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海港城市與內陸腹地關係演化模式研究》是依託哈爾濱師範大學,由姜麗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地區海港城市與內陸腹地關係演化模式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姜麗麗
- 依託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以東北地區六座海港城市與內陸腹地的關係研究為對象,按照由點→線→面的邏輯思路,從海港城市與腹地中心地關係、海港城市與腹地交通關係、海港城市與腹地區域系統關係逐層深入,按照四個時間尺度(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動態測度海港城市與腹地的關係過程特徵;基於此,分析海港城市與腹地關係結構形成機制,引入CAS模型模擬關係過程演化機制,並進一步分析得出關係發展的調控機制;由此,得到東北地區海港城市與內陸腹地關係演化模式。研究意在探索城市與區域關係的動態規律性與過程機制,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面向世界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線索與依託。
結題摘要
城市與區域關係問題是城市體系研究的基礎,是區域經濟發展空間組織研究的理論支撐。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時代趨勢之下,海港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視窗與前沿,對內陸腹地強大的帶動作用引起學術界與政府的日益重視。東北地區海港城市與內陸腹地關係演化模式的研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再振興和健康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項目研究從海港城市與腹地中心地關係、海港城市與腹地交通關係、海港城市與腹地區域系統關係逐層深入。構建中心性測度指標體系,分析東北地區中心地職能特徵與等級構成;分析東北地區鐵路網路和公路網路的支撐能力;分析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空間集聚特徵、經濟發展水平、外向性發展水平等經濟格局變化特點。基於此,進一步分析海港城市與腹地關係結構形成機制與演化模式。研究意在探索城市與區域關係的動態規律性與過程機制,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面向世界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線索與依託。 已有研究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東北地區中心地系統基本上形成兩大層次分明的中心地陣營:由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四大城市所構成大區級中心地和由33個地級市所構成的區域級中心地。其中,對於港口城市,大連作為大區級中心地已體現綜合性特徵,並且港口城市職能突出,具有對東北腹地城市較好的發展拉動能力。營口等五市特徵中心性出現分化,職能構成與匹配不合理,港強城弱、港弱城強的“港—城”發展不協調嚴重製約了港口城市功能的發揮和與腹地合理關係的形成。其次,東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系統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體, 初步形成了多種運輸網路相互交錯的綜合運輸體系。基於“乾”字形的核心通道框架,公路網路和鐵路網路分別以區域作用擴散線、區域作用分化線和區域作用支線三種形式承載港口城市區域功能,交通網路對海港城市與腹地相互關係承載能力由強到弱依次是遼寧、吉林、黑龍江、蒙東四盟市。另外,基於信息網路的“內陸港”和“多式聯運”等新型交通方式正逐漸成為港口城市與腹地聯繫的新載體模式。第三,東北地區港口城市對腹地的作用關係可劃分為實力型、區位型和弱勢型3種類型。其中,大連為實力型,其對腹地的作用能力較好且能力相對穩定;營口、盤錦和錦州為區位型,城市所在的空間區位是影響其對腹地作用能力的關鍵要素;丹東和葫蘆島為弱勢型,港口城市在中心性特徵水平和空間區位上均處於劣勢,對區域的作用能力普遍較小。第四,有關演化模式的最終結論尚需論文評審的檢驗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