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杜鵑花城,位於於
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
大別山中段南麓,地處
武漢、鄭州、合肥三角經濟區域中心,緊鄰省會
武漢。版圖面積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餘萬。境內東西最長距離為76公里,南北最寬跨度82公里。
地理位置
位置
地理方位:東經114°40′—115°28′,北緯30°52′—31°36′。
氣候
麻城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季為普遍現象。年均氣溫13.0-16.1℃,年平均降水量1111.2-1688.7mm,日照2153h,年無霜期250-270天。
地形
麻城屬大別山區。全境有如馬蹄形,三面環山,東、北、西三部分山脈相連,群峰突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形成全市總面積40%為山地,30%為低山丘陵,30%為平原的己獄府自然地理特點。
杜鵑花城簡介
杜鵑花海是位於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麻城AAAA級景區
龜峰山風景區的古杜鵑群落。其分布集中、規模大、年代久、保存完好。2007年10月26日至27日,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
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林科院等單位5位專家組成的杜鵑考察鑑定組,在湖北麻城宣布,該市發現華中地區規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古杜鵑群落,其總面積達10萬多畝,生長周期上百萬年。其中,龜峰山風景區古杜鵑群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達1萬多畝,屬原生態古杜鵑群落。龜峰山廈多杜鵑花海的景色最美麗、最壯觀,堪稱華中地區旅遊景點中的經典。華中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園林系系主任陳龍清教授實地踏勘後認為戶您駝乘,龜峰山這樣海拔1300多米的高寒山上,能生長連片面積上萬畝,生長周期上百萬年的原始古杜鵑林,其面積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景色之美、保存之好,體現了環境、植被與杜鵑和諧共存,在華中地區堪稱一絕,在全國也屬罕見。 2009年4月2日,由省林業局科教處處長羅昌文、省林科院院長宋叢文、省林科院博士張家來、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總園藝師許天全等四位專家組成的專家鑑定組對麻城龜峰山古杜鵑群落進行研究,專家們在2007年的基礎上經過詳細、嚴格的現場調查、取樣和檢測後,得出如下結論:麻城龜峰山古杜鵑群落總面積達10餘萬畝,是典型的原始杜鵑科、杜鵑屬映山紅(Rhododendronsimsii),平均樹齡在100年上,最大單株萌條達56支,每枝幹徑在6-10厘米之間,樹冠冠徑危海葛達6米,覆蓋面積達35平方米左右,是全國目前所見的最大滲踏廈的映山紅生態古群落,與普通杜鵑群落相比,其年代久遠,經歷了上百萬年自葛拳才然演化過程,植被群落保存完好,景色植物優美,分布度高,海拔高(北緯31度,海拔1200米以上)集中連片覆蓋度高,具有較高的植物學、生態學研究價值,是最理想的古杜鵑群落標本,該群落面積之大,年代之古老,緯度之高,海拔之高,優勢度之高,保存之好,花色之美,堪稱全國一絕,世界罕見。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2009年4月5日,全國際著名杜鵑花權威專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杜鵑花協會副理事長管開雲教授再次對龜峰山杜鵑進行了現場調查、取樣和檢測後說:在我從事植物科學研究的三十幾年生涯中,幾乎跑遍了全世界杜鵑花分布地,湖北麻城杜鵑是我見到過的該種杜鵑分布最集中,林分結構最純,種群面積最大,樹齡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蹟,真可謂麻杜鵑甲天下。
從此,麻城“杜鵑花海”為世人所知。
科研與觀賞價值
2009年4月2日,應麻城市人民政府邀請,湖北省林業局科教處羅昌文處長帶隊,組織由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許天全研究員、湖北省林科院長宋叢文、博士張家來和麻城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胡孝枝組成的專家組,對麻城市龜峰山杜鵑進行了科學考察。專家組在2007年10月專家評審意見的基礎上,經過現場調查、取樣、分析和研討,形成如下評估意見:
麻城龜峰山杜鵑群落連片面照紙局檔積近6萬畝,是典型的映山紅(Rhododendron simsii)古群落(平均樹齡在100年以上,最大單株萌條達56枝,每枝幹徑在6-10厘米之間,樹冠冠徑達6米,覆蓋面積35m2左右),是全國目前所見最大的古杜鵑原始群落。麻城古杜鵑群落有別於普通的野生杜鵑,其起源年代久遠,經歷了上百萬年的自然演替過程,植被群落保存完好,分布緯度和海撥高(北緯31度,海撥700-1300米),集中連片覆蓋度高,具有極高的植物學、生態學研究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該杜鵑群落面積之大、年代之古老、分布緯度、海撥之高、保存之好、優勢度之高、花色之美,堪稱全國一絕,世界罕見,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所獲榮譽
在2009年4月16日召開的2009-麻城·中國杜鵑花城旅遊發布會上,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申報部主任張晨江麻城市頒發《面積最大的古杜鵑(映山紅)群落》證書。至此,麻城市被列為中國最大的古杜鵑群落城市。麻城也因此被賦予“中國杜鵑花城”的美譽。
最佳觀光期
麻城杜鵑最佳賞花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生長在海拔千米,花期稍遲。每年農曆四月份,龜峰山龜背嶺上一簇簇,一團團的杜鵑便會燃燒在你眼前,紅艷似火。沿著用枕木鋪成的全長4.6公里的旅遊步道,過杜鵑亭,登龜峰山海拔最高的主峰系馬樁(1224米)前行,將有幸目睹有“花王”之稱的據說是中國最大的一株杜鵑。“杜鵑花王”蒼勁古雅、曲若虬龍,最為耀眼。其樹齡有300多年,其獨特之處在於次生枝幹有56枝(象徵著全國56個民族大團結),每枝幹莖在6厘米至10厘米之間,樹冠冠莖達6米,覆蓋面積達35平方米。麻城市為此投保960萬元,寓意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生長的56個民族血脈相連。
文化活動和宣傳
2008年4月23日,首屆中國·
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麻城市隆重舉行。為為打造城市知名旅遊品牌,麻城推出了“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的廣告語打響杜鵑品牌,並用杜鵑命名杜鵑大道、杜鵑廣場,興建杜鵑花博覽館等建築。 並聘請中國內地女明星
曹曦文為杜鵑仙子,作為“杜鵑花城”品牌形象代言人。
旅遊
旅遊資源
白雲台:位於市北仙居山,有石隆起,上平台,時有雲氣往來其巔,高瞻遠眺,縹緲繽紛,相傳為麻姑行游之所。
雁台:位於市東白梟山之南,有石平坦如席,釋道一修真是山,早晚率動彌課頌於台上,梵語一聲,群雁下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道力佛性作如是觀。
釣魚台:位於市風陂河,兩水夾流,巨石突起於河中,縱橫各丈許,明季邑人周柳塘建寨碧樓於台上,暇則垂釣其中,海內名士朝夕過從,稱盛一時,迄今僅存遺址。
龜峰旭日:龜山峻極,高聳入雲,頂望江河如匹練,而於凌晨觀日出為奇,扶桑動搖,海水吞吐,金蛇萬道,射目盪心,恰似泰山之觀日出。
白臬飛泉:山頂有石壁,泉從罅出,稍下為石所截,激怒有聲,嘖玉濺珠,不可遏止,飛向半空,千丈一落,奇瀑也。
麻姑仙洞:洞在仙居山之腹。邑志記後趙麻秋建城時,督工子夜不輟,其女麻姑側憫民工,偽作雞聲,冀父聞聲罷役,久為,秋覺而笞姑,姑遂逃此修真。山半為靜月寺,寺左邊一亭,更上有洞,懸石支架,中空如室,底有一池,魚游其中,背有平台,方廣十笏,東南居峰護衛屏列,西北則煙雲繚繞,彌望無際,四方名士,選勝來游者甚眾,雅士留詩,代有所聞。
柏子秋蔭:柏子塔在市東北二十里之九龍山,相傳唐時所建,塔高九丈九尺,其頂覆以鐵鑊,有柏樹盤生於中,每於立秋日午時,塔四面無影,夙傳中洲有塔,每日中無影,論者謂土圭正景之義,茲塔獨於立秋日無影,實為異事。
鳳嶺朝云:鳳嶺位於市西北十五里麻姑仙洞之側,相傳有鳳集此,朝陽未升,晨霞初啟,雲蒸霞蔚,晴絲萬縷,若煙非煙,似霧非霧,可與巫山神女峰比美。
萬松古亭:亭在古縣城西七里,昔縣令張公毅植樹萬株於西崗,立亭其間以觀風,宋蘇子瞻過此,有詩且以名其亭。
桃林春色:桃林位之市東五里之桃林河,兩岸多桃花,綿亘十餘里,居民村巷,羅錯其間,桃花盛開,紅霞如錦,茅檐竹舍,掩映芳華。
龍池夜月:黑龍池在市東南三里許,池水清澈如碧玉,每值夜水輪涌,皎浩異常,人立池旁,清鑒毛髮,儼居玻璃世界。
革命聖地
烈士陵園:位於市西面牛坡山,面積約90餘畝。臨山石階百級而上,門內矗立氣勢雄偉、高聳入雲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面以閃閃發光鎦金大字,鐫刻著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徐向前等同志的題字和題詞。園內還興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堂和革命博物館。
乘馬崗會館:1926年秋,乘馬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和乘馬區農民協會成立的舊址,毛澤東同志派來的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三百名學生軍戰鬥指揮部設在此處,縣農民自衛軍也在這裡成立。解放後,經人民政府保護和維修,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夏家山:位於市南夫子河鎮蘆家河附近,地居偏僻狹道,入而忽然開朗,背倚高山可為屏障,抗戰期間黨派方毅、劉西堯、張體學等同志在此開闢鄂東抗日根據地,第二十一集團軍抗日第五大隊,在此成立。
鄂豫皖紅四軍組建遺址:位於福田河鎮舊街,1931年1月,活動在鄂豫皖邊區的紅一軍與轉道而來的十五軍在商南竹園會師,就近開赴麻城福田河,合編為紅四軍,曠繼勛任軍長,徐向前任參謀長,全軍約1.25萬人。
順河柏樹(北風)咀紅軍醫院:位於順河集鎮垸店柏樹村,1930年,麻城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機關駐地柏樹咀,同時,省蘇維埃政府也在此建立紅軍醫院第二分院。醫院占地約200平方米,磚木結構平房。新中國成立後多次維修,並闢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遺蹟及文物
粟山崗遺址:位於市區龍池橋辦事松鶴村。呈不規則長方形土墩,南北長120米,東西寬60米,高出地表1-3米。暴露遺物有陶器和石器兩大類。陶器有泥質磨光黑陶曲腹杯、彩陶高柄罐形鼎、鏤孔豆、孟、甑、紡輪等。石器有石斧、矛、鏃等。謝家墩遺址,位於宋埠大勝山村謝家墩垸,距宋埠4公里。遺址成長方形,高出地表3-9米,總面積4000平方米,出土器形有夾砂陶平折沿陶盆、麻面實心陶球、小口高頸陶罐、弦紋缸、陶環、陶缽等。器物紋飾有弦紋、繩紋、鏤孔和附加堆紋等。專家考證,屬新石器龍山文化,含有屈家嶺等早期文化因素,為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地。
白骨墩楚墓:位於宋埠鎮大勝山村,古墓共6座,出土文物262件,其中陶器109件,有鼎、敦、壺、罐、豆、紡輪等;銅器142件,有劍、矛鏃、馬銜、鼎、壺等。墓葬均為長方形坑豎穴墓,棺木以懸底弧棺為特點。據專家考證,該墓與江陵楚墓、黃岡月兒沖墓為同時代墓葬。
主要景觀
龜峰山風景區位於麻城市龜山鎮境內,由龜頭、龜腰、龜尾等9座山峰組成,方圓100多公里,最高海拔1320米。國家AAAA級風景區。因其地形山勢酷似一隻昂首吞日的神龜而得名“龜山”,大別山中的名山。有“
天下第一龜”、“中國杜鵑第一山”和“第二廬山”的美譽。龜峰山主要景點有:杜鵑花海,龜首,抗戰遺蹟石刻,能仁禪寺,望龜亭,觀音殿,龜山迎客松,杜鵑花溪等。
龜峰山屬亞熱帶大陸濕潤季風氣候,它的位置恰好處在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北坡是南溫帶針葉與落
葉混交林景觀,而南坡則是北亞熱帶綠
針闊葉混交林景觀。大別山脈一名,正是體現了這種景觀上的兩種不同形態。氣候、水文和土壤上的巨大差異,構成了龜峰山所獨有的豐富多彩的四季美景。
龜峰山平均氣溫為13℃,7月最高氣溫為23℃。盛夏時節,當100公里外的武漢處於火爐狀態時,龜峰山卻是一片清涼世界。龜峰山春可觀賞蘭花杜鵑,夏可避暑納涼,秋可觀紅采山果,冬可踏雪尋梅。因長期的封山保護,自然地質資源和植被保存極為完整。是大別山少有的風景旅遊勝地。
龜峰山奇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全部都是由古老的石英花崗岩組成。與由石灰石與水作用下生成的溶岩石不同,龜峰山地區的象形蝕余奇石則是花崗岩在長期的物理風化、崩塌和地應力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更顯得險峻瑰麗、雄渾蒼勁、粗獷神奇、自然天成。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它們有的像龜,有的像兔、,有的像貓,在的象獅身人面獸……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奇石的形態變幻無窮。登山路上,觀龜峰奇石,令人有峰迴路轉,移步換景,遐想萬千之感。
麻城烈士陵園位於城區陵園路, 是為紀念”
黃麻起義”和緬懷鄂豫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而修建的,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之一和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節點。國家AAAA級景區,該陵園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是湖北省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麻城杏花村位於麻城市岐亭古鎮旁,國家AAA級景區。據專家學者考證,即晚唐詩人杜牧《清明》詩中所寫的杏花村。明清詩人也多有詩賦。清乾隆皇帝曾御賜巨匾“杏花古剎”於村廟。這是一座文化名村,風景幽美,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誘人。
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市區西北4公里處,國家AAA級景區。其森林覆蓋率達95%。公園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多彩多姿,帝主廟建於明代,是著名道教活動中心;麻姑仙洞泉水清澈,終年不涸,與鳳嶺朝雲同列入 “麻城八景”;靜月宮綠竹通幽,藏獅洞冬暖夏涼;石築城牆連綿數里,三國曹操手書“萬古高風”遺址等等。
公園交通便利。五腦山森林公園地處麻城市區,106國道、合武鐵路、大廣高速公路在這裡交匯,距市區中心僅4公里,距京九火車站10公里,距合武火車站2公里,距武漢天河機場80公里,交通極其便利,各景區道路暢通,便捷。
公園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山峰連綿起伏,林海松濤,百鳥鳴唱,綠水青山,令人留連忘返。公園旅遊資源豐富,帝主廟、法華寺分別是麻城道教、佛教活動中心;白雲台、麻姑仙洞、鳳嶺朝雲同列入麻城“三台八景”。
建園以來,公園一是逐步完善基礎設施,修通帝主廟至麻姑仙洞山頂公路,硬化了進場4.5公里仙姑路,改造公園電網,新建通訊基站和供水系統,實現了水、電、路、通訊“四通”;二是新建、修繕一批景點,修繕了帝主廟、麻姑仙洞、靜月宮等老景點,新建法華寺、動植物園、霸王寨、飛機場等新景點;三是通過招商建成了簡家沖水庫和輝煌山莊,仙姑洞山莊,提高了公園旅遊接待能力。
柏子塔建於唐代,距今有1200多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湖北省麻城市區東北約10 公里的九龍山上,轄地屬閻河鎮柏子塔村。柏子塔為六邊形樓閣式磚塔,蓮花形平座以及直欞窗為唐代盛行的建築風格,而球紋窗又具有五代風格。原為九層。日寇侵華時,將塔頂及八、九層炸毀,現存七層半,殘高34.72 米,保存總體狀況較好。據(《麻城縣誌》康熙九年刻本)載:“唐德宗四年(783 年),虛應禪師建塔,九級,頂覆以鐵鑊,鑊側一柏蟠根而生,每立秋日午,塔身無影”。故稱“柏子秋陰”是“
麻城八景”之一。塔旁有“唐王洞”、“龍井”、“寺院”。塔南50米處是“九龍寺”,為三開磚木結構建築。內有僧人兼作柏子塔保護人。另外,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學、著述的龍潭寺、釣魚台遺址,亦在附近。
從此,麻城“杜鵑花海”為世人所知。
科研與觀賞價值
2009年4月2日,應麻城市人民政府邀請,湖北省林業局科教處羅昌文處長帶隊,組織由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許天全研究員、湖北省林科院長宋叢文、博士張家來和麻城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胡孝枝組成的專家組,對麻城市龜峰山杜鵑進行了科學考察。專家組在2007年10月專家評審意見的基礎上,經過現場調查、取樣、分析和研討,形成如下評估意見:
麻城龜峰山杜鵑群落連片面積近6萬畝,是典型的映山紅(Rhododendron simsii)古群落(平均樹齡在100年以上,最大單株萌條達56枝,每枝幹徑在6-10厘米之間,樹冠冠徑達6米,覆蓋面積35m2左右),是全國目前所見最大的古杜鵑原始群落。麻城古杜鵑群落有別於普通的野生杜鵑,其起源年代久遠,經歷了上百萬年的自然演替過程,植被群落保存完好,分布緯度和海撥高(北緯31度,海撥700-1300米),集中連片覆蓋度高,具有極高的植物學、生態學研究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該杜鵑群落面積之大、年代之古老、分布緯度、海撥之高、保存之好、優勢度之高、花色之美,堪稱全國一絕,世界罕見,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所獲榮譽
在2009年4月16日召開的2009-麻城·中國杜鵑花城旅遊發布會上,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申報部主任張晨江麻城市頒發《面積最大的古杜鵑(映山紅)群落》證書。至此,麻城市被列為中國最大的古杜鵑群落城市。麻城也因此被賦予“中國杜鵑花城”的美譽。
最佳觀光期
麻城杜鵑最佳賞花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生長在海拔千米,花期稍遲。每年農曆四月份,龜峰山龜背嶺上一簇簇,一團團的杜鵑便會燃燒在你眼前,紅艷似火。沿著用枕木鋪成的全長4.6公里的旅遊步道,過杜鵑亭,登龜峰山海拔最高的主峰系馬樁(1224米)前行,將有幸目睹有“花王”之稱的據說是中國最大的一株杜鵑。“杜鵑花王”蒼勁古雅、曲若虬龍,最為耀眼。其樹齡有300多年,其獨特之處在於次生枝幹有56枝(象徵著全國56個民族大團結),每枝幹莖在6厘米至10厘米之間,樹冠冠莖達6米,覆蓋面積達35平方米。麻城市為此投保960萬元,寓意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生長的56個民族血脈相連。
文化活動和宣傳
2008年4月23日,首屆中國·
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麻城市隆重舉行。為為打造城市知名旅遊品牌,麻城推出了“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的廣告語打響杜鵑品牌,並用杜鵑命名杜鵑大道、杜鵑廣場,興建杜鵑花博覽館等建築。 並聘請中國內地女明星
曹曦文為杜鵑仙子,作為“杜鵑花城”品牌形象代言人。
旅遊
旅遊資源
白雲台:位於市北仙居山,有石隆起,上平台,時有雲氣往來其巔,高瞻遠眺,縹緲繽紛,相傳為麻姑行游之所。
雁台:位於市東白梟山之南,有石平坦如席,釋道一修真是山,早晚率動彌課頌於台上,梵語一聲,群雁下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道力佛性作如是觀。
釣魚台:位於市風陂河,兩水夾流,巨石突起於河中,縱橫各丈許,明季邑人周柳塘建寨碧樓於台上,暇則垂釣其中,海內名士朝夕過從,稱盛一時,迄今僅存遺址。
龜峰旭日:龜山峻極,高聳入雲,頂望江河如匹練,而於凌晨觀日出為奇,扶桑動搖,海水吞吐,金蛇萬道,射目盪心,恰似泰山之觀日出。
白臬飛泉:山頂有石壁,泉從罅出,稍下為石所截,激怒有聲,嘖玉濺珠,不可遏止,飛向半空,千丈一落,奇瀑也。
麻姑仙洞:洞在仙居山之腹。邑志記後趙麻秋建城時,督工子夜不輟,其女麻姑側憫民工,偽作雞聲,冀父聞聲罷役,久為,秋覺而笞姑,姑遂逃此修真。山半為靜月寺,寺左邊一亭,更上有洞,懸石支架,中空如室,底有一池,魚游其中,背有平台,方廣十笏,東南居峰護衛屏列,西北則煙雲繚繞,彌望無際,四方名士,選勝來游者甚眾,雅士留詩,代有所聞。
柏子秋蔭:柏子塔在市東北二十里之九龍山,相傳唐時所建,塔高九丈九尺,其頂覆以鐵鑊,有柏樹盤生於中,每於立秋日午時,塔四面無影,夙傳中洲有塔,每日中無影,論者謂土圭正景之義,茲塔獨於立秋日無影,實為異事。
鳳嶺朝云:鳳嶺位於市西北十五里麻姑仙洞之側,相傳有鳳集此,朝陽未升,晨霞初啟,雲蒸霞蔚,晴絲萬縷,若煙非煙,似霧非霧,可與巫山神女峰比美。
萬松古亭:亭在古縣城西七里,昔縣令張公毅植樹萬株於西崗,立亭其間以觀風,宋蘇子瞻過此,有詩且以名其亭。
桃林春色:桃林位之市東五里之桃林河,兩岸多桃花,綿亘十餘里,居民村巷,羅錯其間,桃花盛開,紅霞如錦,茅檐竹舍,掩映芳華。
龍池夜月:黑龍池在市東南三里許,池水清澈如碧玉,每值夜水輪涌,皎浩異常,人立池旁,清鑒毛髮,儼居玻璃世界。
革命聖地
烈士陵園:位於市西面牛坡山,面積約90餘畝。臨山石階百級而上,門內矗立氣勢雄偉、高聳入雲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面以閃閃發光鎦金大字,鐫刻著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徐向前等同志的題字和題詞。園內還興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堂和革命博物館。
乘馬崗會館:1926年秋,乘馬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和乘馬區農民協會成立的舊址,毛澤東同志派來的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三百名學生軍戰鬥指揮部設在此處,縣農民自衛軍也在這裡成立。解放後,經人民政府保護和維修,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夏家山:位於市南夫子河鎮蘆家河附近,地居偏僻狹道,入而忽然開朗,背倚高山可為屏障,抗戰期間黨派方毅、劉西堯、張體學等同志在此開闢鄂東抗日根據地,第二十一集團軍抗日第五大隊,在此成立。
鄂豫皖紅四軍組建遺址:位於福田河鎮舊街,1931年1月,活動在鄂豫皖邊區的紅一軍與轉道而來的十五軍在商南竹園會師,就近開赴麻城福田河,合編為紅四軍,曠繼勛任軍長,徐向前任參謀長,全軍約1.25萬人。
順河柏樹(北風)咀紅軍醫院:位於順河集鎮垸店柏樹村,1930年,麻城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機關駐地柏樹咀,同時,省蘇維埃政府也在此建立紅軍醫院第二分院。醫院占地約200平方米,磚木結構平房。新中國成立後多次維修,並闢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遺蹟及文物
粟山崗遺址:位於市區龍池橋辦事松鶴村。呈不規則長方形土墩,南北長120米,東西寬60米,高出地表1-3米。暴露遺物有陶器和石器兩大類。陶器有泥質磨光黑陶曲腹杯、彩陶高柄罐形鼎、鏤孔豆、孟、甑、紡輪等。石器有石斧、矛、鏃等。謝家墩遺址,位於宋埠大勝山村謝家墩垸,距宋埠4公里。遺址成長方形,高出地表3-9米,總面積4000平方米,出土器形有夾砂陶平折沿陶盆、麻面實心陶球、小口高頸陶罐、弦紋缸、陶環、陶缽等。器物紋飾有弦紋、繩紋、鏤孔和附加堆紋等。專家考證,屬新石器龍山文化,含有屈家嶺等早期文化因素,為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地。
白骨墩楚墓:位於宋埠鎮大勝山村,古墓共6座,出土文物262件,其中陶器109件,有鼎、敦、壺、罐、豆、紡輪等;銅器142件,有劍、矛鏃、馬銜、鼎、壺等。墓葬均為長方形坑豎穴墓,棺木以懸底弧棺為特點。據專家考證,該墓與江陵楚墓、黃岡月兒沖墓為同時代墓葬。
主要景觀
龜峰山風景區位於麻城市龜山鎮境內,由龜頭、龜腰、龜尾等9座山峰組成,方圓100多公里,最高海拔1320米。國家AAAA級風景區。因其地形山勢酷似一隻昂首吞日的神龜而得名“龜山”,大別山中的名山。有“
天下第一龜”、“中國杜鵑第一山”和“第二廬山”的美譽。龜峰山主要景點有:杜鵑花海,龜首,抗戰遺蹟石刻,能仁禪寺,望龜亭,觀音殿,龜山迎客松,杜鵑花溪等。
龜峰山屬亞熱帶大陸濕潤季風氣候,它的位置恰好處在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北坡是南溫帶針葉與落
葉混交林景觀,而南坡則是北亞熱帶綠
針闊葉混交林景觀。大別山脈一名,正是體現了這種景觀上的兩種不同形態。氣候、水文和土壤上的巨大差異,構成了龜峰山所獨有的豐富多彩的四季美景。
龜峰山平均氣溫為13℃,7月最高氣溫為23℃。盛夏時節,當100公里外的武漢處於火爐狀態時,龜峰山卻是一片清涼世界。龜峰山春可觀賞蘭花杜鵑,夏可避暑納涼,秋可觀紅采山果,冬可踏雪尋梅。因長期的封山保護,自然地質資源和植被保存極為完整。是大別山少有的風景旅遊勝地。
龜峰山奇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全部都是由古老的石英花崗岩組成。與由石灰石與水作用下生成的溶岩石不同,龜峰山地區的象形蝕余奇石則是花崗岩在長期的物理風化、崩塌和地應力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更顯得險峻瑰麗、雄渾蒼勁、粗獷神奇、自然天成。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它們有的像龜,有的像兔、,有的像貓,在的象獅身人面獸……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奇石的形態變幻無窮。登山路上,觀龜峰奇石,令人有峰迴路轉,移步換景,遐想萬千之感。
麻城烈士陵園位於城區陵園路, 是為紀念”
黃麻起義”和緬懷鄂豫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而修建的,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之一和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節點。國家AAAA級景區,該陵園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是湖北省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麻城杏花村位於麻城市岐亭古鎮旁,國家AAA級景區。據專家學者考證,即晚唐詩人杜牧《清明》詩中所寫的杏花村。明清詩人也多有詩賦。清乾隆皇帝曾御賜巨匾“杏花古剎”於村廟。這是一座文化名村,風景幽美,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誘人。
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市區西北4公里處,國家AAA級景區。其森林覆蓋率達95%。公園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多彩多姿,帝主廟建於明代,是著名道教活動中心;麻姑仙洞泉水清澈,終年不涸,與鳳嶺朝雲同列入 “麻城八景”;靜月宮綠竹通幽,藏獅洞冬暖夏涼;石築城牆連綿數里,三國曹操手書“萬古高風”遺址等等。
公園交通便利。五腦山森林公園地處麻城市區,106國道、合武鐵路、大廣高速公路在這裡交匯,距市區中心僅4公里,距京九火車站10公里,距合武火車站2公里,距武漢天河機場80公里,交通極其便利,各景區道路暢通,便捷。
公園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山峰連綿起伏,林海松濤,百鳥鳴唱,綠水青山,令人留連忘返。公園旅遊資源豐富,帝主廟、法華寺分別是麻城道教、佛教活動中心;白雲台、麻姑仙洞、鳳嶺朝雲同列入麻城“三台八景”。
建園以來,公園一是逐步完善基礎設施,修通帝主廟至麻姑仙洞山頂公路,硬化了進場4.5公里仙姑路,改造公園電網,新建通訊基站和供水系統,實現了水、電、路、通訊“四通”;二是新建、修繕一批景點,修繕了帝主廟、麻姑仙洞、靜月宮等老景點,新建法華寺、動植物園、霸王寨、飛機場等新景點;三是通過招商建成了簡家沖水庫和輝煌山莊,仙姑洞山莊,提高了公園旅遊接待能力。
柏子塔建於唐代,距今有1200多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湖北省麻城市區東北約10 公里的九龍山上,轄地屬閻河鎮柏子塔村。柏子塔為六邊形樓閣式磚塔,蓮花形平座以及直欞窗為唐代盛行的建築風格,而球紋窗又具有五代風格。原為九層。日寇侵華時,將塔頂及八、九層炸毀,現存七層半,殘高34.72 米,保存總體狀況較好。據(《麻城縣誌》康熙九年刻本)載:“唐德宗四年(783 年),虛應禪師建塔,九級,頂覆以鐵鑊,鑊側一柏蟠根而生,每立秋日午,塔身無影”。故稱“柏子秋陰”是“
麻城八景”之一。塔旁有“唐王洞”、“龍井”、“寺院”。塔南50米處是“九龍寺”,為三開磚木結構建築。內有僧人兼作柏子塔保護人。另外,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學、著述的龍潭寺、釣魚台遺址,亦在附近。