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編委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
  • 作者:《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編委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6年10月
  • ISBN:7-101-05335-1
  • 編纂人員:方華、薛安克、陳德喜、陳疇鏞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發展的歷史以及教育教學、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校區建設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
目錄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編纂委員會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編輯部
謹以此書獻給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五十周年
圖片
下沙校園鳥瞰
學校區點陣圖
東嶽校區
文三校區舊址
文一校區
下沙校區
歷任校領導
劉光1956年6月至1962年12月校黨委(黨總支)書記
李光1963年4月至1968年9月校黨委書記
鄭廉1973年12月至1978年10月校黨委書記、校長
方喬1978年10月至1980年5月校黨委書記
王士英1980年5月至1985年2月校黨委書記
王駿1988年4月至1992年3月校黨委書記
曹金榮1995年8月至1999年3月校黨委書記
方華1999年3月至今校黨委書記
周曉光1958年6月至1961年4月校長
周錫銘1961年4月至1966年2月校長
蔣葆增1980年5月至1982年12月校長
王祖耆1982年12月至1988年5月校長
周行權1985年2月至1988年4月校黨委書記1988年5月至1993年7月校長
嚴曉浪1993年7月至1999年3月校長
葉明1999年3月至2003年6月校長
薛安克2003年6月至今校長
歷史瞬間
1956年,蘇聯專家在二機部領導的陪同下,來杭勘察選定校址
1956年9月,學校開學典禮在草棚里舉行
依依惜別1959年,首屆畢業生奔赴祖國各地
1956年秋,師生員工參加建校活動
1958年,500餘名師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
杭州航空工業財經學校首屆學生會執委
1970年代,文三街校區
浙江電機專科學校黨員大會
浙江機械工業學校應徵入伍青年合影
杭州無線電工業管理學校舊址
杭州無線電工業學校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合影
1980年,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成立
1984年,杭電首屆研究生畢業
1994年,與原杭州大學聯合辦學
1997年,電子工業部和浙江省簽訂共建杭電協定
2000年12月18日,下沙校區打下第一樁
百日會戰動員大會
2002年9月16日,下沙新校區宣告建成
1997年,杭州出版學校教職工慶祝教師節合影。
2003年1月,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原杭州出版學校)整體併入我校
2001年,浙江省屬高校首家軟體學院在杭電成立
2004年5月,學校更名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教學科研
學校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眾多獎勵,圖為部分獲獎證書
流程工業擬實最佳化調度系統開發
我校教師參加大洋科考,研製的深海電視抓鬥
三感覺智慧型機械手
我校教師的一批專著獲得獎勵,圖為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的《計算機作業系統》
省級重點實驗室“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研究實驗室”,我校以該所為主的科研人員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殊榮。
學校從198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研究生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居省屬高校前列
電工電子實驗室
學校建成了一批省級實驗示範中心和部省重點實驗室,圖為教師在指導學生
我校學生廣泛開展課餘科研活動,學生在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挑戰杯、電腦大賽等全國性賽事中頻頻獲獎。
電子設計一等獎獲得者與大賽組織者合影。
學生獲得的部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證書
首屆全國電腦大賽獲獎者與教練合影
外籍教師與學生在一起
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國內外著名學者應邀到學校作學術報告
校園文化
社會各界著名人物紛紛來校講學、做報告
金庸
馬雲
吳建民
何祚庥
王蒙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
學校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創辦省內高校第一家思政網站“紅色家園”
2001級學生在軍營接受國防教育
校園舞台不僅活躍了校園文化,而且孕育出鄭、陽一等著名歌手
今日杭電
文一校區鳥瞰
風景如畫的文一校區
典雅雋永的東嶽校區
文一校區行政樓
下沙校區教學科研樓
下沙校區遠眺
下沙校區夜景
下沙校區文化活動中心及廣場
現代大氣的下沙校區
下沙校區文一苑學生公寓
校領導合影
凡例
第一編 歷史沿革
第一章 學校初創
第一節 建校緣由
第二節 艱苦創校
第三節 遭受挫折
第二章 夯實基礎
第一節 恢復辦校
第二節 調換校舍、校廠分置
第三節 學校換新貌
第三章 改建學院
第一節 改建緣由和籌建經過
第二節 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成立
第四章 穩步發展
第一節 榮獲三大國家獎、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第二節 與原杭州大學聯合辦學
第三節 分院制建設
第四節 本科教學合格評價
第五章 世紀跨越
第一節 管理體制轉變
第二節 下沙校區建設
第三節 辦學主體轉移
第四節 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第六章 更名大學
第一節 更名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節 更名成功
第三節 任重道遠
第二編 體制與機構
第一章 領導與管理體制
第二章 黨的組織和建設
第一節 黨代會和黨委會
第二節 黨委組織機構
第三節 黨的紀律檢查
第四節 黨的建設
第五節 黨的幹部工作
第六節 黨的統一戰線工作
第三章 行政管理與機構
第一節 校長、副校長
第二節 行政管理機構
第三節 學術委員會
第四節 學位委員會
第五節 常設專門委員會
第四章 教職工代表大會
第五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
第三節 學生會
第四節 研究生會
第五節 社團聯合會
第六節 校友總會
第三編 教師與職工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教師隊伍
第一節 各學院教師總量
第二節 教師職稱與學歷結構
第三節 教師年齡與性別結構
第四節 共享院士、兼職、客座、名譽教授
第三章 職工隊伍
第一節 管理人員
第二節 教輔人員、工勤人員、附設教授機構人員
第四章 榮譽、獲獎
第一節 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教師
第二節 獲國家、省級榮譽和獎勵的教職員
第三節 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教職員
第四節 獲其他各類榮譽的教職工.
第五節 優秀教職工
第五章 隊伍建設與管理
第一節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節 人事管理與崗位聘任
第三節 人才引進與培養
第四節 職稱評審及對教職工的考核
第五節 工資與社會福利
第六節 社會保障
第六章 離退休工作
第一節 離退休人員概況
第二節 離退休人員發揮餘熱情況
第四編 學生
第一章 數量與構成
第一節 學生數量
第二節 層次結構
第三節 科類結構
第四節 形式結構
第五節 生源地分布
第二章 獎懲考核
第一節 先進集體
第二節 優秀學生
第三節 競賽優勝者
第四節 處分
第三章 招生與畢業分配、就業
第一節 招生工作
第二節 畢業生分配及就業工作
第四章 管理與教育
第一節 學生工作機構的建立及其職能
第二節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節 學生軍訓工作
第四節 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
第五編 教育教學(改建學院前)
第一章 專業設定
第一節 中專專業設定
第二節 專科專業設定
第三節 在職幹部培訓
第二章 教學計畫
第一節 培養目標及特色
第二節 教學計畫與課程設定
第三章 教學管理
第六編 教育教學(本專科、高職)
第一章 專業設定
第一節 本科專業設定
第二節 專科和高職專業設定
第二章 培養計畫
第一節 培養目標
第二節 學制和時間安排
第三節 課程設定
第四節 教學計畫的制定和修訂
第三章 教學改革
第一節 教改立項和教學研究成果
第二節 課程建設
第三節 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改革
第四章 教學管理
第一節 教學管理制度
第二節 教學質量保證措施
第三節 教學管理機構
第四節 本科教學評估
第五章 “兩課”教育
第一節 課程設定和教學要求
第二節 教學組織
第三節 教材和教學方法
第四節 “兩課”教育研究
第六章 體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體育教學與科研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體育設施及運動隊建設
第七編 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
第一章 學科建設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重點學科建設
第二章 學位點建設
第一節 碩士學位點
第二節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第三節 碩士學位授予
第四節 博士學位點
第五節 非學歷研究生教育
第六節 研究生導師的遴選與管理
第三章 研究生培養與管理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培養目標
第三節 培養方案、學制和課程設定
第四節 研究生招生、畢業與就業
第八編 科學研究
第一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科研管理機構設定與沿革
第二節 科研機構的設定
第三節 科研管理與制度
第二章 課題與成果
第一節 課題與經費
第二節 成果與獲獎
第三節 專利與軟體登記
第三章 論著與刊物
第一節 學術論文與著作
第二節 學術刊物
第三節 三大索引收錄的論文
第四章 學術交流
第一節 學術組織
第二節 學術交流活動
第五章 科技服務
第一節 科技服務概況
第二節 服務內容和管理
第三節 產學研合作
第九編 教學科研條件與設施
第一章 教材
第一節 教材編審與出版
第二節 教材評優與獎勵
第三節 教材管理
第二章 實驗室
第一節 建設與發展概述
第二節 主要實驗室
第三節 實驗室管理
第四節 實驗室人員
第五節 教學儀器設備
第三章 圖書館與檔案室
第一節 圖書館建設和發展概述
第二節 文獻採集與分編工作
第三節 圖書報刊館藏及特色
第四節 書刊與情況資料服務工作
第五節 檔案室
第四章 網路信息技術中心
第一節 建設與發展概述
第二節 計算中心電教中心網路中心
第十編 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一章 合作與互訪
第一節 校際交流與合作
第二節 出國(境)考察訪問
第三節 來訪外賓
第二章 學術交流
第三章 留學
第一節 出國(境)留學
第二節 來華留學
第四章 外籍專家、教師
第十一編 校區建設與後勤、產業、經費管理
第一章 校區
第一節 文一校區
第二節 東嶽校區
第二章 下沙校區建設
第一節 下沙校區建設概況
第二節 下沙校區主要建築建設情況
第三節 單體工程介紹
第三章 校園管理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體育運動設施
第三節 下沙校區文化活動中心
第四節 房地產管理與服務
第四章 安全保衛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安全保衛措施及成效
第五章 後勤
第一節 後勤服務概況
第二節 後勤服務總公司(杭州文一教育發展有限公司)
第三節 總公司下屬各管理服務中心
第四節 後勤思政及黨建工作
第五節 醫療衛生與保健
第六節 後勤集體及個人獲得榮譽情況
第六章 校辦產業
第七章 經費管理
第一節 財務機構
第二節 經費來源和使用
第三節 經費管理
第四節 財會電算化與信息化
第十二編 校園文化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規劃與舉措
第二節 校風與形象建設
第二章 環境文化
第一節 校園綠化
第二節 園林景觀
第三章 學校傳媒
第一節 校報
第二節 校廣播台
第三節 校內新聞網
第四章 文化活動
第一節 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
第二節 文化藝術活動
第三節 社會實踐與公益活動
第十三編 學院與系科
第一章 二級管理
第一節 學院變更情況
第二節 學院制建設的背景、過程及意義
第二章 機電工程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三章 自動化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四章 財經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五章 管理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六章 計算機學院 軟體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七章 電子信息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八章 通信工程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九章 理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十章 外國語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教學與科研
第三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十一章 人文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教學和科研
第三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十二章 新聞出版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學科建設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科學研究
第五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十三章 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教學工作
第三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十四章 信息工程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教學工作
第三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第十五章 成人教育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函授教育
第三節 夜大學
第四節 成人脫產班
第五節 幹部培訓與繼續教育
第六節 自學考試
第七節 學生工作與文化建設
附錄
1.1980—2005年黨委、行政組織機構中層幹部任職情況表
2.歷年共青團系統表彰先進情況
3.歷年各類優秀學生名單
4.歷年區以上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黨代會代表名單
後記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志》編採人員名單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