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復甦之路

東亞復甦之路

《東亞復甦之路》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亞復甦之路
  • 出版時間:2000年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頁數:115 頁
  • ISBN:9787500540748
  • 定價:30.00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東亞金融危機已經迅速地惡化成一場經濟和社會危機,實際工資直線
下降。這一地區的各大城市充滿了四處尋找工作的閒散勞動者。在農村,
乾旱龜裂的土地和枯竭的農村信貸已經威脅了許多人的生活。因為這次金
融危機是在三十年經濟迅速增長之後爆發出來的。整整一代工人和農民從
未品嘗過貧窮的滋味,而社會也沒有建立正規的機制來減輕人們的困苦。
本研究報告對這場危機進行了分析,提供了東亞地區發展狀況的同期
報告,並建議政府作出加快經濟恢復步伐的指示。當前最緊急的任務是恢
復這一地區經濟穩定增長的環境,這在泰國、韓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
亞尤為重要。這些地區的經濟衰退持續不斷而且十分嚴重。另外,東亞較
小的開發中國家也受到這場危機的波及,並正在為避免深層次的危機而奮
爭。中國台灣、越南和中國的經濟已經在較大程度上避免了衰退,但是,
它們也被迫偏離了已有的經濟成長軌道。
危機的起源
儘管經濟成長改善了窮人的社會水平,但是在90年代中期,就已經
產生了經濟脆弱的根源。東亞地區成功――快速增長、保守的經濟管理和
較低的債務――對私人資本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在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
中,流入的私人資本與國內體系中薄弱的規章制度交織在一起,助長了國
內的信貸擴張。這一增長步驟和形式,與通常是管理不力的資本流入相互
作用 ,使東亞經濟成長的基礎出現了三個薄弱環節:
經常賬戶大量赤字,多為短期融金,使東亞各經濟體面臨資金突然
外逃的風險;
國內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缺乏充分、審慎的規章制度與有效的監管,
允許銀行和公司持有沒有對沖的外國借款。這使得它們難以承受貨幣比值
的突發變化。
公司,在缺乏充分發育的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情況下,公司從銀行籌
集巨款為自身的迅速擴充提供經費,在擴張過程中,它們變得高度槓桿
化。很容易受到利率波動的衝擊。
當市場開始擔心泰國固定匯率的可持續性的時候,資本的流入開始變
成了資本流出。財產的價值驟跌――尤其是股權和
不動產――並且突然把曾經的良性循環變成惡性循
環。下跌的財產價值減少了財富,將資產負債表
損失強加到金融代理的身上,需求下降,市場緊縮
引起了更大的資金外流。資金外逃尋找安全的避難
所,這一切,都使得局勢惡化。
主要挑戰:恢復增長
今天這一地區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恢復廣泛共
有的和可持續的增長。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構成了這
一戰略的基礎。
實施結構改革以恢復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對於
這些國家來說,逆轉強加在窮人身上的收入損失的
唯一途徑是激活經濟擴張。其中,經濟成長的質量
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環境,
把窮人排除在外,或是由於結構基金的不足而削弱
增長,恢復就不能取得預期成效。經濟成長的一個
先決條件是激活需求。由於鄰國的經濟也處於衰退
之中,出口的增長變得緩慢;由於銀行和公司部門
缺乏全面的償還債務能力,使投資受阻;收入和財
富的下降抑制了消費。在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泰
國,20%-65%的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虧損大於
自有資本。資不抵債、高槓桿率的公司無法償還債
務。據估計,這些國家不良貸款的公司達20%――
40%。這種局勢造成了一個螺旋式下降的情況:衰
退迫使企業延長或拖欠銀行的貸款,隨著不良貸款
數量增加,銀行的現金流動被凍結,迫使銀行向流
動性差企業簽署新的貸款契約,甚至收回運行良好
的貸款以加快現金的流動,這進一步深化了衰退。
因此,這個報告強調了能夠持續激活需求的結構改
革:加速金融和企業結構重組的過程,為金融和企
業治理提供了一個關係的框架,擴大公共部門的管
理,改善環境政策。只有將這些步驟與行動綱領結
合起來,才能確保國家持續和高質量地發展。
第二,在危機期間確保低收入階層得到保護並
能共享恢復。如果在今後的三年里,出口累積下降
10%,收入分配以10%的速度惡化,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窮人的數量將會成倍增
長,從4千萬增加到9千多萬。儘管情況並非如
此,但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同時它也說明了重新
開始增長的重要性。本報告提出了保護窮人的財政
政策的行動綱領,提出了保持窮人收入的方法,重
點強調擴大社會服務以減少衰退帶給窮人的惡劣影
響。改革養老金制度、勞動力市場和教育能夠幫助
低收入階層進入持續的經濟復興。
第三,國際社會必須在恢復國際資本流動方面
做些事情。這一地區經歷了巨大的私人資本波動,
通過國內政策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是恢復私人資本
流入的必要條件。一旦政策到位,調動額外資金的
具體行動可以緩和這一地區對消費層的壓力並刺激
增長。如果有一筆100億美元的外部金融附加款可
以啟動,可以將其用來資助附加的財政刺激,為經
濟增長提供巨大的原動力。如果這筆錢的一部分用
在低收入階層,它將會緩解危機所帶來的惡劣影
響。本報告並沒有探究流通資金的特殊機制,只是
在國際和其他論壇進行討論,但是,直接面對這些
挑戰是非常必要的。
向前看
由於企業和銀行無償債能力和該地區衰退所波
及的範圍,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的經濟復甦可
能要比1994――1995年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經濟復甦
花費更長的時間。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處於有利
時期,但俄羅斯的情況和全球金融市場在近幾個月
里令人擔憂的跡象又有所增加,使剛出現的美好前
景又被蒙上一層陰影。最近中國發生的水災無疑是
雪上加霜。在東亞復興過程中,全球經濟發展是可
論證的最重要的話題。
然而,人們很容易對這一地區的未來產生過分
樂觀的估計。這一地區的所有國家都在迅速制定新
的政策,採取新的更加透明的經濟運作方式。他們
已經顯示出為了明天的利益寧願付出額外辛苦和今
天利益的決心。這一地區持續的高儲蓄率就是一個
明證。如果改革的步伐加快,國際社會能夠給予積
極的回響,這一地區將很快走上復甦之路。

作品目錄

致謝
前言
內容概述
第一章 東亞危機
概覽
奇蹟是真實的嗎?
為什麼東亞步履蹣跚?
結構脆弱性的出現
危機一觸即發
危機蔓延
從貨幣和金融危機到經濟和社會危機
結論與本項研究的組織
第二章 貿易和競爭
1996年出口下降的原因
周期性的還是結構性的?
來自中國和其他低成本出口商的競爭
電子工業中狹窄的專業化
亞洲內部貿易:多米諾骨牌效應
危機後果中的亞洲出口
前景和政策
第三章 處在危機中心的金融部門
金融的膨脹與緊縮循環
從破產到重建:繼續前進與修復工作
近期時間表:恢覆信貸流量
銀行重組的困難與艱巨任務
銀行重組的原則
至今所採取的措施
第四章 困境中的企業
企業界的脆弱性是何以造成的?
危機之後:對損失的估計
緊迫的議程:銀行和公司體制的重組
改進企業治理
第五章 從經濟危機到社會危機
進步和脆弱性
危機前的挑戰和日益顯現的脆弱性
危機的社會影響
可以做什麼?
制度腐敗和社會細胞
第六章 危機中的環境:後退還是新的前進?
危機的環境方面
第七章 可持續復甦的優先事項
處理銀行和公司的系統性破產問題
恢復總需求增長的必要性
保護窮人和共享經濟復甦
結構性改革的進程:改善增長的質量
動員額外的資源為增長融資
前面的道路
翻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