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市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杭州開發區)是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開發區,行政管轄面積104.7平方公里,轄區人口40萬。

目前在34平方千米建成區已構建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優美的園區環境、便捷的生活設施、高效規範的政府服務。曾被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評為中國75個城市開發區投資環境最佳開發區,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多家機構聯合評為跨國企業投資的最佳開發區。根據杭州市“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戰略目標,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杭州城市東部178平方千米是杭州大都市的副中心(即下沙新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市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 行政管轄面積:104.7平方千米。
  • 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開發區
  • 轄區人口:40萬
現狀,職責,發展,新區,

現狀

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杭州開發區以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目標,大力實施“工業興區”戰略,2008年以來,工業經濟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械製造、食品飲料四大主導產業。2006年,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113.4億元,外貿出口71.11億美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第十二位。
投資創業環境日臻完善
杭州開發區秉承“讓投資者獲利,讓創業者成功”理念,致力於營造一流的投資創業環境。2004年,開發區被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評為中國75個城市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最佳開發區。2007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為“跨國公司最佳投資的開發區”。到2006年底,開發區已吸引32個國家和地區的404家外商投資企業,其中列入全球500強的31家跨國公司投資創辦了50個項目。
科技創新凸顯發展優勢
杭州開發區大力實施“科教強區”戰略,以下沙高教園區14所高校為依託,建立產學研合作中心,建設新加坡杭州科技園、大學科技園、高科技孵化器等載體和平台,致力於發展軟體及高新技術產業。2006年,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到61%。
人文生態彰顯城市品質
杭州開發區以打造花園式生態型城市副中心為目標,大力實施“環境立區”戰略。區內擁有省內規模最大的下沙高教園區,占地10.91平方公里,現有14所大學、16萬在校大學生,知識精英的高度集聚,濃郁了文化氛圍,提升了城市品位。開發區充分利用錢塘江及生態濕地資源,精心打造了沿江景觀大道、生態公園、高教園區景觀帶等生態工程,建成區內河渠交錯、綠樹成蔭、白鷺翔飛、鳥語花香,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品質。
開發區正在加快由“建區”向“造城”、由依江發展向跨江發展的戰略轉移,深入實施“工業興區、科教強區、環境立區”三大戰略,努力打造“下沙創造”和“文化下沙”兩張金名片。2007年,開發區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號召,制定“主攻江東、決戰江北”三年行動計畫,加快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新世紀大學科技城、花園式生態型城市副中心”,增加副城的核心競爭力,吹響了開發區二次創業的號角,下沙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職責

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黨工委、管委會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代表市委、市政府對杭州經濟開發區(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區)實施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
主要職責:
(一)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黨工委、管委會在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行使以下職責:
1、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決策和工作部署。代表市委對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實施黨的領導和監督。
2、編制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的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計畫,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3、依法制訂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各項行政管理規定,並組織實施。
4、負責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的土地規劃、徵用、劃撥和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工作,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並實施地政地籍管理。
5、依據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負責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的規劃實施工作,建設規劃項目的審核和規劃項目的監督檢查,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6、負責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建設工程管理,核發區內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
7、負責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環境保護和監督工作,編制並報批區內環境保護規劃,審批區內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設施工程,核發《環保施工許可證》、《環保設施驗收合格證》和《排放污染物許可證》。
8、負責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房地產開發和房屋產權、產籍以及房地產交易市場和物業的管理,核發房屋權屬證書和《商品房預售證》。
9、負責統一規劃和建設管理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10、負責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財政預決算管理、國有資產管理、財務會計監督,協助稅收征管工作。
11、享有外經和外貿自營權,管理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的進出口貿易、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負責處理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涉外事務;按有關規定審核、申報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人員出國(境)和對外邀請事項。
12、負責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招商引資工作,按照規定許可權審批或審核報批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投資項目,發放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根據國家授權,負責出口加工區貿易業務管理及企業進出境貨物、物品的審批。
13、負責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統計、物價、審計、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及城市管理工作。
14、管理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的文化、教育、科技、衛生、計畫生育、民政、體育等公共事業。
15、協調監督有關部門設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的分支機構或派出機構的工作。
16、行使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
(二)杭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黨工委、管委會受委託在下沙鎮區域內依法行使以下職責:
1、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決策和工作部署。代表市委在區域內實施黨的領導和監督。
2、根據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下沙鎮的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計畫,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3、負責區域內農業、工業、商貿、組織、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公安、司法行政、民政、文化、教育、科技、衛生、計畫生育、體育等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各項黨政管理工作。
4、負責區域內的土地規劃、徵用、劃撥和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工作。
5、負責區域內的規劃、建設管理,房地產管理,環境保護和文物保護等工作。
6、統一規劃和建設、管理區域內的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7、規劃、審批區域內新辦企業和投資項目。
8、組織實施區域內民政、文化、教育、科技、衛生、計畫生育、體育等各項事業以及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
9、管理區域內的財政、國有資產、審計、物價、統計等工作。
10、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

發展

從1980年第一個經濟特區的建立起,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各類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助推器,城市化的加速器。從全國的情況看,開發區已經從最初封閉式的改革開發試驗基地,轉變為開放式發展;其主要功能從過去的“四個視窗”、“三為主”,逐步進化為擴展老城區發展空間,加快實現城市化的重要途徑。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是與開發區的成長和發育分不開的。
(一)開發區在杭州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杭州市是全國重要的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為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維持老城區的風貌,把新區建設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擴大產業發展空間結合起來,設立了蘇州新技術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兩個開發區。兩個開發區的總規劃面積為120平方公里,是老城區的8倍多;截止2013年上半年已經開發的面積有30平方公里,是老城區的2倍多。蘇州通過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兩個新區的建設,既解決了蘇州經濟發展、產業提升與老城區規模過小的矛盾,又解決了保護千年古城與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矛盾,一舉跨入江蘇省特大型城市的前列。
杭州市的自然情況類似蘇州,既要保護和開發老城區的旅遊資源,又需要擴大產業發展空間。老城區的土地資源短缺是多年來制約杭州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土地價格較高是杭州經濟發展的一個劣勢。因此,開發新城區,加快開發區的建設對促進杭州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截止2013年初,杭州市有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1年3月,現由主區塊、之江科技工業園和下沙科技工業園三部分組成,總面積25.6平方公里。其中主區塊地處老城區,是以浙江大學、科研院所為依託的無邊界開發區。從數量上看,高新技術開發區有企業972家,其中經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254家,外商投資企業190家。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3年,規劃控制面積104平方公里,經過8年建成25平方公里。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一個新開區,其功能是“以現代工業為主,以吸引外資為主,以拓展出口為主”。截至2000年年底,入區企業共277戶,外商投資企業(包括港澳台投資)55家,接近入區企業的20%。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採取一區多園的模式,在管委會的統一規劃下,實行區內功能分工。主要的區中園吧敖闊有高教園區、新藥港工業園區、機電工業園區、輕紡工業園區、高科技化工園區等。
高新技術開發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功能分工是:高新技術開發區主要起到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作用,以吸引內資為主。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以有一定技術檔次的製造企業為主。
杭州經濟技術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對杭州市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杭州老城區發展空間不足的矛盾。根據1999年的統計,兩個開發區已開發面積占市區面積的7%,工業總產值占市區工業總產值的35%;利稅(不含所得稅)占市區工業企業的35%;實際利用外資數量是杭州市區的1.7倍,出口創匯占全市的4.6%。2000年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IT產業的技工貿總收入占全省的1/3。
(二)杭州市開發區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2年以來,杭州開發區的發展進入了結構調整和二次創業階段。開發區的發展出現了以下新的趨勢和動向。
各類開發區的功能趨近。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入住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向高技術產業方向發展,相對集中在幾個具有高技術含量的製造業。近些年來,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區內進行功能劃分,形成高校園區,醫藥園區等高技術特色園區。與此同時,隨著高技術創業企業的成長壯大,高新技術區的企業也從以孵化企業為主,向小企業和大企業並存的方向發展。如1992年入住高新技術區的UT斯達康從一個留學生創辦的20~30人的貿易類企業,發展到今天有20億元銷售額的大型電信設備製造企業。1995年入住高新區的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一個註冊資本50萬元人民幣,8個年輕人興辦的小型軟體企業,已成長為擁有600名員工,銷售額為3.5億元的浙江省軟體十強之一。高新技術和經濟技術開發區都向著高新技術產業的方向發展,主要區別在於高新技術區以孵化創業企業為主,而經濟技術開發區則以吸引大型的成熟技術的產業投資項目為主。
一市多園區,開發區之間競爭加劇。由於我國現有財稅體制是流轉稅逐級留成,企業所得稅按隸屬關係繳納,因此,各級政府都有興辦開發區和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為了發展區縣經濟,擴大稅源和增加就業,杭州市的各區縣也紛紛劃地建設開發區,形成了分散競爭的局面。
開發區企業以內資為主。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孵化企業為主,因此,大部分企業是內資企業,少數國外留學生企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定位為吸引外資為主和出口為主,但實際上內資比例遠遠大於外資。其中民營企業投資比例較大,這與浙江地區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有重要關係。近些年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吸引外資方面加大了力度。2000年,外商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0%多。
開發區實行分散管理,管理方式多樣化。與全國大部分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一樣,杭州的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管委會都是市政府派出機構,具有準政府的職能。各區縣開發區或園區的管理由各區縣政府管理,並無統一模式。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域集中,實行一級管理。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區塊比較分散,在行使管理許可權上比較複雜,採取多種方式。如主區塊是在老城區內,開發區管理機構與所在區行政管理有一定的重疊,最終採取區政府委託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管理的方式;下沙科技園區緊鄰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部分,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派出機構進駐下沙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了擴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還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委託一些高新技術區企業的駐外企業進行招商,並建立了利益激勵機制。從兩個管委會的特點看,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在高技術企業鑑定的認證、成果轉化、孵化企業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經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則在招商引資,園區的開發規劃方面有較豐富的經驗。兩個管理機構職能上有一定互補性。如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到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審批項目,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推薦權。
在分散建開發區的情況下,如何改進開發區的管理體制,實行統一規劃和統一政策,合理配置資源,成為提高杭州開發區整體競爭優勢,加快杭州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新區

杭州開發區大力實施“科教強區”戰略,建成浙江省最大規模的下沙高教園區。下沙高教園區規劃面積10.91平方公里,15所高校,15萬在校大學生。經過五年建設,下沙高教園區已全面建成投用。截止2012年,中國計量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14所高校在校生已達12萬人。依託下沙高教園區,開發區管委會正在著力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平台,建設大學科技園區、留學生創業園,構築起15所高校和700多家現代製造企業互動發展的平台,大力培育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識經濟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努力增強開發區的核心競爭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