診斷研究所成立於2006年。現有科技人員6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講師3名。
目前研究所主要有6個研究方向,分別為:生物信息學、人工智慧、數據挖掘、信息融合、資料庫管理系統開發、網際網路等。
研究所現已承擔國家自然基金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橫向科研項目20餘項。研究所成員已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成立於2006年,現有科技人員1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講師7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名,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4名,7名研究生導師。
研究所建設目標主要是建立一支在電子信息學科的教學科研團隊,培養中青年教師,提高整體學術水平,促進教學科研工作的穩步提高,爭取更多的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另外研究所也是研究生培養和本科學生技術創新重要基地和場所。
目前,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集中在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電子技術套用、嵌入式系統套用、各種信息技術產品的開發等,在圖像處理、模式識別、嵌入式系統套用等方面已經完成多項研究課題,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