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脈準華夏羊齒是一種準華夏羊齒屬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束脈準華夏羊齒
- 界:植物界
- 屬:準華夏羊齒屬
- 拉丁學名:Cathysiopteridium fasciculatum Li
形態特徵,時代產地,
形態特徵
大多保存為單個羽片的印痕化石,長卵形或倒卵形,大者長 21 cm 以上,寬 14 cm(一般 寬 6~7 cm),長寬之比平均為 3∶1~4∶1。頂端急尖或漸尖成一尖頭,基部鈍圓狀或微呈楔 形,無柄;邊緣鋸齒狀;靠頂端的小羽片邊緣為前傾波狀,並由下至上漸變緩。中脈粗 3 mm, 一般 1~2 mm,表面具有 1~2 條不規則的肋或溝,有時成細縱紋。一級側脈明顯,略細於中 脈,對生,伸出角變化較大,一般 50°~60°,最大角 70° 左右,直,粗細基本不變伸至邊緣齒 中。基部有時微下延;細脈以 50°~80° 角自一級側脈伸出,立即分叉 1 次,其後一支通常再分 叉 1~2 次,而前一支則以二岐合軸式分叉 2~4 次或更多次,所有的支脈組成一束,每束脈中 支脈彼此近平行地前延或略微前彎。除脈束基部的 1~3 支叉脈與相鄰脈束的基部叉脈相交結 成三角形網眼外,一般不結網;相對伸出的細脈在兩條一級側脈中間或微偏下方相遇,結成一 條明顯的縫脈;縫脈的近軸端從一級側脈伸出處偏向上方的中脈兩側開始,先外彎至相鄰一級 側脈的中部,然後直伸至邊緣齒缺中。中脈兩側具有細脈伸出,直接與縫脈相交。在保存完好 的標本上,細脈間可見多達 4 個點痕,且分布均勻。 在葉的表面,尤其是一級側脈的兩側,見有橢圓形或近圓形酷似“種子”器官的印痕。較 好的標本上,這種印痕在側脈兩側甚多,排列不甚規則,分布在細脈之上或中間;有的標本, 僅見於細脈伸出處,頗顯規則。印痕的直徑不超過 1 mm,兩層結構,外層為一圈炭質,頂端 有一小缺口或不明顯,內層結構不清(黃聯盟等,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